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奥之星(吉奥gx5)
十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震救灾。
当时武汉某公司深度介入,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急救援支持。
这家公司就是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大吉奥”),是中国之一家研发国产GIS的企业。
10年来,汶川脱胎换骨。国家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成长,也是对逝者的慰藉。现在,武大Gio发展如何?
武大吉奥总裁刘玉福向支点财经介绍。目前,武大吉奥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信息智能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去年营业额超过4亿元。
无处不在的GIS你可能没听说过GIS,但你一定享受过这项技术应用所提供的服务。
从学术上来说,GIS是指“能够提供地理空数据的存储、显示和分析功能的软件”。简而言之,GIS可以绘制和分析地球上的现象和事件。
10年前的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时,国家测绘局为了及时得到灾情分布,计划对灾区进行航拍。针对这项工作,吴达子向灾区送去了价值1000万元的航空空摄影测量数码相机。
刚到成都的时候,由于余震不断,Gio的团队不仅无法正常入住,就连帐篷等物资都很匮乏。公司买了两个凉席,和当地市民在空露天广场过了几个晚上。
队员们每天6点半起床,赶往成都太平寺机场待命。飞行范围覆盖北川县城、映秀镇、唐家山、堰塞湖、都江堰、江油市等重灾区,飞行数据量570G g。
最后,吴达子向国家有关部门展示了北川县城和唐家山堰塞湖的全景图像。这些数据在失事直升机定点搜救、准确计算堰塞湖排水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帮助地震救援只是GIS的一个应用场景。
有人认为所有可以用地图解决或表达的地理问题都属于GIS应用的范畴——比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属于公共领域的GIS,还有更大一部分是工业GIS,可以应用于国土规划、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领域。
武大校长刘义夫
打破外国垄断国内GIS的出现与武大教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独立GIS还是空小白,基本都是用国外的软件。在这种形势下,以武汉测绘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院士李德仁、龚建亚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开始全面开发自主软件。
“当时条件极其艰苦,但经过努力,1999年初步完成了产品化的进程,随后成立了公司。”刘玉福说。
“GeoStar”系列软件是武大吉奥在国内推出的之一款大型GIS系列软件。其更大的特点是构成了一个产品体系:地理信息基础平台GeoGlobe,云服务平台GeoStack,地理情报服务平台GeoSmarter,全自动数据生产工具GeoGDP。
这个系统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自然资源、数字中国,以及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武大吉奥以自主创新起家,公司多年来一直依靠自主创新战略推动企业发展。
一是让一线技术人员静下心来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全方位鼓励技术创新;第二,确保R&D每年创新投资的持续增长;第三,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化。
目前,武大教已积极参与多国重大活动的应急救援和安全保障。先后5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重大信息技术发明奖,拥有100多项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很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会过于技术化,无法充分挖掘市场痛点。而武大吉奥的成立,开启了高校地理信息研究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模式。
就学校而言,主要是促进教学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李德仁和龚建亚领导的研究团队解决R&D和技术需求,而企业团队专注于市场开发和业务运营。
“我们在做产品系统研发的时候,会把部分客户的共同需求和痛点融入到产品系统中。这样,无论你在哪里,面对什么样的客户,由哪个项目经理来执行,你都能迅速上手,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刘玉福说。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李德仁、龚建亚两位院士的带领下,公司先后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了时间空数据管理与数据挖掘创新团队和空大数据创新中心,全面推进产学研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
目前,武大吉奥与武汉大学已形成全面互动。双方开设了测绘工程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训班,既承担了学校的人才输出,又拓宽了企业的人才引进渠道。
“学生可以通过企业指导和工程项目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学校培养学生的优势在于它的体系化、理论化、系统化,公司的人才培养更侧重于实践。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更快地投入工作。”刘玉福说。
掘金城GIS在智慧城市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智慧城市是一个篮子,所有的东西都装在里面。从广义上讲,智慧城市是包罗万象的,武大教的广泛介入正好满足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刘玉福说。
武大基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提供空之间的信息智能服务,在湖北、广东、安徽、江苏、江西、陕西、山西等地形成了应用案例。
“智慧城市时间空大数据和云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Gio智慧城市时间空的信息云平台在徐州、太原、临潼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玉福说。
由信息云平台衍生出的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是城市运行的“大脑”,可以有效调配城市的日常管理资源。2016年,武大吉奥建设的Xi临潼区智慧城市系统建设项目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好评。
2017年11月,武大吉奥在深圳高交会上展示智慧城市新成果,其“智慧福田”APP同时发布。福田区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标杆。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武大教也在这个领域建立了“朋友圈”。让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智慧城市数据接入Gio智慧城市运营中心。
接下来,武大教在智慧城市方面会做得更多。
“之一,打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第二,做好 *** 行政,帮助 *** 提高行政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第三,不仅在智慧城市的前期设计和建设中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在后期建设和运维中也是专家。”刘玉福说。
抓住机构改革的重大机遇信息空领域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年的变化尤其大。
3月,国务院整合原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土地空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与修复职责,组建新的“自然资源部”。
作为一家介于空和 *** 机构长期服务企业之间的信息情报服务企业,武大教如何看待这一新变化?我们将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刘毅夫说,国务院机构改革,特别是自然资源部门和职能的整合,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长期服务于土地行业的企业来说,会倒逼其打破原有思维定势,推动其业务的创新升级。
“我们对这一变化非常乐观。过去,我们深耕土地行业十余年,拥有成熟的土地空业务体系,为不动产登记、农村房屋权属登记、空规划、水土保持、水环境监测等业务提供信息服务。”刘玉福说。
比如在不动产登记时,武大吉奥帮助国土部门颁发了全国之一本不动产登记簿和湖北省之一本不动产登记簿,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
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强化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而自然资源的信息化和空规划建设的开展都离不开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对企业的业务整合和业务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自然资源业务板块,我们主要围绕规划管控、资源调查、交易登记三大业务功能,建立开放共享的自然资源云,提供基于大数据中心和政务中心的综合自然资源信息应用系统。在正在启动的第三次土地调查中,我们已经在江苏、广东等地快速布局,新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也将得到体现。”刘玉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