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状态和热现象
一、溶液的形成
各种解决方案
1.解决办法
(1)溶液的概念: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性:均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溶液不一定无色,CuSO4为蓝色)
*** 铜溶液
*** 铜晶体
(3)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测定
(1)固体和气体溶解在液体中,液体就是溶剂;
(2)液体溶于液体,以水为溶剂,无水,大量为溶剂;
二。溶液状态-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继续溶解一种溶质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一种溶质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看是否有不溶物或继续加入溶质,看是否能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冷却,蒸发溶剂,加入溶质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加热并加入溶剂
注:除Ca(OH)2和气体外,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4.浓溶液和稀溶液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石灰水溶液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在一定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三。溶解时的热现象:(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1)溶解吸热:如果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如果浓H2SO4溶解,NaOH溶解,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3)溶解无明显热现象:如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