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楚天金报停刊原因)
张启辉(@张启辉朱迪)1994年出生在湖北荆门的一个普通家庭。3岁那年,我在家门口被一辆卡车撞倒, *** 被车轮碾压...经过四个小时的抢救,医生保住了我的命,但没能离开我的双腿。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我才知道,高位截肢意味着这辈子离不开轮椅。
其他孩子前途光明。那我呢?想到这个问题,父母急得痛哭流涕。当他们转身面对我时,他们只敢微笑。
两岁的时候,我在镜头前调皮的吐舌头。那时,我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可能事故发生的更早,我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痛苦的回忆。据说很多成年人意外致残后就再也没好起来。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了,然后突然又失去了,导致更深的绝望感。我小小年纪就残疾了,却早早接受了自己的身体。
我不能像聋哑人一样去特殊学校。我只能去一所普通的学校,接受和健全人一样的教育。上课的时候,我乖乖的坐在凳子上听课。下课了,老师会抱着我去厕所,下课了再把我抱回来。还好那时候我比较年轻,比较轻。除了行动能力需要帮助,我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因为身体原因,在学校受到了很好的照顾,遇到的人也都很善良。同学们从来没有歧视过我,也没有嘲笑过我,我甚至从来没有注意到别人对我有异样的看法。
为了让我知道跑步是什么感觉,班里几个同学带我去操场,坐着轮椅带我一路跑步。感谢这样一个小伙伴,让我能够远离自卑,在校园里安全度过童年。
年轻的时候,虽然害羞,但在镜头前还是会微笑。
10岁的时候,我遇到了人生中最美的东西——音乐。一次音乐课,老师在课堂上吹葫芦丝。我觉得很好看,就央求妈妈给我买一个。我当时没有想到,这个决定后来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本来,我很少有娱乐活动可以玩。有了葫芦丝之后,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葫芦丝上。我每天放学后都在家苦练,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
这种管乐器需要大量的呼吸。稍加练习,就口干舌燥。只能多喝水玩一会儿休息一会儿。看我三分钟不热,我妈给我报了群艺馆,让我跟老师系统学习。
2005年,我盛装参加我的之一场演出。
在我学葫芦丝第八个月的时候,区残联推荐我参加省残疾人艺术展演。这是我之一次上台,我很紧张。还好我的表现还不错。演出结束后,湖北省残联找到我,说他们会帮我自费找一个培训老师。他们每年也给我一些补贴。
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通过残联的介绍,我认识了我的启蒙老师,国家一级演员张弘扬老师。家人得知他愿意收我为徒,都很高兴,但后来就难了。
老师让我每周去他家上一次课,但是他家在武汉,我家在荆门。他们之间的距离超过200公里,所以我不能每周都出去那么远。
我妈生完孩子就成了 *** 妈妈。为了我的爱好,她决定长期陪我去武汉。
那时候我还小,内心充满了对老师的激动,对家乡一点也不死心。但父亲认为一家人应该在一起,最后决定我和母亲先走。几个月后,他放弃了荆门的工作,卖掉了荆门的房子,来到武汉和我们一起租房子住。
这个决定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我父亲想养家糊口。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想在武汉立足,所以他必须尽快熟悉当地的道路。我妈妈也在努力适应新的城市。他们把压力变成了督促我,我只能再努力学习,不枉他们的牺牲。
我之一次来张老师家练习长笛的时候,才11岁。
张老师虽然答应收我做徒弟,但是心里有点不踏实。这是他之一次收残疾人为徒。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被培养出来,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下来,所以他对我很严格。
我老师住在四楼,没有电梯。我之一次去他家,我妈带我上楼。看到她,老师说我要自己上楼。我当时很惊讶,觉得太苛刻了!但我一路走来,为了学笛子,也要乖乖的做。
跟张老师学长笛,他的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笛子。
后来我把轮椅放在一楼,用两个小板凳轮流“爬楼梯”。我要先用一个小板凳支撑身体,再把另一个小板凳放在前一个台阶上,然后双手扶稳,借助臂力向上移动一个台阶,等等。没过多久手指就磨出了茧子,我终于明白老师是多么想锻炼我的意志。
我用来爬楼梯的小板凳。板凳腿上是爸爸给我包的防滑胶。
为了赶时间,每次妈妈带我去老师家,我都走得很快。冬天,我在前面瑟瑟发抖,我妈在后面挥汗如雨。我很清楚,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承受了太多母亲的汗水。
好事多磨。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技术进步很快,老师很快就决定把他的绝活“龙笛演奏”传给我。这种笛子长约3.6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低音笛子。它由一整根竹子组成,声音低沉。随着演奏技巧,老师给了我这种独特的长笛。光是吹这个大家伙,我就练了一个星期!
