红网时刻11月25日讯(通讯员彭懿)“刚下定决心要做手术,就听说三甲医院的专家来了。以前在医院做,我不放心。去了长沙没人管,又担心费用,就一直拖着...没想到现在三甲医院的医生让我在家门口做了手术,恢复的很好,也省了不少费用……”近日,望城区井岗镇中心医院患者任迪表示,长沙四院医联体的建设给基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双向转诊,专家名医社区会诊,急诊联盟,专病联盟...近年来,长沙四院不断创新升级医联体建设,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也促进了基层医疗服务整体实力的提升。
资源正在下沉。群众家门口看名医
望城区井岗镇的任迪,确诊“左侧腹股沟斜疝”多日。医生建议做手术,但任迪不放心在乡镇医院做,去市里的大医院做了手术。任迪因为家庭困难,没人陪,犹豫了。前不久,得知有三甲医院的专家下沉到基层医院,任高兴极了,当即决定做手术。随后,由长沙市第四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胡带领的专家组来到望城区井岗镇,为任迪成功实施了手术。“放心、省心、省钱,真的太好了!”康复的任迪对长沙四院赞不绝口。
在家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偏远地区的人不用去大医院排队。近年来,长沙四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医联体优势,不断强化医联体三重机制:一个院领导分管,一个职能科室协调,两个临床科室负责指导帮助一个基层医疗单位。医院领导带领党员专家到街道、社区、养老院,为群众开展义诊和健康宣讲。医院资深专家和名医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有外科基础的医院提供现场手术协助,如阳湖社区。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
以及输血、造血,长沙四院的医护人员与这些医联体建立了业务培训、外科教学、讲座、远程等多种交流模式。,并定期在医联体进行业务查房,询问病史,讨论治疗方案,手把手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基层医生,不断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胡副院长带领普外科名医工作室专家到望城区井岗中心卫生院、岳麓区鱼场坪镇卫生院进行精准帮扶,定期出诊、查房、指导手术。“以前我们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有限,病人都会去长沙医院看病。现在长沙四院名医工作室的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定期来坐诊,很多重大疾病都在我们医院治疗过。”京港卫生院负责人说。
去年9月,长沙四院著名泌尿科医生工作室京华浦工作站和桥口工作站正式揭牌。一年来,桥口镇卫生院手术量翻番,精华铺卫生院业务量同比增长20%以上。“优秀医生和高超医疗技术的下沉,让患者回流,所以今年我们的手术量大增。”桥口镇卫生院相关负责人说。
……
目前,医院已建立紧密型医联体22个,松散型医联体48个,与近百家单位建立了友好型医联体关系。医联体单位覆盖大河西,近30名医疗专业人员进驻紧密医联体单位,全部在岗专职开展援建工作;结合基层需求,给予人、财、物大力支持,每年协助基层单位开展系列健康科普、义诊体检等活动200余次;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指导,专家主动“上”,查房、培训指导近千次,设立区域专家门诊,基层开设高血压、糖尿病、外科、骨科、儿科、妇产科等专病门诊。专家定期走访基层医联体单位近千次。
长沙四院专家技术下沉,让基层少跑腿、看名医,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在城乡医疗救助之间搭建“心连心”的桥梁
最近有个病人突然剧烈胸痛。在咸嘉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后,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联系医联体单位长沙市第四医院转诊。急救中心和胸痛中心无缝对接,一键启动绿色通道。让患者直接“双创伤”到导管室进行急诊PCI。手术证实右冠急性闭塞,植入临时起搏器PCI后患者病情稳定。社区、120、导管室、心内科密切配合,认真落实“患者到来之前,信息先行”和“先救治后付费”的胸痛急救原则,为我们的生命快跑,终于转危为安。
基层医院与长沙四院建立医联体后,不仅基层群众可以在当地医院看到长沙四院的专家,紧急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将患者直接转到长沙四院。或者社区乡镇卫生院医生判断患者需要转诊后,直接与长沙四院医生沟通,联系预约床位。患者病情稳定后,也可以方便地回到小区地下。
家住井岗镇的90岁老太太李拓,发现腹部包块十多年。随着肿块越来越大,她的身体承受不了。李拓的家人带她去了几家大医院治疗。医生们都认为这位老人太老了,不适合做手术。但是这一年来,老人的病情进展很快,很痛苦。最后,她的家人带她去了当地的井冈井冈镇卫生院保守治疗。前不久,长沙市第四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胡教授带领麻醉外科主任、临床四分院书记彭瑞平等,到井岗镇卫生院进行医联体业务查房。胡教授在查阅了的相关医案后,建议手术治疗。否则,随着腹内肿瘤的增大,肚子随时都有爆裂的可能。李米被从井岗镇卫生院转到了长沙市第四医院的普外科。随后,胡教授带领手术小组在麻醉医师的配合下进行手术。手术中发现,她的腹膜后肿瘤很深,肿瘤巨大,重要器官被推挤,周围血管密集。经过60分钟的“惊心动魄的战斗”,老人腹腔内重达5斤的“巨无霸”被成功完全取出。李缇病情稳定后,被转回井岗镇卫生院进一步康复。
“在患者上下转诊的过程中,患者在双方医院的病历、检查结果、用药等都可以实现双方共享。医生会更加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诊断也会更加准确。”胡说,近年来,长沙四院不断升级医联体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医联体交流群、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名医工作室等各类交流群,随时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及时、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为患者搭建转诊患者看病的“高速路”如平台,为患者保驾护航。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基层卫生院的患者可以顺利转到四院治疗,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念。
共享共赢构建急救护理同心圆
对于很多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钟都关系到生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急救水平,畅通急救渠道尤为重要。2019年12月13日,长沙四院急救联盟应运而生。当天,首批24家医联体单位加入市四院急诊联盟,29名“前哨急诊医生”接受聘书,一张更加便民利民的“生命之网”更加细化。
多亏了这张“生命之网”,岳麓区的周女士才得以侥幸脱险。今年10月初,她在家自测怀孕,10月17日上午到所在社区医院做常规检查。没想到,就在她准备做b超的时候,小腹剧烈疼痛,b超提示腹腔大量积液。社区医生意识到情况极其危险,立即联系了长沙市第四医院社区医院的救护车常驻,一路疾驰,立即将周女士送往长沙市第四医院抢救。此时周女士的血压只有75/43mmHg,意识不太清醒。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周女士被诊断为宫外孕破裂出血性休克,需要紧急手术。时间就是生命!周女士腹部出血,如不及时治疗,随时可能死亡。妇科、麻醉外科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与死神“赛跑”,最终成功抢救周女士。高效的救治流程为周女士赢得了更多的抢救时间!事后,周女士和家人再三感谢社区医生和长沙市第四医院的准确诊断和快速反应!
长沙市第四医院急救联盟成立后,对前哨急诊医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和管理,加 *** 生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专项考试,帮助联盟单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医疗行为,确保“急诊医生在行动”工作开展到“最后一公里”。同时,长沙四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设立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了危重患者救治的及时、高效、一体化无缝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