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的情侣,他们的眼神和眼神很像,所以我们说他们是“夫妻”。
前段时间,一个关于“夫妻”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生物学家解释“夫妻”:两个人接吻十秒后,会交换八千万个菌群,当两个人的菌群趋于一致时,就会产生“夫妻”。
看到这个解释,很多人不禁欣喜。如果你嫁给一个很帅的人,你自己不会逐渐变漂亮吗!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常说的“夫妻”其实是接吻造成的?「夫妻档」的成因是什么?带你找一个科学的解释。
什么是“夫妻”?
这种说法存在吗?
“夫妻”是指夫妻长得很像,而且随着共同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两个人越来越像的现象。不仅是外貌上的相似,连言谈举止,举手投足,笑容都很像。
“夫妻”的说法是客观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夫妻”的存在。
为什么会出现“夫妻”?
择偶阶段
有“夫妻”的人容易在一起。人在内心都是自我认同的。在择偶过程中,如果遇到志趣相投、感情相投的人,更容易被吸引,走到一起。
长寿,潜移默化
和谐的婚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磨合、碰撞、调和、适应的复杂过程。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经过时间的洗礼,两个人相互靠近,相互学习,性格趋同,包括他们的表情,比如微笑和皱眉,都会表现出“夫妻”的样子。
生理状态
疾病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夫妻双方在饮食习惯、作息规律、运动习惯等方面基本一致,而这三个因素也决定了身体的生理状态。
如果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夫妻双方就会精力充沛,乐观开朗,这就是积极向上的“夫妻”。
如果生活习惯不好,那么生理平衡就会被打破成一种病理状态,导致疾病,很多疾病都有特殊的功能。例如,如果长期高盐饮食,膳食纤维摄入量低,缺乏运动,并且容易兴奋或易怒,那么夫妻双方很可能患有高血压,表现为高血压的出现。
如果长期高热量饮食,安静不活动,那么夫妻双方都容易超重,这种生活方式也容易患糖尿病。这就是“夫妻病”的概念。
肠道菌群的趋同性
肠道菌群可以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情绪、生理状态、饮食习惯,甚至智力发育和性格形成。
关于肠道菌群有一些有趣的说法。比如饥饿,除了低血糖导致进食行为外,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肠道菌群处于饥饿状态,不进食就会产生应激,吞噬肠道上皮细胞。
如果某人的肠道菌群贪吃,其宿主就会暴饮暴食,导致肥胖。基于这一理论,有学者进行了疏谷实验。食用人不能吸收但肠道菌群可以利用的多糖,在一定时间内,实验对象的工作寿命并未因短期禁食而受到明显影响。
在另一项实验中,将肥胖女儿的菌群移植给她,不肥胖的母亲在短时间内体重增加。
很多疾病也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如肠炎、结肠癌,以及其他肿瘤,如乳腺癌、肝癌等。
研究表明,抗肿瘤药物PD-1抗体的有效性与肠道菌群有关。PD-1抗体有效的患者与PD-1抗体无效的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但通过营养手段改善肠道菌群后,PD-1抗体无效的患者开始对原有的PD-1抗体产生反应,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有学者提出,肠道菌群可以影响人的情绪,甚至性格,比如勇敢和懦弱,果断和犹豫。
所以夫妻接吻可以交换大量口腔菌群,导致肠道菌群趋同,促进“夫妻”的形成。
网上盛传“夫妻”是因为接吻引起的
靠谱吗?
大家普遍认为“夫妻”是因为接吻造成的。这种说法靠谱吗?
答案是合理的,但不是那么绝对。
因为肠道菌群的重要性,网上关于“夫妻”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肠道菌群影响了生理状态、性格、气质,当然会导致“夫妻不和”。
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会陷入肠道菌群决定论的误区。肠道菌群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夫妻》主要讲气质。肠道菌群确实影响气质,但不决定气质。
所以“夫妻”是客观存在的,也受到肠道菌群的影响,但不是全部或主要影响。
关注肠道菌群,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是健康的必要条件,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基石。
来源:科普ID:科学_中国(ID:科学_中国),
专家:陶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