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考研这条路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本专业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第二,希望能在这个领域取得好的成绩,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边肖从2021年考研人数来帮你梳理一下哪些专业一旦进入需要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因为这些专业不继续深究,毕业后基本上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1。哲学专业
哲学本科专业包括:
哲学(010101),逻辑学(010102),宗教学(010103K),伦理学(010104T)
当前,哲学面临着一个新的困境:重理工科轻人文,重实际利益轻理想。
哲学专业毕业,就业范围比较窄。一般我都是当老师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当老师所需的资质越来越高。公务员考试除了当老师,还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读研或者读博才能有跟哲学相关的工作。哲学专业的大学生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通常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
2。物理专业
物理学属于科学范畴,包括:
物理(070201)、应用物理(070202)、核物理(070203)、声学(070204T)、系统科学与工程(070205T)、量子信息科学哲学(070206T)
理科是研究型专业,物理和数学是几乎所有工科的基础。没有他们,各行各业都发展不起来。但是重要并不意味着好就业,尤其是本科阶段的物理和数学。除了老师没有对口的工作。如果是师范毕业生,也可以去中学教书,成为一名物理老师。如果不是教育类的,你们很多人会选择转行。
本科没有前途,所以很多物理专业的本科生会选择读研深造。北大、中科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名校的物理学本科生。,大部分会出国深造或者在国内学习。毕业后大多会在国内外知名公司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待遇和职业发展会比本科生好很多。
3。医学专业
我们都知道,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100201K)的学生,想毕业就找到一份好工作是不现实的,至少要有研究生学历。
很多医学考生在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之间纠结,不知道选哪个。医学硕士和医学硕士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让我们来看看两者的区别:
1。有硕士学位的医学生可以比有硕士学位的人早就业。学医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医学毕业生是不能直接就业的。他们需要三年的培训才能被雇用。专业硕士偏向就业,学术硕士偏向学术导向。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基本都在实验室从事研究,没有临床经验;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大部分时间会在临床上度过,获得硕士学位的可以学习和培训。这样,特级硕士比学术型硕士可以节省三年的培养时间。因为硕士毕业后还是要经过三年的培养,而硕士就不需要了,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综合来看,专业型硕士在入职方面比学术型硕士有时间优势。
2。有硕士学位的医学生升职比有硕士学位的快。医学生在硕士期间做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很多医院,有很多主治医生,因为没有科研和文章,一直得不到晋升。他们只能留在主治医生的位置上。与专业硕士相比,学术型硕士更注重科研。学生可以跟随他们的导师做研究和发表论文。有了他们的科研经验,以后评职称时会有相应的权重。
4。历史专业
历史(060101)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专业对应的专业需求相对较少。
从供需角度看,对历史人才有需求的单位多为教学型单位(学校)或党政机关、科研单位、文化机构等。每年这些机构提供的相关岗位非常有限,而历史专业的人数却在飙升。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却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导致历史专业毕业生就业普遍不佳。近一半本科生通过考研继续学业。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中小学和大学的吸收能力,历史专业毕业生几乎无处就业。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学历,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所以历史本科生考研是很常见的。
5。法律专业
法学专业(030101K)曾经是最火的专业之一,但是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多,就业形势明显不如以前。
目前,我国有近500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每年本科毕业生约10万人。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本科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作为法学一级学科,本科的内容过于宽泛,各高校法学院良莠不齐,真正能学到技能的学生并不多。
法学学生毕业后想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主要有两个方向:
1.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不建议考研。能占坑就占了先机。继续安心工作,等待升值加薪!
2.进入律所,看中的是其丰厚的收入,建议考研。因为大律所一般都要求研究生毕业,越好的律所越需要你的专业素质。如果做涉外案件,对你的英语水平要求更高。很多律所开始要求雅思成绩。各大企业的法律要求也是研究生,比如华为,腾讯,阿里。所以想做律师,研究生学历还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实习机会,可以和更好的律师一起学习,对于想从事该领域工作的同学来说,真的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6。考古专业
考古专业(060103)一直是个冷门。虽然开设考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不多,但全国也就二十几所,毕业生数量也不多。但据统计,考古专业约80%的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
考古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其中只有60%左右的人能在毕业时或毕业前找到工作,工资水平和就业率都在中游以下。学习成了大学生学习考古的必经之路。有了研究生学历,他们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国家机关、高校、博物馆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成为考古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硕士毕业的话,一般不被看好。如果想有所突破(比如评研究员职称等。),拿个博士学位总是好的。更别说高校了,博士学历一般都需要教学岗位或者研究岗位,更多的高校需要海外留学经历。所以,一旦学了考古学,就意味着任重道远。学习永远不会太晚。
7。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120201K)听起来很高,毕业出来做经理,但其实在本科阶段学的比精的多得多。很多人认为毕业后能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是不现实的。优秀的管理能力是以科学的理念和一线的实践为支撑的,实践能力是从具体的工作和实际操作中积累的。
先来看看八大本科课程: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运筹学...有些学校可能会开设一些不同的课程,但大致就是这些课程。
看似学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其实什么都没学到。
人力资源管理比不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会计学比不上会计学专业,统计学比不上统计学专业。所以工商管理专业想有好的就业,更好考研,提高就业起点!
8。生化与环境材料专业
“生化环境材料”是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类等四类专业的统称。近年来,生化环境材料整体就业形势不太好,被称为“四大天坑”。大天坑毕业后找工作很难。即使找到工作,工资低,工作环境差,付出和回报严重不对等。
这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比如化工,在欧美国家并不是一个天坑,因为工业的岗位很多,化工的毕业生很吃香。而在中国,由于产业链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中只占据低端位置,毕业生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深造”或竞争不需要任何技术或待遇的行业职位。
随着国家发展对科学技术和基础学科的日益重视,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确定招生的学科和专业,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重点招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与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
考生和家长应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是否填报上述专业,因为其中提到的基础学科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才能发展,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的专业,也是一个擅长学习的专业。成绩一般或者急需赚钱养家的考生不建议报考。
肖同学编辑整理。
声明:以上内容(包括图片或视频,如有)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