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备茅台(军人的强势行为不仅仅是茅台)
图:一杯茅台酒,一个壮汉在雨中嬉戏。拥有和平并不容易。
(一)
自古以来,酒能增强英雄的勇气。尤其是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之前,勇者喝了英雄酒,不怕刀山火海雷区。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自卫反击越南。1986年10月, *** 139师416团以“特功五连”为主,代号“蓝剑-B行动”。战斗开始前,指挥官钱树根听到一名年轻士兵说他一生中从未喝过茅台酒,并问他是否可以在离开前尝一尝。
图:1斤战备茅台。
指挥员一愣,马上请求当地帮忙给战士们买茅台。虽然每人只有一小杯,但战士们喝得很开心,喝完很满足。指挥官亲自为每一个壮汉一一敬酒,顿时士气高涨。后来,这些人有的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留在了南疆的红土上。
(二)
“蓝剑-B行动”是一场艰苦的战役。是 *** 接管老山战场后的之一次进攻战役。拔点的位置是敌方防御敏感度更高的968高地,难度极大。
图:誓师大会上,敢死队员们死前喝下了烈性酒。
谨慎初战一直是我军的战略思想。抗战之一战,志愿军秘密入朝,按照毛主席的要求,摆脱了对美的恐惧,士气大振。所以,这一仗就交给了139师416团的“特功五连”。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甚至他们对战斗时间的选择也是有意义的。为了首战告捷,10.14意味着他们要动就杀了他。
图:光荣弹留给自己和敌人同归于尽。
他们不仅每人胸前挂了一枚“光荣弹”,还做了精心的战术安排。队员头上画有三角形、圆形、箭头三种标志。箭头代表敢死队!三角形代表火力支援手,负责掩护之一前锋。圆圈代表通讯员和流动人员,专门填补空缺。
古人打仗几个人,在谁也不能保证回来的战斗前,有的战士拿着茅台酒一饮而尽。“之一次喝茅台,居然是庄行酒!”是的,炮火消灭了187名敌军;突击队消灭敌人87人,击伤敌人28人,俘虏2人;突击队打死22人,打伤56人。
(3) 3)
我国军队历来有大战役前给士兵喝英雄酒的传统,茅台的故事也比较为人熟知。
比如1935年3月,红军长征来到茅台村。由于路途遥远,战斗激烈,许多红军战士脚上起了水泡,还有伤。当地百姓捧出茅台酒欢迎,战士们用茅台酒擦腿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腹泻,暂时解决了我们当时缺药的一大困难。红军长征的胜利也为茅台酒贡献良多。
图:酒,见证英雄壮举。
越南自卫反击战中部分官兵消耗的茅台酒,主要来自当地的慰问品。春节期间,云南、贵州两省特派代表赶赴开远前线指挥部慰问部队。贵州代表对指挥员说,我们为同志们带来了“茅台”,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干杯!
为了满足突击队员在誓师大会上可以喝“茅台酒”的要求,军长钱树根下令尽一切可能满足这一要求。当时文山州所有的“茅台”店都是军队买的。敢死队喝了庄行酒后,在越军疯狂的炮火下,踏上了充满地雷、竹制陷阱和异族仇恨的征程。
可见参演部队并没有提前准备好酒,只是依靠群众的同情和突击购买满足了部分敢死队的需求。
(4).
除了茅台,还有更多中国军人喝的地方酒。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湘西刘加平长征出发。村民们有的提着用葫芦包装的糯米酒,有的提着用橘叶包裹的糯米糕,有的提着精心 *** 的布凉鞋送别红军。后来,当红军靠“白酒和辣椒”翻越雪山草地,来到哈达铺镇时。热心的房东拿出一坛窖藏18年的女儿酒招待红军战士。
抗战时期,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时任连长的杨公柱回忆,当时他是中尉,连长死了,我就 *** 连长。准备充电,先拿一瓶白酒,倒下去,然后把瓶子一扔,开始干。他之一个冲出去,士兵们紧随其后。他们还有一句口号,叫“死了埋在沟里,死了插卡”。
朝鲜战争中也流传着烈性酒的故事。17岁的志愿护士刘秀英记得,“医院住在山洞里,地上铺着稻草。有的战士连被子都没有。也很难吃。黄豆、高粱、糯米炒的炒面,有时候三天三夜没水。”此外,日常生活增加了抢救伤员的难度。“如果你受了重伤,就抽烟。如果你吃了子弹,你就会喝酒。”有一次,大家捡了一盒美国牛肉罐头,没人想吃,就拿回去给伤员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