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是哪八拜有什么典故
一、八拜
八拜为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的亲缘缔结,当异姓兄弟举行结拜的仪式,表示无论何地我们都生死与共,也有向古代八个结拜兄弟学习的意思。
二、典故
1、管鲍之交
根据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所记载,齐国的时候有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一个名叫鲍叔牙,一个名叫管仲。他们两位人物在齐国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鲍叔牙和管仲还在青年时期的时候,却并不如意。
鲍叔牙的生活比起管仲来说要富裕得多,作为管仲唯一的也是更好的一名朋友,鲍叔牙总是倾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管仲,他用自己的钱财资助管仲继续读书,当管仲在战场上逃跑的时候,别人都说管仲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只有他义无反顾地维护管仲。在鲍叔牙的心中,管仲就是他心中更具才华的学者。
后来齐国发生了内乱,当时的大王小白特别看不起管仲。但是在鲍叔牙的推荐引导下,他还是让管仲做了齐国的宰相。后来管仲凭借自己的学识,让齐国的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鲍叔牙和管仲深厚而亲密无间的友情,也被历史所铭记。
2、知音之交
如果你也曾阅读过小学的语文课本,就会发现。钟子期和俞伯牙的友情故事已经被印入了教材。钟子期和俞伯牙都钟爱古琴,偏爱高山流水的各种曲子,他们整天遨游在音乐的世界里,享受着友情带给他们的快乐,然而世事无常。
钟子期英年早逝,俞伯牙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伤心难过地摔碎了自己的古琴,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位能够像钟子期一样听懂他的知音了。虽然,俞伯牙和钟子期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这个高山流水般让人流连忘返的故事却依然被一代代流传。
3、鸡黍之交
元伯和巨卿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两个在太学游历的时候,相约两年后在元伯的家中相见。两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元伯让家里的母亲早早地准备好酒水,静静地等待着好友的到来。
他的母亲却感到很奇怪,认为已经两年过去了,曾经的约定早就不作数了,又怎么可能会有人遵守。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巨卿真的如约而来,他们都遵守了当年的约定,成为了当时社会守护约定的楷模。
4、舍命之交
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却没有想到路上遇到了狂风暴雪,他们最开始准备好的粮草和食物几乎都不够了,为了成全自己的朋友,左伯桃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衣服和粮草都留给了羊角哀。
他自己却一个人来到了森林中选择了自杀,成全自己的朋友。后来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情就把愿意为自己奉献出所有的知心好友,称为“羊左”。
5、刎颈之交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属于廉颇和蔺相如。廉颇身为一名大将军,十分看不起手无缚鸡之力的宰相蔺相如,甚至身为一名大将军,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贬低蔺相如。后来蔺相如听到了这样的话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表现得非常大度。
大将军廉颇听到了这样的事迹之后,心生惭愧,于是背着荆棘来找蔺相如请罪,甚至带上刀愿意自刎谢罪。后来廉颇和蔺相如重修旧好,成为了他们国家的顶梁柱,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无限的利益。而他们之间这种不计前嫌的感情也成为了历史中的一抹光彩。
6、胶漆之交
东汉末年的陈重和雷义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陈重才华四溢,朝廷请人来邀请陈重希望他能够来朝廷当官,然而重义气的陈重却直接拒绝,表示如果雷义不去他也不去,于是朝廷为了陈重能够来朝廷当官,也为雷义安排了一个官职。这对如胶似漆谁也分不开谁的朋友。很好地诠释了朋友间的不离不弃。
7、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的主人公正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他们最开始的相识来源于桃园三结义,三个人单枪匹马带着自己的军队在乱世之中闯荡出了一番自己的天地,后来在一系列的战争之中,他们三个人都不离不弃,心中始终牵挂着对方。
哪怕在战场上遇到危险,他们能够想到的也是舍身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兄弟。这种可以共同生死的兄弟情谊,后来被世人简称为生死之交。
8、忘年之交
顾名思义就是指即使年龄相距很大,只要心灵能够在一起,他们依然会成为非常好的朋友。这个成语来源于孔融和祢衡,他们两个人的年龄差距虽然很大,一个已经40岁,一个却只有弱冠之年。但是却能够毫无芥蒂地相互交谈,年龄没有成为他们友情之间的距离。反而为他们这一种特殊的友谊增添了几分传奇性的色彩。
八拜之交的意思是什么
1.八拜之交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结拜为异性兄弟姐妹关系。比喻关系极为密切。出自《闻见前录》。后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性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2.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3.八拜之交,指结拜为异性兄弟姐妹关系。
4.成语出处:邵伯温《闻见前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
八大之交的意思
八拜之交,汉语成语,拼音是bābàizhījiāo,意思是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出自《闻见前录》。
后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有什么典故
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1、管鲍之交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2、知音之交知音之交,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yīnzhījiāo,知音也谓知己,指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
知音难得,“人生得一知己足亦”。此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3、刎颈之交刎颈之交(wěnjǐngzhījiāo),成语,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舍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来自于“羊左”的典故。说的是西汉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汉代分封的诸侯国),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
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
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5、胶漆之交胶漆之交,汉语成语,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时就有“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之说。语出《鲠直张千替杀妻》。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
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6、鸡黍之交鸡黍之交是一个历史典故,读音为jīshǔzhījiāo。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了“鸡黍之交”的美名。形容守信。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
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
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
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
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
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
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
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7、忘年之交忘年之交,读音:wàngniánzhījiāo。汉语成语,释义: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属于八拜之交之一。出处:《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之一百十一回:“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8、生死之交生死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ēngsǐzhījiāo,意思是可共生死的朋友;可共生死的情谊。出自元·郑德辉《绉梅香》。元·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举杯对饮,八拜之交的意思
八拜之交,意思是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出自《闻见前录》。
八拜之交的八拜是指: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颇和蔺相如的刎颈之交、陈重和雷义的胶膝之交、张元伯和范巨卿的鸡黍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的舍命之交、刘备和张飞关羽的生死之交、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孔融和祢衡的忘年之交。
八拜之交的意思
八拜之交,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后来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八拜之交详解
(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2)知音之交--伯牙和钟子期(3)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
(4)舍命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
(5)胶漆之交--陈重和雷义
(6)鸡黍之交--张劭和范式
(7)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8)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