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在中国汽车市场找到“渣男”,雷诺品牌一定榜上有名。从三江雷诺到东风雷诺再到最近据说要分手的雷诺华晨,这个名副其实的“试错王”加上吉利会是正确的选择吗?
产品力不行,真的没办法
诚然,雷诺作为法国车的代表之一,继承了欧洲车特有的运动和操控基因。在机械质量和产品设计上,雷诺绝对是同级别中的佼佼者。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雷诺对性能的过于执着,才导致其定位与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不符。
相比运动性能的小众需求,国内消费者显然更看重外观、内饰等舒适性配置。所以雷诺的产品有些不习惯。在定价方面,雷诺的车型也太“自信”了。他们用的是和日产很多车型基本一样的三件套,但是在价格上没有任何优势,这也成为了消费者对它不够感冒的原因。
慢等于自大。中国市场学费不够交
从三江雷诺、东风雷诺到雷诺华晨,车型引进太慢,法国人特有的“傲慢”造成了这种战略误判。自然,这样糟糕的结果也促成了雷诺去年创纪录的80.5亿欧元亏损。
虽然雷诺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重组计划,声称要在2023年完成复兴的之一阶段,但从雷诺目前混乱的产品线和糟糕的财务状况来看,前景并不乐观。
除了产品问题,销量的持续下滑也迫使雷诺减少了对售后服务的投入。“服务不到位、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层出不穷,而在雷诺宣布与东风“分手”后,众多品牌经销商纷纷选择退出,这让为数不多的东风雷诺4S店更加稀少,仅存的几家店也不得不选择裁员、削减成本来保命。这直接影响了雷诺在国内市场的售后保障,也失去了国内中下游经销商对雷诺品牌的信任,口碑一落千丈。
更何况雷诺的合资公司内部管理一直都有问题。对于来自法国的团队来说,他们更看重短期的盈利表现,所以在战略布局上比较短视。中方希望尽快拓展更全面的产品线,通过引进轿车完成轿车SUV的双轨战略布局,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从厂家到经销商的全链条盈利,最终通过品牌效应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这个方法已经被在中国深耕40年的品牌“大众”成功验证。此外,中法管理层权利分配失衡,管理机制落后,高层人员变动频繁,严重影响了雷诺合资公司的管理效率。
牵手吉利,雷诺能起死回生吗?
尽管雷诺在国内的现状有些狼狈,但法国方面也并没有选择破罐子破摔,而是积极寻求出路,毕竟谁也不想割舍如此巨大的中国市场。于是,他们决定与国产新贵「吉利」展开合作,并在混合动力车型方面寻求突破。吉利这几年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在收购沃尔沃之后获得了许多来自欧洲的技术支持,旗下以 *** 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