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肱骨外科颈骨折(humeruss**gicalneckfract**e,HSNF)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3㎝处发生的骨折,其位于解剖颈下方,又为骨松质和骨密质的临界点,是应力上的脆弱点,易引发骨折。
而肱骨解剖颈很短,骨折较罕见。临床中该骨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次,但因为中老年人处于特定的生理阶段,对外界的反应性降低,迟钝、视力减弱、肌肉骨骼退化,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大打折扣,且多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所以尤以中老年人居多。
中医认为,跌倒是骨折的主要诱因,跌倒后传达暴力所引起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有以下常见类型:裂缝骨折、嵌插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及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
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骨折,外损必然会引起内伤,致使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大多数患者伤后局部疼痛、肿胀,臂内侧可见青紫色瘀斑,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外损与内伤的紧密关系。
在我国,随着国人寿命的延长,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工商业、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发生率势必上升。
人们对治疗目标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如青壮年则要求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而对于老年人,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必须应用锁定加压钢板以恢复力学支撑、实现坚强内固定,才有助于术后早期主动进行练功活动。
如何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诸多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成为治疗的难题,为此医院自拟的协定方——益气活血通脉汤,具有补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适用于损伤初、中期的气滞血瘀者以及术后气虚血瘀者。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骨折”一词出自唐代王焘《外台秘要》,该书收录了折损、金疮、恶刺等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药,并把损伤分为外损与内伤,分列骨折、脱位、内伤、金疮和创伤危重症等五大类,是一部综合性医学论著。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唐代蔺道人所著,是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均为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形成了基本雏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务工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取中西医之长处,集中西医之大成,由此诞生了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一书。
其中肱骨外科颈骨折(humeruss**gicalneckfract**e,HSNF)是上肢临床常见骨折,是讨论的热点,它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
致病因素不外乎外因与内因,常见的外因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力和累积性力;内因为年龄、体质、骨正常形态结构及异常病变。
肿与痛是骨折后气滞血瘀的一般症状表现,《正体类要》则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由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生动形象地阐明外伤与内损、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说明人体皮肉筋骨受损不仅损伤局部气血,而且也会影响全身气血、营卫、脏腑的功能。
晋代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首次记录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自此,打开了小夹板固定骨折的大门。因此,对于肱骨外科颈裂纹骨折或嵌插骨折的患者,无需进行手法复位,直接使用超肩夹板外固定亦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作为老年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清代医家顾世澄在《疡医大全》中指出“有跌伤骨折,……内治以活血去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去新骨生则合矣”。以后“瘀去、新生、骨合”作为中医骨折愈合理论指导着临床实践,一直发展至今,永葆生机。
ORIF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优势
关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模式,每位医家持有不同的见解,且随着内固定器材的革新,更是呈现出百花怒放的局面。
目前,较为公认的手术适应症是:①骨折断端移位超出1cm或成角大于45º,这类患者两断端移位分明,属不稳定型骨折,应行内固定治疗;
②骨折移位及成角未达到标准者,但合并有大、小结节骨折,且大小结节移位大于1cm者,故应行内固定治疗并对关节囊及周围撕裂的韧带进行修补缝合;
③无论骨折断端有无移位情况,只要兼并肩关节脱位且手法复位失败者也需手术医治,以修复损伤的肩关节囊和关节盂唇;④骨折线累及肱骨头关节面或者有骨折碎片掉入关节腔者建议手术治疗;
⑤陈旧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无法行手法复位者,应切开复位;⑥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需手术探查修补。在手术之前,骨科医生还需要对骨折类型作出明确诊断,以便选择恰当的内固定物及其手术入路。
本研究将Neer分型中为二部分或三部分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纳入,进行对比观察。迄今为止,ORIF在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上运用普遍,技术成熟,适应症宽,接受度高。
因疗效突出,相关报道犹如雨后春笋。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对于肱骨近端二、三、四部分骨折均可采用。本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对每位患者进行内固定。
其最大的特征是:LCP同时具有动力加压钢板和微创钢板两种功能,使钢板与骨形成一个整体,起到内固定支架的作用,如此放置钢板可以不接触骨面,维护了骨膜的血运,给骨折的愈合带来良好的临床成果。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的肱骨外科颈骨折,而且比一般钢板更契合生物力学原理。LCP接骨板的另一特点是根据肱骨近端解剖形状而塑造的,无需对钢板进行精准预弯,减少了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刺激;
