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医保药品目录(新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来了!)
新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经公布!日前,国家医保局、人社部发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医保目录新增119个药品,原目录中29个药品调出目录。调整后的目录药品总数为2800种,其中西药1426种,中成药1374种。新版目录将于2021年3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
最新的国家新冠肺炎治疗计划中列出的所有药物都包括在内。
今年8月,《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出台。根据申报规则,目录外共有704个符合条件的药品通过申报程序,最终23个(非独家)药品直接转入目录,138个(独家)药品纳入谈判范围。共谈判了162种独家药品。经过谈判,共有119种谈判成功。
通过此次目录调整,共有119个药品加入目录,另有29个原目录中的药品调出目录。调整后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包含2800个药品,其中西药1426个,中成药1374个。目录中仍有892种中药饮片没有调整。
新冠肺炎的治疗相关药物,如利巴韦林注射液和阿比朵尔颗粒,被转移到目录中。国家最新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所列药品已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一些创新药和上市新药,如抗癌药领域的免疫治疗药PD-1,通过谈判进入医保。今年8月17日前上市的新药纳入调整范围,最终16个药品纳入目录。
这次调整,增加了很多儿童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纪晓华表示,儿童药新的规格和剂型更符合儿童特点。都是口服液和冲剂,剂量也有明确规定。临床上也常用于呼吸和消化系统,提高了儿童医疗保障水平。
通过协商降价和调出目录的方式给基金留出一定空的余地。119种新药(独家药96种,非独家药23种),大部分是经过谈判降价的独家药。预计2021年增加的基金支出基本等于谈判和调药释放的空。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1年累计为患者减负约280亿元。
29种药品被叫停目录,主要原因是临床价值和可替代性较低,或被药品监管部门撤销,成为“僵尸药品”。这些药物的转移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严格按照程序确定。
19种药品谈判成功,降价一半以上。
今年是国家医保局连续第三年开展医保目录药品准入谈判。与往年相比,今年谈判降价带来的药品数量最多,受益治疗领域最广。
国家医疗保障局共谈判了162种独家药品。经过谈判,119种药品谈判成功。谈判总成功率为73.46%。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价格下降50.64%。共涉及31个临床组,占全部临床组的86%。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黄斌连续四年参与国家医保谈判。他说,“在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中,创新药的准入速度明显加快,审评过程更加科学、公正、透明,提高了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性,实现了患者、企业、医保三方共赢。”
今年也是首次尝试对目录内药品进行谈判降价,对14种价格或费用较高、资金占用较大的独家药品进行谈判降价。这些药品每种的年销售额都超过10亿元。经过谈判,14种药品谈判成功并保留在目录内,平均降价43.46%。
将目录中未谈判的所谓“老品种”纳入谈判,有利于提高药品的经济性和公平性,引导原目录中药品的支付标准回归理性,减轻患者负担,节约基金支出。
国家医保局医疗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国家医保局充分发挥医保战略采购的优势,在药品准入方面充分运用“以量换价”的市场机制,在科学评估测算的基础上与企业谈判,逐步从“被动支付”转向“主动议价”,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引导独家药品费用回归合理水平的道路,大大减轻了参保患者的负担。同时得到了医保药品目录的结构。
熊先军说:“2018年至2020年,医保谈判平均降价水平保持在50%以上,加上医保报销,减轻患者负担效果明显。现行目录中114种谈判药品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312.84万人受益,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8.05%。与谈判前相比,累计为参保患者减少支出近558.72亿元。"
新增17种抗癌药,目录内14种抗癌药降价续用。
新目录中增加了17种抗癌药,包括PD-1、新药和瑞伐替尼等好药。2018年,14个抗癌药特殊准入谈判独家药品按规则进行了续签或重新谈判,平均降幅14.95%,其中个别一线抗癌药降幅超过60%,目录内癌症药品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表示,今年新增的癌症药物是近两年新上市的主流药物,临床适应症明确,基本覆盖了主要器官的癌症。肺癌和乳腺癌的常用药物有所增加,一些不常见的肿瘤也有可用药物。今年纳入了3个pd-1单克隆抗体,加上去年的1个,共有4个PD-1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药物选择也更多了。目录中的原研药降价了,可及性大大提高,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1年3月1日起,新版《目录》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2018年癌症专项谈判准入的17种抗癌药,按原政策报销至202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