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威廉·古斯塔夫)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
“1948年,无法到达终点线的‘江垭’舰”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更大的海难。
并把它推广到全世界。
还有一个死亡人数更多的悲剧。
[今日头条]
1945年1月30日
“古斯塔夫”号沉没了。
一个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到1945年1月时,德国人显然坚持不住了。
1945年1月13日,苏联14个合成集团军群、1个坦克集团军群、5个坦克和机械化集团军群、2个空集团军群,约167万人,直奔德国东普鲁士——在被入侵3年后,苏军开始反攻德国。
而德国防守东普鲁士,被打的是中央军群空,他们加起来的守军人数还不到苏军的一半。
其实大家都知道,东普鲁士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苏联红军攻入德国国土恐慌开始在德国军队和人民之间蔓延,从前线撤退的德国士兵会低声说:“我们走吧!”俄罗斯人来了!"
对于东部的普通德国人来说,他们知道如果他们的城镇被苏联军队占领意味着什么——在过去的三年里,德国侵略者在苏联的土地上对平民做了许多令人发指的事情,许多失去妻儿的苏联红军士兵发誓要“以眼还眼”。
大批东普鲁士的德国女人——男人基本都被转移到战场上了——开始收拾软东西,收拾行囊,带着孩子和老人离开家乡,一路逃亡。由于1月份的天气已经寒冷多风,更多的难民倾向于乘船离开,而不是走陆路。
东普鲁士的难民队伍他们互相告知, *** 有一艘巨大的游轮,可以让一些难民疏散到德国基尔。
他们都希望能幸运地登上那艘游轮。
那艘游轮叫“威廉·古斯塔夫”。
2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是以威廉·古斯特洛夫本人命名的豪华游轮。
作为希特勒的得力助手,威廉·古斯塔夫是纳粹瑞士的领导人,1936年被一名犹太学生暗杀。为了纪念自己的亲密战友,希特勒决定将当时德国最豪华的邮轮命名为“威廉·古斯塔夫”号,并亲自主持了这艘船1937年5月5日的下水仪式。
“古斯特洛夫”号“古斯塔夫”排水量超过25000吨,造价高达2500万帝国马克。下水后,这艘豪华游轮曾隶属于“德国劳工阵线”(纳粹控制的工会组织),负责为德国劳工提供医疗和疗养服务。但很快战争爆发,格斯·格洛夫号被军队征用为“医院船”(一种用于接收、治疗和疏散海上伤病员的非武装服务船),随后在1940年被征用为运兵船——运送德国U型潜艇的见习军官和士兵。
1945年1月下旬,“古斯塔夫”号得到了从格丁尼亚港到基尔港的运输订单。运输对象包括:一批U型潜艇的见习官兵,一批伤兵,一批武器装备,一批医护人员,“顺便”还有另一批难民。
最后,登上古斯塔夫号的人数统计如下:
舰员(海军武装辅助队)73人,第2潜艇教练机士官和士兵918人,海军女医护人员373人,重伤员162人,难民8956人(其中只有4424人合法登记)。
核定载客量约2000人的“古斯塔夫”号最终实载10582人。
当然,考虑到这是一个战争时期,古斯塔夫号没有承担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所以船上的德国人分散拥挤在各个房间、餐厅、大厅、楼梯、游泳池等。,终于完成了装载任务。
和平时期的“古斯特洛夫”号内部但是船上的救生设备满足不了一万人的需求。就连救生艇和救生衣也能配备一半左右的乘客。但是,对于大多数能登船的人来说,这其实并不重要——如果能在寒冷的天气登上这艘当时德国妇孺皆知的豪华游轮,相对舒适地撤退到安全的地方,他们还能要求什么呢?
