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个从加法到减法,再到“”再到“-”的过程。你同意吗?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只是婴儿,我们带着一个未知来到这个世界。每一种感觉都在不断更新变化,从感知最亲的父母到呼唤爸爸妈妈。
从懵懂到简单的意识,再到眼、耳、鼻、舌、身、心六大感官,学会说话,认识亲人,学会走、跑、跳,成年后形成独立的人格个体。每天都在输入各种标签。
一直在做加法的我们,对爱与恨,欲望,得失等有着更深的感受。,以及各种爬向外界的心和念。这个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状态很好。车子,房子,爱人和孩子,金钱和地位。光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甚至更多…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当我们长大了,经历了足够多的事情。你会发现有些人开始做减法了。
在经历了各种人生和无常之后,我们开始觉得只有健康才是真正的财富。突然意识到人生不需要那么执着和焦虑,于是放下了一些事情。
有的人开始养生,菊花、枸杞、大枣泡在水杯里。有些人放弃了生命空放弃了精神上的生活。抛弃无意义的社交,开始珍惜留在身边的人。其他人报名参加了瑜伽班、冥想班、念佛班和各种强化班。我想在嘈杂的声音世界里追求田静与和平。是的,这些人已经在做减法的路上了。
但是,当你开始想做减法的时候,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了。不担心各种事情,就无法真正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你现在只有减法的心态,却没有这个能力,或者可以说你没有放下的智慧和力量。
在这种心态下,你必须开始做“”的方法。我们这次做的“”方法和我们出生后来到这个世界时做的加法是不一样的。
出生后的加法是为了了解这个世界,为了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避免被这个世界贴上标签,囚禁起来。摆脱束缚你情绪、心态、生活的各种枷锁。这种“方法”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能看到所有的好与坏,能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一切。
我们出生的时候,这面镜子很亮。作为一个婴儿,我们不爱也不恨,我们不执着任何东西,也不分离任何东西。这是镜子的本能,当你看到某样东西时,不会留下任何影像。我们只是在利用我们的直觉。
这个时候,你的镜子不会因为你丑而照出镜子里的你,你也不会看到一个漂亮的人。照完镜子后,镜子会保留他的影像。它不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也不会拍自己不喜欢的照片。很无私。
镜子与我们生活的过程非常相似。起初,镜子是无私的,但随着我们经历了越来越多的情绪和欲望,这面镜子蒙上了一层迷雾。如果你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不是,你就会错误地认为你可以把你看到的留下来。明白拍下来的影像只是镜像,肯定会消失。本来就不存在,想要保留的只是假象。
这一次,方法是擦亮我们生活的镜子。让它恢复原状。想要放下自己的分歧、妄想和执着,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思维状态,开启高维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看透,放下,有豁达的心态,对问题漠不关心。
我想大部分人现在都在修行“”佛法的路上,已经明白了事物是变化的,一切都是空。明白世间万物都是为我所用,不是我的。我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当那些已经来到人生这个阶段的人开始理解并似乎看透一切时,人生的最后一课就开始了。
最后一次做“_”法,就要放弃已经获得的知识。我们打个比方。我们乘船过河。到了目的地,我们自然下了船。听说下船后没人要把船抬走吧?总的来说,船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工具,过分依赖这个工具是悲剧。
所以最后的“_”方法就是破知识。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毕竟空,得不到。所以,我们不能“明知故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只是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唤醒而已。《金刚经》中有“如来说,如削隐喻,法当舍,更不违法。”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我写的东西,但我肯定有人能。什么是自给自足?为了说清楚,我在尽力表达自己。和我们的耳朵一样,它有听觉的功能,不是因为它有声音,而是因为它一直在听,因为它一直在闻。(意思是,不管有没有声音,耳朵听声音的功能一直都在,和有没有声音证明它能听见没有区别,这是自足的。)
比如我们眼睛看不看的时候,性就一直在!不管我们睁开眼睛还是闭上眼睛,看不看东西,我们看东西的能力一直都在。这就是一直看到性。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写了这么多,还是有很多东西无法表达。原来如此。如果以后我想到更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我会试着写出来。
所以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从加法到减法,再到“”再到“-”的过程。你同意吗?
这其中的根源就是稻盛和夫所说的:“人生是为心而设的道场。”
“生命的意义在于,你死的时候,你的灵魂比你来的时候高一点”
“人的一生就是磨练意志,陶冶灵魂”
从婴儿到死亡,让灵魂更纯粹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来了就是纯洁无私无所畏惧。有多少人走的时候能比来的时候简单纯粹?
老子说女人和婴儿最接近道。茫茫人海中有多少人是被欲望和烦恼折腾得“无意识”的?
我希望我能像婴儿一样简单无脑地走路。我也希望我能有幸认识到,灵魂去了,它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