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正当季的时令药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补肾药。
古往今来有很多补肾的方子,都是用它来命名。
这个药材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用它来补肾、养生?
01
补肾的“还元大品”
地黄
原来,这个补肾药材就是地黄!
我们熟悉的六味地黄丸以及它的各种衍生方,名字里都带“地黄”。
至于那些成分里有地黄的补肾中成药,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有这么多补肾的中药,为什么只有地黄是“扛把子”呢?它好在哪里?
于主任解释道,补肾的药大多偏温、偏热,地黄是少有的补肾阴的药,补而不上火,还能降火、泻热。
肾是先天之本,封藏着人的元气。肾好,元气充足,补足了肾中津液,才能气化滋养全身,人才能健康长寿。
这个方法仅供简单鉴别,严格的中药品质鉴定需在实验室进行。
2、鲜地黄的用法:滋阴清热补肾饮
鲜地黄该怎么来吃呢?于主任在古书《圣济总录》里查到一个药膳方子,做出来颜色有点像橙汁,喝起来又有点姜味。她在节目现场分享了出来。
滋阴清热补肾饮
组方:鲜地黄、鲜麦冬、生姜。榨汁饮用。
方解:
鲜地黄:性质比较寒凉,能滋阴、降火、凉血。
鲜麦冬:滋阴清热。
生姜:辛热之药,可以中和地黄和麦冬的寒性,减轻对脾胃的刺激。
适宜人群:口干口渴、喝水多、尿多、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等肾阴虚症状的人。
饮用方法:
建议中午的时候喝,这时人体阳气最旺。或是熬成膏方,每次吃一小勺。
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减少饮用量,或者稍微加热一下喝。
03
生地黄泡茶喝
补肾、暖胃
中医临床上入药用得最多的是晒干的鲜地黄,也就是生地黄。药店里卖的饮片一般也是生地黄。
生地黄也是滋肾阴的,但凉性比鲜地黄弱一些,少了凉血的功效,更注重补肾阴。
于主任带来了两杯由生地黄制成的代茶饮,这两杯代茶饮于老师都亲自试喝过,味道都不错。
1、滋肾温胃饮
组方:生地黄、小茴香。腹部冷痛严重的,小茴香可以加量。
功效:滋肾温胃、行气止痛。
适宜人群:肾虚、体寒的人,比如小腹冷痛,胃里怕凉。
2、滋肾开胃饮
组方:生地黄、香叶。
功效:滋肾、开胃。
滋补的药材需要脾胃消化吸收才能起效,香叶有开胃健脾的功效,促进中焦脾胃的吸收,滋补而不腻。
这两杯茶,小茴香更适合腹部冷痛的,香叶则比较普适,大多数人都能用。
04
熟地黄做的小零食
补肾养血、香甜可口
熟地黄是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炮制而成,去除了寒凉性,转变为温性,增加了养血的功效,更适合精血不足的人。
对比可以看到,熟地黄的颜色更黑,还有点发亮,尝起来味道是甜的。
于主任巧妙地用地黄搭配黑芝麻,做成了一款补肾小零食,适合我们日常食用。
山芝二地丸
组方:熟地黄、生地黄、山药粉、黑芝麻(最好是炒过的)。
做法:生地黄和熟地黄切成小粒,加入山药粉和黑芝麻,加水调匀成面团,揉成一个个小丸子(中药蜜丸大小)。微波炉加热3分钟,或者隔水蒸5分钟即可。
功效:滋肾补血、乌发、通便。
食用量:蜜丸大小的丸子,每天不超过5-6个。滋补在于细水长流,不要一次吃太多。
感冒期间不宜服用滋补类代茶饮或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