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切都是暂时的”。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之所以逃避和退缩,是因为他们认为困难太大了,甚至认为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父母需要告诉他们“一切都是暂时的”,让孩子的内心永远充满能量,而不是沮丧和失望。他们累的时候,最想要的是理解,这句话胜过千言万语。承认孩子的负面感受也是家长日常教育的一部分。没有必要逃避愤怒、悲伤和失落,而是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鼓励孩子的之一步是看到他们的情绪,包容他们的感受,看到他们的恐惧和挣扎。告诉孩子的父母,他们知道他们的悲伤,让我们一起努力去面对。这种认同和接纳,可以促使孩子做出积极的改变。
2.“你努力了,现在一切都好了”。看到孩子的努力,意味着家长认可了孩子的一部分行为。在教育过程中,最容易传达给孩子的不是肯定而是攻击,尤其是中国的隐性文化传统,很容易让家长看到孩子工作中的瑕疵,而忽略好的。父母长大后要学会以孩子的平庸为荣。即使他们成绩不好,调皮捣蛋,也可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光明的一面。因为每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看到孩子的长处和做得好的细节,就等于看到了他们的努力。比如孩子写作业很慢,效率不高,家长可以说:“没关系,你写作业很投入,写得很工整。俗话说,慢工出细活。”重要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过程和细节,让他们在细心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
3.“失败不可怕,还可以再来一次”。有时候父母比孩子更害怕失败。正因为如此,我们看不到孩子的进步,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只看到不好的结果,并因此而攻击和全盘否定。底层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励。如果成年人不能以正常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功,只会越来越紧张,逐渐养成无法面对失败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