1945年1月30日中午12时30分,“古斯塔夫”号鸣笛,在4艘拖船的牵引下,缓缓驶出格丁尼亚港。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一次不归之旅。
电影《古斯特洛夫号》剧照三
当登船的难民认为一切妥当时,古斯塔夫号的船长室里发生了争执。
在这艘船上,有四名船长(其中一名是有船长执照的大副),加上指挥U型潜艇1000多名见习官兵的威尔汉姆少校。这五个人对古斯特洛夫应该选择哪条路线去基尔港意见不一。
一、它正沿着海岸航行在浅海中。这条航线的好处是可以避开苏军潜艇的攻击,缺点是海中水雷多,航行速度会大大减慢。
B线是一条深海线,被称为“58号应急水道”。这条路线的优点是没有水雷,速度会大大加快,缺点是可能会遭到苏联潜艇的攻击。
最终,63岁的船长弗里德里希·彼得森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走B路,走快点。
弗德里希·彼德逊按理说,这么庞大的舰艇,驶入深海,必须有护卫舰和鱼雷艇护航。但由于时间紧迫,加上1945年德军已经处于吃紧的境地,“古斯塔夫”号只由两艘鱼雷艇护航,其中一艘因为发生故障而掉队。最终只剩下一艘鱼雷艇“雄狮”独自护送这艘载有一万多人的巨舰。
1月29日晚8点,古斯塔夫号进入深海,平稳航行。分散在各个船舱的乘客中,很多人已经安然入睡。这时,彼得森船长收到了一份无线电信息:一支德国扫雷舰舰队正从前线驶来。
为了避免相撞,彼得森下令打开船上的红绿航行灯。
航标灯亮了一个小时就灭了,冰冷的海洋又恢复了黑暗。
然而,对于死神来说,这一个小时已经足够了。
四
当“古斯塔夫”号航行灯亮起时,苏军S-13潜艇上的官兵一片欢腾。
这艘S-13潜艇已经在波罗的海巡航了20天。这艘潜艇的船长亚历山大·尼斯科少校将因之前的醉酒事故受到处罚。他急于通过击沉对方船只来赎罪,于是铤而走险,命令潜艇进入德国海军的势力范围寻找机会。
因此,当他们发现漆黑的洋面上的航标灯时,他们的兴奋可想而知。
从航行灯的位置、船的轮廓和螺旋桨的声音判断,目标是一艘巨大的船。至于是军舰还是货轮还是运兵船,这就不是马立安·尼斯科要考虑的问题了——德国U型潜艇的“狼群”战术已经击沉了盟军数千万吨的商船,希特勒也已经宣布波罗的海为战区,德国人会攻击所有过去的盟军船只。
发现目标后,马立安·尼斯科立即命令潜艇全速跟上,即使在水面也要获得最快速度。两个小时后,S-13潜艇终于咬住了完全浑然不觉的“古斯塔夫”号。
就连马尼斯科也命令潜艇绕过“古斯塔夫”号靠近浅海的一侧,正好与为其护航的“狮子”号鱼雷艇隔离开来。在古斯塔夫号前方的舷侧位置,潜艇进入了更佳攻击位置。
马尼斯科下令发射四枚鱼雷。
那是四枚刻有名字的鱼雷。
之一个是《为了祖国》(зародинт);第二个是《为了斯大林》(засталина);第三个是《为了苏联人民》(засоветррнарод);第四首是《为了列宁格勒》(заленнград)。
除了“为了斯大林”被卡在发射管外,其余三枚鱼雷都发射成功,呼啸着射向航行中的“古斯塔夫”号。
全部命中目标。
五
当古斯塔夫的乘客感到船体摇晃时,他们正在听收音机。
那是他们国家元首希特勒上台12周年的广播。广播中,元首继续用铿锵有力的话语鼓励德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到底,胜利最终属于德国人。
正是在这个时候,苏联S-13潜艇的三枚鱼雷击中了古斯塔夫号:一枚击中了左舷的船头,第二枚钻进了船体中部的游泳池,第三枚击中了尾部的机舱。
被击中区域的所有乘客立即死亡,包括当时拥挤在排水的游泳池中的300多名德国海军女护士。
然后发生了剧烈的爆炸,船体迅速倾斜。
乘客们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开始陷入大规模混乱,纷纷涌向上层甲板,争夺救生设备。但由于救生设备不足,再加上船体快速左倾,右舷一半的救生设备无法使用,大量乘客被迫跳海。
