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物联网的普及,智能家居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已经不再新鲜,已经成为一个理想家居的标配。
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
用手指开门,按指纹。门发出语音提示:欢迎回家。同时打开室内灯,打开空开关,电饭煲开始工作。出门不用带钥匙,还能从摄像头监控家里动态。
图:科技博主的家让很多人种草,来源 *** 图:一个科技博主的家,可以让很多人种草。源 ***
在这些场景中,智能门+锁是进出智能家居空的之一步也是最后一步,同时开启一个美好的服务型理想空房间,是保护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具有改进的功能和安全需求。
从2015年开始,智能门锁赛道已经有了几年的市场教育和用户积累。2017年,小米、360、华为等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公司进入市场。近年来,以视觉智能为新技术突破的3D面部识别功能成为智能门锁升级的亮点,进入大众视野。
其中不乏资本眼中的“新星”。去年3月,智能门锁品牌Kaadas凯迪仕完成近1亿美元融资,小米生态企业云鼎科技此前已获得总投资超10亿元。
现在,智能门锁的发展轨迹如何?从生态系统到智能交互,智能门锁和智能家居之间的“隐形墙”还在吗?
图:unsplash照片:unsplash
新增存量、线上线下,都是刚需智能门锁正成为家居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一是来自新楼盘精装修交付的标准指标;二是来自于旧房和出租房改造、居住条件升级的需求。
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的“敲门砖”,以极小的切口切入不变的家空,帮助其他智能家居产品完成“用户教育”。同时,由于量产而逐年降低的价格也进一步催化了C端消费者的购买决心。
“如果有机会换,我一定会换智能门锁。”小红书用户cc说。
在小红书的社交平台上,“智能门锁”词条出现频率极高,达到5万多个,几乎可以追上“入户门”这个关键词。
图:小红书搜索“入户门”和“智能门锁”图:小红书搜索“入户门”和“智能门锁”
能够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与当代人对生活的简约和安全的需求是分不开的。详细来说,目前智能门锁的价格从300元到3000元不等,跨度较大;按功能区分,主要有玻璃门锁、大屏幕猫眼、可视对讲;按解锁方式分,有指纹锁、指静脉锁、人脸识别等。此外,还有全自动和半自动。
图: *** 搜索“智能门锁”图: *** 搜索“智能门锁”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国线上市场销售智能门锁458万套,而这个数字仅仅代表了消费者主动更换和单独在线购买的智能门锁。不包括线下随门销售的智能门锁,也不包括B端渠道(写字楼)大量购买的部分智能门锁。
有意思的是,相比线上名人品牌“1000+”的线上销售火爆,智能门锁的体验场景基本是线下的,与入户门的销售捆绑在一起。36Kr在走访中发现,传统入户门的制造商潘潘、星月神、申江等品牌也成为智能门锁赛道的有力竞争者。
比如擅长制造锁具的王力,有一款A级防盗门,配有智能门锁,价格只要3600元左右,没有智能门锁的要2800元。相对于动辄上千元、必须预约换锁的智能门锁,一套门+锁带回家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更方便、更有吸引力。
图:各类安全门店铺,标配智能锁图:各类防盗门店铺,标配智能锁。
线上销售部分,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是小米、德仕曼、凯迪仕,其次是路克、飞利浦、TCL等品牌。
“买了智能门锁,却不能联动”线上线下渠道决定了不同的消费群体。网上购买基本都是为了旧门换新锁,关注某品牌智能门锁带来的体验;线下购买,几乎都是配门配锁,注重门和锁的全面性。
这其中,有一个不可调和的问题:小米、华为等品牌门和主流生态的智能门锁无法自然沟通链接。除非主动更换为生态门锁,否则无法适配,潘潘、星月神、塔塔等品牌也不例外。
“市面上几乎没有支持品牌门的。但是客户可以选择门+机械锁,然后拆下来,换上想要的智能门锁。”潘潘线下店的销售人员告诉36Kr。
图:与门店销售的后续沟通图:与商场销售人员的后续沟通
相比之下,智能家居联动的需求越来越大。开篇提到的智能家居服务场景,在涂鸦、萤石、小米、华为、百度等众多智能家居厂商的快速发展下已经实现。
智能门锁为什么不主动连接?
刚刚完成天使轮融资的敦佳科技,是一家来自杭州的智能门锁厂商。主要投资智能门锁的研发,以对接目标客户的生态。敦佳科技负责人告诉36Kr:“目前市面上主流锁厂的产品和技术,大部分都不是自主研发,而是从上游采购。所以对接很难,尤其是视觉识别部分,很少有锁厂支持对接。”
拥有人脸识别算法、摄像头模组、硬件、云平台等完整闭环的玩家屈指可数。据介绍,铠甲科技目前正在利用阿里云搭建云平台,打通天猫精灵,并计划未来进一步对接苹果和亚马逊的家居生态。
技术门槛低、主流生态强、合作惯性大,是智能门锁和智能家居之间的“隐形墙”。
智能门锁下一站智能门锁虽然不需要复杂的功能,但是还是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空更安全、更方便、更智能。
图:网红智能锁,消费者反馈夹手图: *** 名人智能锁,消费者反馈剪辑
技术上,指纹识别技术已经非常完善,有现成的硬件和软件供厂商组合搭配,技术壁垒低。3D面部识别是主流技术研发方向,德施曼和小米都有高端系列产品上市。
在几个日益成熟的主流家居生态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爱屋及乌”,为生态选择产品。比如写字楼、公寓楼、学校、全屋定制智能家居公司等。,都是潜在的B端大客户。敦佳科技负责人表示,他们也在积极对接这类B端客户和大平台。
在此基础上,小米、华为自带互联网厂商基因的智能门锁,更具生态优势——新品直连生态;从传统锁厂、家电品牌延伸出来的智能门锁品牌,需要融入其他生态系统,或者成为其他品牌的OEM供应商。因此,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同质化产品。
同时,在目前的智能门锁行业中,识别技术、安全性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如电源故障、开关时夹门、识别失败等。可见,虽然智能门锁的花式功能越来越多,定价越来越低,但服务并没有升级,技术也差不多。智能家居在不断迭代,智能门锁也在原地踏步。
正因如此,通过优化细节、提升技术,避免不良bug,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才是智能门锁轨道企业突围之道。只有解决技术,调整策略,积极拥抱IOT的潮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厚积薄发。
毕竟价格优势只是暂时的,这片蓝海已经不蓝了。
作者王一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