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犹太人的智慧都可堪称一枝独秀。
远的爱因斯坦没必要老生常谈,近的就说塔勒布,年初读其作品《黑天鹅》,可以说内容震撼了我。
还有这几天阅读的《人类简史》,作者也是犹太人——尤瓦尔•赫拉利。
不得不说他观点独特,令人心悦诚服。
赫拉利的这部作品信息量大,新颖论述多,为避免囫囵吞枣,部分章节看完作必要复述和整理为明智之举。
前四章,赫拉利归纳为认知革命——人类演化的第一个阶段。
“6万年前,有一头母猿产下两个女儿,一头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头则成了所有人类的祖奶奶,即智人。”
作者写的饶有趣味。
“小心,有狮子!”青猴以某种叫声作为语言,预警同伴,而智人则不仅限于此。
部落里谁不喜欢谁,谁在和谁打交道,谁靠谱,谁又不老实,貌似智人的语言还可作为一种八卦的工具!
但仅靠八卦来维持团队是不够的,只有区区150人,超出这个数目混乱将不可避免。
赫拉利打了个比方:如果你对猴子说,只要能把手中的香蕉给你,它死后就能到天堂,有吃不玩的香蕉。
这对它来说诱惑力巨大吗?猴子估计还是不会松手。毕竟,虚构的东西会造成误导和分心,唯有当下的香蕉才是真实的。
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智人区别于猴子等其它物种,不仅有兴趣虚构故事,而且可以相信虚拟的现实,进化到此时,竟然巧妙地解决了团队150人的门槛限制。
因为数量众多的他们,纵然素不相识,但只要相信某个故事,共同合作就可以开始。
教会的基石为宗教故事,国家也是立基于国家故事。从没交集的两个人,只要相信主体、国土、国旗的存在,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彼此不无可能。
所以,接下来传说、神话、众神、宗教和国家没有在其它物种中出现,自然而然地由智人应运而生。
效果不止如此,赫拉利认为,只要改变所讲的故事,人类合作的方式会发生惊人的改变。
1789年法国民众几乎在一夜之间,相信的故事就从“天赋君权”转变成“人民作主”。
这等于开启了一条采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那条总是堵车的道路上。
第五章开始论述农业革命——赫拉利认为是人类进化的第二阶段。
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知识观点,农业革命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
赫拉利没有完全否定,但看法另辟蹊径:
智人表面上通过种植小麦等农作物,解决温饱问题,定居下来,脱离了居无定所、长期狩猎、采集食物的糟糕处境。
可种植农作物需要驱虫、除草、浇水,终日的劳作又无疑捆绑了智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其实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
赫拉利的话充满了哲人的思考,我深表敬意。
“如果要衡量某种物种演化成功与否,评断标准就在于世界上其DNA螺旋拷贝数的多寡。
这很类似货币的概念,就像今天如果说某家公司行不行,我们看是它的市值有多少钱,而不是它的员工开不开心。”
只权衡生存和繁衍,个体的痛苦或是幸福不顾,那么就演化来说,驯化的牛羊将是最成功的典范,是这样吗?
实际上,家禽过的是所有物种中最悲惨的生活。
此时,赫拉利话语机锋毕现,我期待第六章继续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