这时,船上的军队试图维持秩序:持枪的士兵列队,确保妇女和儿童先登上救生艇。在此过程中,许多试图登上救生艇的男子被无情射杀。一名幸存者后来回忆说,他亲眼目睹一名纳粹军官在上船无望的情况下,应妻子的要求枪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自杀的时候,因为手枪没子弹,只好拉着家人的尸体一起跳海。
“古斯塔夫”号沉入45米深的海底仅用了50分钟,冰冷的海洋上挤满了呼救的乘客。
当时室外温度在零下10度以下,海面上有浮冰。许多落入海中的乘客冻得瑟瑟发抖,头发都变成了冰。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已经取得成人救生衣的孩子,因为头部比身体重,掉进海水后变成了倒挂,最终大量溺水。
发射鱼雷的苏联潜艇S-13潜入水中,迅速离开,留下了赶来救援的德国船只。
一旁的“狮子”号鱼雷艇和随后赶来的鱼雷艇T-36救起的乘客最多,但限于装载量,分别救起564人和472人。后来,陆续抵达的一些扫雷舰和货船未能救出许多人——由于海水温度低,许多乘客在落水后不久就被冻死了。
电影《古斯特洛夫号》剧照最后统计获救人数,共救出1252人。
换句话说,大约有9330人死于这场海难——其中至少有4000人是儿童。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森船长之一时间登上救生艇,船上4名船长全部生还。
六
“古斯塔夫”号沉没后,各方反应耐人寻味。
起初,德国 *** 封锁了古斯塔夫沉没的消息。报纸和电台对此只字未提,幸存者被告诫不要向外界透露情况。
二战结束后,德国人开始慢慢披露这件事,开始有声音谴责这是苏联对平民的屠杀。
起初,苏联当局对这一“胜利”含糊其辞。就连马尼斯科,尽管战绩突出,也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苏联英雄”称号,只获得了“红旗勋章”。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苏联水手集资建造了马立安·尼斯科的纪念碑,但他的名字也在晚上被秘密挖掘出来。
马连尼斯科的塑像直到东西德统一后档案被揭露,人们才知道当时的“古斯塔夫”并不全是平民,还配备了反[/k0/]炮和装载部队。
在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个“胜利日”,玛丽莲·尼斯科终于被奉为“苏联的英雄”。
[馒头说]
关于古斯塔夫的沉没是否是一次海难有很多争议。
因为“古斯塔夫”号不是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意外沉没,而是被苏联潜艇击沉。
但近年来,公众对“古斯塔夫”的看法逐渐趋于一致:作为一艘带有武器并运送部分士兵的舰船,“古斯塔夫”并非没有武器的民用舰船,其沉没海域也被德军自己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但另一方面,沉入海底的近万名难民,尤其是数千名儿童的灵魂,却无法让人感到平静。毕竟这是一艘载有大量平民的船。
那么,有人可以不承担这个责任吗?
当然不是。
1月30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巧合的日子:它不仅是“古斯塔夫”号沉没的日子,也是纳粹瑞士领导人威廉·古斯塔夫的生日,他是这艘船的名字。
同样,这一天也是希特勒掌权并成为德国总理的日子。
当苏联潜艇的三枚鱼雷击中古斯塔夫号时,船上的广播正在播放希特勒的纪念讲话。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曾以《古斯塔夫》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蟹行》。2003年接受《 *** 》采访时,他谈到了自己写这部小说的动机之一,就是不满有人说这起事故是“战争罪”。
他认为这是战争的悲惨结果。
所以,事实上,结果已经很清楚了:
无论是谁挑起了这场战争,都应该对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