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世家是什么
京兆世家是京兆姓氏的。京兆姓,中国姓氏,汉代称京城是京兆,设有京兆府,即现在的陕西西安。后来京兆也成了姓。
杜姓氏的京兆堂是姓杜的一个分支堂。每个姓氏都会随着人口增加而加上迁移在不同地方设立多个分堂出来。堂的名称跟,地理位置,人们生活习性,或是当地风俗而定。
京兆堂中“京兆”这个词古称长安,但唐代以后多作为都城(含附近)地区的代称,姓氏分支散落到不同的地方,在一个地方里聚居并发展壮大起来,再修一个家谱建一个祠堂,就形成了一个“堂”。
据考证,唐尧的后裔在周武王初定天下时,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名为唐杜氏,直至周成王时才被灭,并入周室的领域。唐杜氏的后裔从此被改封为杜。杜国,位居现在的陕西长安,即汉代的杜陵。后来,杜国灭,杜姓子孙出奔,杜姓自此问世。
京兆府是干什么的
府是唐朝时开始设置的地方的行政机构,唐玄宗开元年间把国都长安(现陕西西安)所在的雍州地区改为京兆府。
五代,北宋,辽,金,元都沿用了府制。并且京兆府一直都是指的长安及其周围附近的地方的行政区域。古代书籍只要提到京兆府都是指的长安及其附近的地方。府相当与现在的地级市,直辖市这样的行政规划的意思。终唐一世建府总共才10个,基本上国都,陪都,或着皇帝去过或者避难地方才会设置。宋朝时建府就很普遍了。京兆世第什么意思
京兆世第即是京兆世家,它的意思是指的便是古时候位于西安的一些世家贵族。其中京兆是古代对西安的称谓。作为西安的古称,京兆一词经常会出现在一些古装剧中。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在西安设立了京兆府,唐朝还有京兆尹等官职。明朝京兆才逐渐改名为西安,并沿用至今。
京兆尹是几品官
京兆尹是一品官。唐朝改雍州为京兆尹,并增设少尹,以理府事。后世不置,但习惯上称呼京师所在地行政长官为京兆尹。唐代初期并没有设立京兆府。京师所在地的行政机构是雍州府,以高资格的亲王担任雍州牧,唐太宗、中宗、睿宗未即位之前都曾担任过这一职务。
京兆堂是什么意思
京兆堂是以地名命名的堂号,京兆大致就是现在的西安及其辖区。很多姓氏都有京兆堂,如杜氏京兆堂、韦氏京兆堂等。杜姓氏的京兆堂是姓杜的一个分支堂,每个姓氏都会随着人口增加而加上迁移在不同地方设立多个分堂出来。
堂的名称跟,地理位置,人们生活习性,或是当地风俗而定。京兆堂中“京兆”这个词古称长安,但唐代以后多作为都城(含附近)地区的代称,姓氏分支散落到不同的地方,在一个地方里聚居并发展壮大起来,再修一个家谱建一个祠堂,就形成了一个“堂”。据考证,唐尧的后裔在周武王初定天下时,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名为唐杜氏,直至周成王时才被灭,并入周室的领域。唐杜氏的后裔从此被改封为杜。杜国,位居现在的陕西长安,即汉代的杜陵。后来,杜国灭,杜姓子孙出奔,杜姓自此问世。
京兆万年是什么意思
京兆万年是唐朝时期的地名,意思是京兆府万年县。
当时西安地区叫京兆府,下辖多个县。长安和万年是市区的两个县。
出自: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新唐书·韦安石传》
原文: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于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
译文: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韦孝宽是北周大司空、郧国公。他的祖父韦津,在隋炀帝大业末,做过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在洛阳留守,抵抗李密军队战于东门外,兵败,被李密俘获,到王世充杀元文都等,韦津独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