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捐款排名(汶川地震捐款排名个人)
不知不觉,汶川地震13周年已经过去了。那一年,我是一名高中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放学后,我们得知几千公里外的四川发生了大地震。
那时候 *** 没有今天发达,我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只有电视和网站。到了大学,才知道有很多四川的学生。
那年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地震后,许多企业和富人也进行了捐款。陈光标用挖掘机直接带人去了汶川。台湾省有一位已经90多岁的老人。他也准备捐一些钱。他的助手问他捐1000万够不够。他说这么大的灾捐一个亿。几个月后,老人去世了。他的名字叫王永青。他是台湾省最富有的人。
当年,另一家叫加多宝的公司以王老吉品牌的名义捐款1亿元,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从而使王老吉这个品牌红了起来。当时捐一个亿是什么概念?知名的万科公司捐了100万,SOHO中国捐了100万。当时北京的房价也就一万多一点。
当年能捐一个亿的,除了加多宝,只有港台地区的富豪。台湾首富王永青捐了1亿,郭台铭捐了6000万,香港李兆基捐了1亿,当时的中国首富李嘉诚捐了1.3亿。
是李嘉诚在汶川地震中捐款最多的人。一年多前,他给武汉的疫情捐了一个亿。但如今13年过去了,被很多人视为慈善家的李嘉诚,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血性资本家。为什么声誉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这个故事得从汶川地震前三年说起。2011年,李嘉诚出售了在中国的多处房地产资产,套现约2500亿元。
虽然李嘉诚一直强调不离开中国市场,但很多人并不买账。最近李嘉诚发表报告称,他在中国仍有近4000亿的房地产资产,其中约1000亿在内地,2000多亿在香港。
与此同时,李嘉诚在中国套现,在英国不断投资,收购电信、能源、港口、铁路、机场等资产。,以及投资零售店和房地产等。前前后后,李嘉诚在英国投资了几千亿。
除了李嘉诚不断把资产转移出境的问题,更大的问题还是跟李嘉诚的赚钱方式有关系。李嘉诚开始大规模投资内地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的东方广场,深圳的盐田港,都是李嘉诚的杰作。
当然,李嘉诚在内地的大量投资还是集中在房地产上。早年靠着自己的名气,低价拿了不少地,遍布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城市。但是20多年过去了,很多人发现李嘉诚开发的项目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开发速度极其缓慢。另外,很多项目还没有开发好,或者根本没有开发。都是拿在手里几年,或者卖了十几年。
李嘉诚的做法是,他享受着地价和房价上涨的红利,但城市却因为他的存在而让很多地方的发展慢了下来。成都甚至直接禁止李嘉诚在成都的公司贷款。
李嘉诚确实捐了很多钱,不仅是汶川地震,平时也是李嘉诚。李嘉诚慈善基金会捐款220多亿,仅汕头大学就捐款100多亿。
但是,很多人都说,李嘉诚捐的其实比赚的少很多。李嘉诚承诺捐出三分之一资产成立李嘉诚慈善基金会,现在也做到了。但李嘉诚三分之二的资产还是留给了他的后代。
李光耀对李嘉诚的评价是客观的。他说李嘉诚从来不发明,只做买空卖空的生意。他靠垄断赚钱。
其实李嘉诚评价的变化说明了我们社会的进步。我们不会再因为一点点善意而对一个人心存感激。任的捐赠或许不及李嘉诚的百分之一,但他带领华为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已经超越了大多数慈善事业。
一个带领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其实就是更大的慈善。李嘉诚永远不会明白的是这个问题。如果他永远这样赚钱,他捐再多的钱也没用。
李嘉诚捐了15亿元在香港建慈山寺,他说慈山寺是香港人的灵堂。为什么香港人需要精神解脱?
如果大家都过得很幸福,为什么还要祈求神佛的保护呢?大部分香港人每天都住在狭小空的房间里,很多名人也是100平米以下几个人住的房子,人均空房间不到15平米。
住在这样的地方怎么会觉得幸福呢?关键是这么窄的房子要买要几千万甚至上千万,每个月还要交很高的房贷费用,简直不可想象。
如果李嘉诚真的想为香港人做点好事,就不该捐15亿建这座庙。相反,他应该和香港受过教育的人一起思考如何解决香港的住房问题。香港每12套公寓中就有一套是李嘉诚建造的。李兆基、郑裕彤和郭得胜都是他的老朋友。如果四大地产商齐心协力改变这个事情,他们肯定有实力去做。
当然,要求他们这么做,无异于让他们囤积多年的土地一文不值,所以他们不愿意。但如果他们愿意这样做,香港几代人都会感谢他们。这不是比所有的慈善更重要吗?
去年,李嘉诚捐赠10亿元帮助香港中小企业应对市场萧条。但另一方面,他的香港电灯公司准备提高电价,他的地产公司不同意给租户减租。那么李嘉诚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香港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不完全是李嘉诚的责任,但他有能力改变这种局面,但他没有,反而成为改革的更大障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