为了方便携带,老师把龙笛做成三段式,接口周围套了铜管,防止走调。每次去看演出都要找人帮我装。上台表演时,除了两边放架子支撑笛身,还要两个人帮我按其他笛孔。一场演出就像完成一个大项目。
多亏了这个绝技和竹笛演奏的进步,我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比赛金牌。大概是我通过参加比赛获得了知名度。有一段时间,我收到好几个选秀节目的邀请,但都拒绝了。
我还是想以学术为导向,不想被过多打扰。选秀可能会一炮而红,但更多时候只是昙花一现。我更喜欢细水长流的感觉。
我被邀请参加湖北儿童节特别节目的舞台摄影。
中学的时光变得越来越珍贵。我要正常学习文化课,还要在作业中抽出时间苦练竹笛。我几乎所有的课外时间都是留给它的。平均每天要练三个小时,周末翻倍到六个多小时。偶尔想偷懒,就会在父母的催促下坚持。
竹笛让我玩的时间少了,却不敢放松学习。初高中的时候,文化课成绩不错,在学校一直是“快班”。为了给我创造更好的环境,在我升学、转学的时候,我家搬了近十次家。大部分时间在八九月份,是暑假里最热的一天。每次搬家后又累又热,爸妈从不抱怨。
2012年高考,我填了几个学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很遗憾,虽然我的文化和专业成绩都很好,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被拒绝了。有的觉得形体课我拿不到足够的学分,有的担心我可能不能按时参加乐队排练,甚至拒绝给我一个公平的考试。这真是令人震惊。
我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经过媒体报道和湖北省残联 *** ,我以之一专业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录取,终于开始了我期待已久的大学生活。
2012年,楚天金报报道了我的经历。这是当时的新闻截图。
这所大学在武汉。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住宿舍,继续和父母住在家里。为了上课方便,父母给我买了一辆老年代步车,我每天骑着它往返于住所和学校之间。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一个人出门,没事就骑着马到处跑,有时候在外面一呆就是两个多小时。有一次我在路上骑车,一个环卫阿姨看着我说:“你真棒!”听到这个我很开心。这简单的三个字,足以让我一整天都有好心情。
但由于身体原因,又不住在学校,我对自己还是有些封闭,和同学也不是很亲近。走在校园里,看到宿舍的女生笑着手挽着手并肩走着,特别羡慕。我很想和他们一样加入群体,可惜被各种现实困住了。
大学期间,我每天都骑着这辆电动车在校园里转悠。
不上课的时候,我要做 *** ,通过教人吹笛子来充实自己,赚点生活费。来找我的大部分都是外行。最小的七八岁,更大的五十多岁。曾经有一个学生,职业是厨师。每次来上课,他都会给我带各种好吃的。他遇到一个残疾孩子学长笛,我从来不收费。
除了上课和 *** ,我还作为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的一员参加了几十场演出和比赛。没有腿,我有幸去过很多地方,北京、重庆、新疆、江苏、河南,远至海峡对岸的台湾省。
2017年11月,我在台湾省演出时拍了一张照片。
2016年,我的大学生活正式结束。毕业后,我想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从此,我以教书为生。这也是我的夙愿,但我不能放弃考研的想法。还是想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竹笛不是流行乐器,很多学校都不开设这个专业。就在我为申请学校发愁的时候,在荆州著名的竹笛音乐会上认识了中央民族大学的一位老师。当他知道我有考研的想法时,特别鼓励我报考民大音乐学院。经过名师指点,坚定了我考研的想法。
半年备考期间没有报任何考研班,也没有找研究朋友。我每天都在自学、长笛练习和教学生的循环中度过。压力太大了,真的很累,就一个人去看场电影调节一下。
考研时期的照片,那时候经常学到晚上十一点多。
学习间隙,偶尔会走神。我总是担心我的未来。如果考上研究生会是怎样的生活?失败了怎么办?
