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自杀于乌江(为什么项羽自杀于乌江而不是江东?)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治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之一个统一的帝国——秦,定都咸阳。但是好景不长。秦始皇在阅兵期间病逝,秦二世胡亥即位。随着陈胜和光武的一声“王侯将相皆有种”,他们揭竿而起,全世界响应,庞大的秦帝国轰然倒塌。
刘邦和项羽在起义军中崛起,成为攻打秦国的主力。项羽巨鹿之战一战封神,刘邦则迅速西进,破武关,入关,逼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但项羽作为西方霸主,强大而自立。刘邦不是对手,被迫接受分封,成了汉王。刘邦立足汉中,苦心经营巴蜀,终于攻入关中,然后与项羽争霸,也就是楚汉争霸。公元前202年,项羽退位,后自刎乌江。楚汉争霸对抗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秦末项羽是战神,一生只输一次。项羽在垓下之战战败,却宁死不屈,无脸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李清照曾写过一首《乌江》来表达她缅怀的情怀:“生是英雄,死是鬼英雄。至今项羽不肯过江东。”吴江,因为项羽,承载了太多悲壮豪情,让人扼腕叹息。到底在哪里?
说起乌江,估计大家之一反应就是贵州的乌江,会想到著名的榨菜——乌江榨菜。乌江是贵州省更大的河流,也是长江上游南岸更大的支流。它有两个源头:南部的三岔河和北部的柳冲河,通常以南部的三岔河为正源头。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香炉山花雨洞,流经黔北、渝东南,在重庆市酉阳县、涪陵区汇入长江,全长1037公里。乌江高差大,干流自然落差2124米。它以水流湍急、滩多谷窄而闻名,包括乌江关、虎跳峡、仇英峡等险峻峡谷。
贵州乌江虽名闻遐迩,且为黔川重地,兵家必争之地,但并非项羽自刎的乌江。因为楚汉争霸的最后战场不在那里,而乌江在古代被称为张喜安、涪陵水、黔江,其名称始于元代。据元和县志记载,这条河名叫吴川。蒙古人南下,用蒙古语记下名字,再音译成乌江。
其实中国有不少河流叫乌江,在湖南、江西、广西都有,但不是项羽自杀的乌江。在安徽,有乌江,另外还有两条河,分别位于阜阳和和县,和县的乌江就是我们要找的河。垓下之战古战场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40里的沱河北岸。《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王祥到阴陵,迷了路。”陵县故城在濠州定远县西北60里,在淮河以南,说明项羽已经过了淮河,而阜阳在淮河以北。
马鞍山市和县有一个乌江镇,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小镇的名字来源于小镇北部的一条小河乌江。乌江入长江的地方叫乌江浦,是向东渡过长江的渡口。《水经注》记载:“江北至黄吕口,即乌江渡江。又锁石港,旧吴江县东北五十里,入大江”。
秦汉时期,这里曾设驿亭,名为乌江阁,乌江阁为首席。项羽逃到这里,吴江亭长为他准备了渡船,劝他渡江返回江东。没脸见江东父老的项羽,不肯东渡,率领部下与汉军最后一战,后自杀。变化的世界和乌江早已消失。但在和县乌江镇南徐山引水道边上,有乌江霸王祠,一直被认为是项羽自杀的地方。
很多人喜欢项羽,觉得项羽可怜,认为他如果回到江东,一定会东山再起。杜牧曾说:“江东多有才子,东山再起未可知。”历史只是不能假设,项羽即使重返江东,也未必能东山再起。正如王安石所说,“壮士断腕,百战不厌,中原一败难复。江东弟子今天还在。他会和国王一起回来吗?”。人们饱受秦久之苦,世界一片混乱。人是有决心的,所以人们未必愿意和已经失势的项羽重新开始。与其在乌江上自刎,不如自杀,悲壮,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