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鲟鱼最正宗的方法)
14日下午3点,安徽公安在线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南岭的齐墨宝捕获了一条野生中华鲟,他兴奋不已,并将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被热心群众举报后,弋 *** 出所民警立即会同渔政部门上门调查。
然而可惜的是,没有办法回天。被发现时,这条野生中华鲟已经被卸成四块,放在冰箱里保存。从大小上看,是野生的中华鲟苗,真的很心酸!
钓到了一条神秘的大鱼,却不知道是中华鲟。前几天南七某宝在水坑里抓鱼,不小心抓到一条看起来很奇怪的鱼。它的身体棱角分明,嘴巴尖尖的,尾巴非常细长,全身都是亮黑色。它完全不同于常见的四条大鱼或鲈鱼。
齐墨宝没有多想,反而觉得这是意外之喜。他把它带回家,打算大吃一顿。在杀死这条鱼之前,他拍了一段视频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结果有粉丝认它是稀有野生中华鲟。
然而,当綦 *** 出所的民警和渔政部门找到齐家时,为时已晚。齐早已把自己的内脏取出来,切成四段,放在冰箱里,准备请朋友们吃喝。
鉴定价值50万。
根据法律规定,警方已对非法猎捕、杀害国家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采取强制措施,甚至可能面临高额罚款。这个教训真是深刻!
野生中华鲟到底有多值钱?俗话说“千斤蜡是千斤象,黄牛排大得不像样”,“蜡”指中华鲟,“象”指白鲟,不相称的黄牛排指胭脂鱼。
不夸张的说,体重500多斤的中华鲟是世界上更大的淡水鱼之一,生长期长达十几年。它和长江鲟鱼一起成为了长江的“水中国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存状态极其危险!
活化石和水中鱼类的进化和生存历史
鲟鱼最早出现在2.3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身体结构还比较原始,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之间。)和硬骨鱼类,而且它们也是硬骨鱼类中比较原始的物种,在鱼类进化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华鲟的认知度很高:
呈纺锤形,头尖有长吻部,嘴前有四个口器,嘴在腹面,可伸缩。身体覆盖着纵向排列的5排骨板,背部1排,体侧2排,腹侧2排,每排都有棘突。
稍微有点鱼类知识的朋友都能知道这是中华鲟。即使他们不知道它,他们也会因为它奇特的形状而更加关注它。所以,贸然把鱼杀死吃掉,真的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中华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也是一种广盐性鱼类。在海洋中生活9-18年,性腺成熟后,每年夏秋季会洄游到长江中上游(四川宜宾和金沙江下游)产卵。近年来,长江被污染,繁忙的航道和大型水坝的修建导致中华鲟野生产卵场遭到破坏!
野生中华鲟的数量从早期的数万只急剧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2000只,然后在2008年的普查中下降到不足200只。2013年,中华鲟最后一个产卵场消失,很难观察到野生幼鱼。
齐这次钓到的显然是幼鱼,长江十年禁渔成效显著。2021年6月初,长江嘉鱼段发现刀鲚。6月底,湖北潜江近30年来首次拍到江豚。7月初,珍稀鱼类“鲲”重现洞庭湖,原本四喜之福的野生中华鲟被找到,可惜了。
养殖的中华鲟可以吃,为什么要保护野生中华鲟?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已经实现了中华鲟的人工繁殖,自1984年首次放流以来,已经进行了60多次野外活动。比如2017年4月,一次放流500条中华鲟,最小的3岁,更大的6岁,平均体长1米左右,平均体重5.5公斤。
中华鲟幼苗
养殖中华鲟真的可以吃吗?
这个观念可能一直在社会上流传。养殖的中华鲟可以吃,为什么要保护野生中华鲟?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青在线于2018年8月12日对该谣言进行了驳斥。据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刘健介绍: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能生产,不能经营,更不能食用。
刘健还表示,很多商家宣传的中华鲟只是一种杂交鲟鱼。世界上共有27种鲟鱼,大部分是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只有一种已经杂交的鲟鱼可以用法律文件管理和食用。所以,宣传中华鲟可以吃的,应该直接举报,要么涉嫌虚假宣传,要么涉嫌违法犯罪。
但如果人工繁殖后放生,种群只能得到补充,不可能恢复种群,而且成本很高!长江禁渔也是为了恢复这些珍稀鱼类种群,让它们能够“自力更生”,以后不再需要人类的救助。
大家小心点。没事多了解一下动植物,免得像某些 *** 名人一样,吃了珍稀动植物还在网上直播。不要做这种愚蠢的自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