钢板边缘带有缝合孔,使裂伤的关节囊和肩袖固定牢靠,利于修复;螺丝钉与钢板锁定,构成一个稳定的系统,降低松动的机率,对骨外膜的损伤更小,更合乎微创准绳等特点。
运用锁定加压钢板医治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24例,优良率达83.3%,他们认同此种钢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疗效优秀。
医治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47例,效果满意率达97.9%。能够认为LCP结合同种异体骨植入临床成果较确定,恢复内侧支撑,契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值得参考和推行。同时也适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内侧壁缺损难以维持对位对线复位的患者。
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或者人工骨植骨方能取得满意疗效。肩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中最灵活、活动区域最广的关节。肱骨近端最重要的结构为肩袖,对于肩关节的功能十分重要。
如果肱骨近端骨折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结合临床经验,对于稳定而简单的肱骨近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即可获取良好效果,对于不稳定型且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对骨科医生无疑是一个挑战。
益气活血通脉汤的方药分析
中药起源于古代人类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是中医的特色,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是中医学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三步曲”,手法、固定、药物、练功是骨伤科的“四大治疗方法”。其中,药物疗法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
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整体观念”可知,人体是一个自然有机体,其正常生命活动取决于气血、营卫、脏腑、经络等支撑。若机体遭遇损害,则生理功能随之而紊乱。因而,治疗损伤,必须从整体视角着手,方能获得显著疗效。
根据损伤初期“专从血论”,“恶血必归于肝”,“肝主筋、肝藏血,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以及“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等内经学术思想,创建中药内治法。
医院由此自拟了益气活血通脉汤,针对术后患者早期气虚、血瘀症候,提出以益气、活血、通脉为治疗**,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主方构成如下:川芎15g,丹参15g,牛膝12g,炙甘草10g,当归15g,党参15g,地龙10g,酒黄精15g,陈皮10g,炒桃仁10g,路路通18g,夏枯草12g,黄芪30g,水煎服,1天1剂,分早餐、晚餐后1小时温服。
中药药性分析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其性辛温,走而不守,能上行头目,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症,为活血化瘀之要药;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水通淋,本研究多用川牛膝,因川牛膝长于活血通经、引血下行;
炙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当归甘、辛、温,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为补血之圣药,为活血行瘀之要药;
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常配伍当归、黄芪,增强补气补血效果;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酒黄精酒制增强活血化瘀之功;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炒桃仁活血祛瘀,本品有小毒,不可过量使用;路路通本品“大能通十二经穴”;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黄芪甘、温,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肿,对于因气血不足,而致疮疡内陷之脓成不溃或溃久难敛者,外科医生将其作为首选药。
本方严格依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遣方用药正当规范,病症相合。
现代药理学研究
川芎是中医医家常用的活血化瘀药,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流阻力,具有抗氧自由基、抗炎、抗血小板聚集、防治血栓形成、保护神经等作用;
丹参具备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宁心安神的效用,现代药理学证实具备推进血液流速,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克制血小板汇集和凝血功能;牛膝具备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在防治骨质疏松和促进神经生长等方**有积极作用;
炙甘草在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痛及调节免疫系统等方**有显著作用;中医学者认为当归是治病、防病、保健的神药,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表明当归对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都有调节功能;
黄芪、党参作为补益药,二者相须为用,增强血液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力、抗病力,有较宽泛的抗菌作用,推动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的更新,还有降低血小板黏附力和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
地龙有纤溶抗凝、镇痛消炎、加速血液运行等功效;酒黄精具有降低疼痛点的阈值,增强免疫的效用;
陈皮为药食两用之佳品,有明显的保肝、肿瘤抑制的作用,其提取物能够肃清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桃仁提取液能显著加强脑血流量,水煎剂及提取物有镇痛、抗炎、抗过敏和纤维促成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
路路通对关节炎肿胀有**作用;夏枯草具有抑制炎症、抵抗细菌、病毒与调节免疫的作用。
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本病的优势
益气活血通脉汤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疼痛、肿胀与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疗效稳定可靠,用法简单,价格低廉,药性平和。有效抑制了术后的炎症反应,得到了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和家属的统一认可。
术后患者元气受损致气虚,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日久则气滞血瘀,经络瘀阻,不通则痛。本方重用黄芪,其意在此。由于在临床工作中易于学习与探究,今后将更加严格依据损伤三期辩证,在本方基础上进行加减运用,探索出一系列秘方、验方,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制成免煎颗粒,为现代人的快速生活提供便利,为临床使用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