幸运的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考试成绩出来后,发现自己初试成绩和总成绩都排之一!我成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学生,也是湖北省之一个全日制残疾人艺术研究生。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有亲戚劝我们办个聚餐庆祝一下,但我爸妈一直很低调,平时也很勤快,所以没办什么庆祝活动。虽然他们没有说什么煽情的话,但是我能感受到他们心里的激动。
报告期间研究生和家长在人民大学门口的合影。
我报了北京后,父母回了武汉,我一个人开始了异乡生活。之一次住宿舍,完全不知道要面对什么样的集体生活。还好遇到了几个好室友。
我们宿舍关系在这个研究生中是出了名的好。大家相处的很好,总是互相帮助。有一次我得了肺炎,舍友们赶紧把我送到医院,陪着我。人在生病的时候总是脆弱的,我的心和他们在一起总是温暖的。
学校和学院也很照顾我。在餐厅、琴房等有楼梯的地方,专门为我铺设了无障碍通道。不用人抬,我就可以坐电动轮椅自由进出,生活方便多了。
我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既然不像正常人那么方便,我就应该早做准备,所以上课或者演出我都早到,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迟到的特权。我知道只有我赢得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
在琴门前,学校特意放了一块斜板,方便我出入。
独立生活后,我的自理能力提高了很多。之一学期期末,我带着行李坐地铁去火车站,然后换乘火车去武汉。这是我之一次独自旅行这么远。经过这次尝试,我胆子大了很多,然后和舍友去内蒙古进行了一次我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的生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在艺术学习上,此刻却一直在经历瓶颈。因为不同老师的艺术风格和教学方法差异很大,而且身边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有些本科生比我好看,我明显感觉有点跟不上节奏。
我该怎么办?我不是那种爱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的人。那段时间压力很大,不得不不断加大练习的强度,直到第二所研校终于赶上。
学习之后,我也开始参加公益活动。听说有个叫“手摇中国”的公益组织在组织残疾人学游泳,我也跃跃欲试。没想到,学了两遍,我就能浮在水面上,用手在水里游自如了。虽然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小体验,但是我之前从来没有奢望过。
在游泳池前面,我穿着蓝色的衣服站在中间。
学会游泳后,我考了C5驾照——一种专为残疾人设立的驾照。原来双腿操作的刹车和油门改为双手操作,这样只需右手就可以实现加速、减速、刹车、按喇叭、打转向灯的操作,非常方便。我上驾校的时候,每天四五点就起来练车。终于在24岁生日结束前,我一次性通过了所有科目。
读研期间,我比以前独立了很多,经历了很多人生中的之一次,也开阔了眼界。我意识到,只有走出去和别人交流,接触一些东西,我才能变得更加开朗,才能让我的生活变得健全。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话,但是和我有过相同经历的人一定会明白,残疾人要经历这样的心路历程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的残疾人驾照已经顺利过了实习期。
今年年初,疫情正赶上我的毕业季,答辩考试全部在网上进行。如我所愿,秋天来了,我拿到了学位证、毕业证和“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因为疫情,大家都把今年称为最难熬的毕业季。考虑到就业形势,我决定先回武汉。一直想开一家竹笛工作室,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但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父母希望我能在体制内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但我还是想坚持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我越来越自信开朗,比以前独立多了。
2020年年中,我成功找到了一份在武汉盲童学校教竹笛的工作。那些孩子和我一样,在生活中遭遇过意外,需要有人带领他们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我知道培养一个特长生不容易,我也很想发挥自己的特长。我想像我老师那样培养学生,让他们在社会上自立。
我在西瓜视频上的表现截图,拍摄自己的片段。
自从当了学生老师,我的业余时间多了一点。前不久开始尝试在西瓜视频上拍一些视频,录一些流行歌曲。起初,我只是想记录我的生活。后来发现一些残疾朋友看到后受到了鼓励,更新起来更有动力了。
我特别理解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分享让大家更加了解残疾人群体。以前我也感叹过命运的不公,但我还是选择了感恩,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
活着就是在苦海中旅行。命运虽然给了我苦难,但也给了我足够的幸运。
↓↓↓↓↓↓↓
点击@张启辉竹笛,关注她~
↓↓↓点击标题看另一个故事↓↓↓↓
我,意大利人,热爱中国文化,在中国找男朋友,想在中国待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