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b病毒(eb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儿颈部淋巴结病)
癌症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让我们不得不谈论生活中的“癌症”。我们的恐惧大多来自于对癌症的无知。经过科学的了解,你会发现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
根据国际癌症控制联盟的数据,全球每年确诊的癌症病例有1200万例,其中约20%是因为病毒或细菌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以要多关注感染导致的癌症。
一个
谨防三种病毒,它们可能成为致癌因素。
1乙型肝炎病毒(HBV)-原发性肝癌
这是一个明确的结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会增加肝癌的发病率。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病毒性肝炎发展成肝癌的“三步曲”。据调查,约70 ~ 80%的肝癌是由乙肝发展而来,也就是说,乙肝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离肝癌只有一步之遥。
HBV感染本身没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但在体内不断复制的病毒会激活免疫反应,诱发肝脏吞噬后的免疫病理损伤。
当肝细胞受损时,会产生胶原纤维进行修复。但是一旦胶原纤维堆积过多,肝脏就会变软变硬,形成肝硬化。如果不控制,肝癌可能会找上你。
传输路由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慢性乙肝患者一般会感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脏不适等临床症状,并伴有实验室指标异常。
预防的
1.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更好方法..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乙肝患者家属、长期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等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时接种疫苗。
2.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每年体检一次。项目包括肝功能、乙肝等。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尽早发现肝脏是否被病毒感染。
2人 *** 瘤病毒(人 *** 瘤病毒)-宫颈癌
感染人 *** 瘤病毒病毒的女性比未感染的女性更容易患宫颈癌,但这并不意味着人 *** 瘤病毒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同。在数百种人 *** 瘤病毒病毒中,只有13种高危型和5种中危型可能导致宫颈癌。
相关数据显示,多达75%的女性在一生中感染过人 *** 瘤病毒病毒,80%以上的人 *** 瘤病毒病毒感染可以被人体免疫系统消除。而那些不能被消灭的高危病毒,可能会造成持续感染,增加宫颈癌的风险。
预防的
1.接种HPV疫苗:现在市面上有三种人 *** 瘤病毒疫苗:二价、四价、九价,其中九价疫苗可以预防90%的宫颈癌。
2.定期筛查: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人 *** 瘤病毒、TCT和 *** 镜检查。
建议21~29岁女性每三年做一次TCT检查。30~65岁女性每3年做一次TCT检查,或每5年做一次TCT和人 *** 瘤病毒检查;65岁以上常规检查结果正常的女性,不需要再次筛查。
传输路由
人 *** 瘤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所以注意性生活和经期卫生对预防宫颈癌也很重要。
如果出现 *** 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血性或水样白带或恶臭、下肢或私处有疖子、腰痛、平卧后疼痛更明显等症状,要警惕宫颈癌。
3EB病毒-鼻咽癌、淋巴瘤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是一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疱疹病毒,不仅存在于鼻咽癌和淋巴瘤,还存在于胃癌、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
通常进入人体的EB病毒会长期潜伏在B淋巴细胞中,病毒不会复制,只表达少数基因。
在没有外界 *** 和感染者正常免疫力的情况下,总能潜伏下来;但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就会被激活,引起感染,最终可能在其他因素的配合下导致鼻咽癌或其他疾病。
传输路由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所以预防的关键要注意口腔卫生,包括吃饭时使用筷子。
EB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
口腔上颚出现皮疹,或者脸上的红点表现为一簇簇微红的丘疹。
2
这些细菌可能导致癌症。
除了病毒之外,一些细菌也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其中最明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列为导致胃癌的头号因素。
1幽门螺杆菌-胃癌
很多患者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会随食物进入胃内,破坏胃黏膜。当胃黏膜长时间反复损伤修复后,可能会发生变异,形成肿瘤。
传输路由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腔、唾液等传播。,所以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所以要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餐具的卫生,定期清洗消毒;少吃生冷食物;吃饭时更好养成用筷子的习惯;平时可以吃一些能保护胃黏膜的食物,比如菌类食物。
幽门螺杆菌对人体的危害不仅限于胃部,还会增加消化道溃疡、肝脏病变、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的风险。因此,规范治疗是必要的。目前常用的“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两种抗生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
另外,建议普通人从40岁开始进行胃癌筛查,包括胃镜检查和Hp检测。
2肠道菌群长期失衡——大肠癌
我们都知道肠道菌群中有有益菌和有害菌。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但当体内生态失衡时,一些有害细菌就会迅速占据优势。
虽然没有研究证实大肠癌与特定微生物有关,但发现人体肠道内存在相当多的促癌细菌,包括脆弱拟杆菌、粪肠球菌、肝螺杆菌、拟杆菌属、核盘菌属和梭杆菌属、乳球菌属和梭杆菌属。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结构可影响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甚至可能直接诱发大肠癌等病理状态。因此,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非常重要。
保持肠道健康
1.膳食纤维:能缩短粪便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增强益生菌,提高肠道的屏障功能。因此,多吃粗粮、水果和蔬菜是非常重要的。
2.抗性淀粉:可被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丁酸等短链脂肪,可增强肠道细胞免疫力,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生长。
日常可以添加少量红薯、土豆、玉米等含抗性淀粉的食物。
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局部器官的损伤也可能引起其他器官的异常。如果被上述细菌或病毒感染,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加重。
但不代表一旦感染就一定会致癌。只要我们及时治疗,阻断疾病的发展,同时清除有害的细菌或病毒,也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