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里,有一期是许知远采访影星陈冲。
许知远评价她有“一种成熟的天真”,陈冲想了想,回答说自己肯定有天真的一面,“因为我对某一种成熟是杜绝的”。
奥地利著名诗人霍夫曼斯塔尔在《外部生活之谣曲》中写到:
而孩子们成长,双眼深邃/他们一无所知,成长然后死去/而所有人走各自的路。
所有人走着自己的路,有人成长,也有人就此衰老。
而拒绝某种成熟,偶尔行走于构建的虚构中,也许是一种延缓衰老的方式。
2020年,译林继续耕耘,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文艺虚构类作品,使我们在宏大叙事中观照自我,于日常中找到生活的种种可能性。
外国文学板块
比利时国宝级作家雨果•克劳斯的自传性质巨作《比利时的哀愁》,简体中文版将首次被引进国内;
备受媒体和书迷追捧、超越人类智识巅峰的伟大小说《万有引力之虹》绝版多年,重磅回归,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代言书,托马斯•品钦的最新也可能是最后一部作品《致命尖端》也将引进出版;
诺贝奖文学奖热门候选人、荷兰小说家塞斯•诺特博姆的三部作品《西班牙星光之路》《流浪者旅店:时间与空间之旅》《狐狸在夜晚来临》,关注时间、历史、文化建构与解构,在寻常事物中灌注哲学思考;
此外,还有那些以全新面貌与我们见面的经典之作,比如德语文学的璀璨明珠《朗读者》、时下大热影片《小妇人》原著等。
原创文学板块
译林将推出女作家方方的全新长篇力作《是无等等》,小说分为“是”“无”“等等”三部分,犹如三个拼图,只有合拢才能看到时间的全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应松的《森林沉默》,打开诗和童话的飞驰,讲述一个超越文学惯常的生态寓言;“大书”《南京传》之后,作家叶兆言的经典作品也将重装面市,回忆八十年代的青年精神,记录几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精神轨迹。
新的一年,继续阅读,希望“没有实用性的激情”能经常出现在大家身边,也希望所有人能收获这种“成熟的天真”。
托马斯·品钦
(Thomas Pynchon,1937— )
《万有引力之虹》| 张文宇 译
超越人类智识巅峰
高于历史的伟大小说
《万有引力之虹》,
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代言书!
问世近半个世纪,《万有引力之虹》一直在启发着最酷、最前卫的灵感:《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骇客帝国》里尼奥吞下的红色药丸,《猜火车》里主人公潜入抽水马桶的情节……也一直在等待着未来真正的读者去挑战它。
《万有引力之虹》被奉为现代文学的顶峰之作,内容很科幻,梦幻般的复杂情节中充满了物理学、火箭工程学、高等数学、心理学等科技元素,其后现代文学那凌乱晦涩的梦呓,以及八百多页的长度,是对阅读的一个考验。
——刘慈欣
《致命尖端》| 蒋怡 译
品钦最新作品
也极有可能是最后一部作品
一桩跨国阴谋背后的悬疑谜团
末日预言恐怖下危机四伏的时代
互联网泡沫破灭的2001年,一位纽约私家财务侦探玛克欣,在纪录片拍摄者雷吉、纽约警察、CIA前特工交织的情报网中,调查亿万富翁艾斯的一桩阴谋,以及纽约和其虚拟的地下网络如何成为“帝国”的角力场。其间,她面对UFO相关的时间旅行者,相识俄国KGB、各色徘徊在边缘的极客怪咖、代码猴子与企业家,遭遇神秘死亡,艳遇南美CIA硬汉,步入逐渐溢出现实的“深网”的虚拟世界……
最终,行凶者会被揭露,而不会被绳之以法吗? 而那个让纽约出现“归零地”的敌人是否再度归来?
雨果·克劳斯
(Hugo Claus,1929—2008)
《比利时的哀愁》| 李双志 译
比利时国宝级雨果•克劳斯自传性质代表作
倾力七年之重量巨作 中文世界首度引进
为“欧洲的十字路口”比利时立传
“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库切)
《比利时的哀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借十一岁少年路易斯的视角,勾勒出社会动荡不安的生活画卷与复杂激进的岁月影像。
路易斯本是一个爱幻想的敏感少年,然而战争与纳粹统治的现实迫使他直面巨变的周遭世界:亲人邻里疏离,投机分子狂热;谎言滋生,背叛横行,哀伤的氛围漫入世态人情。路易斯观察这些变迁,出入不同阵营的同时也经历自己青春期的躁动。种种情欲与死亡的试炼面前,他能否获得最终的救赎?
约翰·契弗
(John Cheever,1912—1982)
《再见了,我的兄弟:契弗短篇小说自选集》
冯涛 张坤 译
如果你还能笑出来,
就说明这生活还没有太糟。
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小说奖、
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获奖作品
约翰·契弗以短篇小说写作闻名于世,共在《纽约客》上发表121个故事,本书是其七本短篇集的精华。这里,有同来纽约奋斗,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的一对男女,有为老板鞍前马后、最终仍旧被抛弃的年轻人,有房租上涨、不想搬走的女孩,有交给保姆的女儿突然失踪的父母,有陷入家庭琐事、想要寻找人生出口的妻子,还有妻子跟别人跑了、深夜家中闯入了不速之客的丈夫……
这些故事所写的,是当代生活的喜悦与不和,作者的笔充满美与同情。“我一直在寻找的,”契弗说,“是光照进来的方向。”
已出版:《沃普肖纪事》《沃普肖丑闻》
塞斯·诺特博姆
(Cees Nooteboom,1933— )
《西班牙星光之路》| 何佩桦 译
《流浪者旅店:时间与空间之旅》| 杜冬冬 译
《狐狸在夜晚来临》| 杜冬冬 译
《西班牙星光之路》是诺特博姆多次行游西班牙的见闻、观察、体悟和心情的注记,深刻探索西班牙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从笔下的蛛丝马迹我们看到了旅人对西班牙的期待、好奇、幽默,同时带着属于文人特有的细腻、理性的思索。他在多数游客错过的偏远地区流连不去,与农民攀谈,审视当地的艺术作品,品尝美食,并且思考,不断思考……它如同一座记忆宫殿,让我们跟着他的记忆轨迹一一揭开西班牙多样且深层的历史及文化。诺特博姆的书写敏感细腻,他对西班牙的热爱不仅真挚,且充满令人信服的激情。
威尼斯、冈比亚、慕尼黑、撒哈拉……在《流浪者旅店》里,诺特博姆把玩、琢磨、揣摩那些风景的意味。他把旅行日常化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旅行者身处暴风眼中,风暴就是世界。一个背负旅行宿命的荷兰人,只有不断旅行,才能够保持心平气和。于是,他的笔尖亦画亦照相机,沉静自如,摄取了所到之处的风景。他不仅描写了风土人情,更融入了自己对历史与空间的深刻思考。
《狐狸在夜晚来临》的故事发生在地中海的城市和岛屿上,八个故事主题相连,是对记忆、生命和死亡的沉思。故事里的主人公收集和重建生活中那些悲伤的或失去的记忆。诺特博姆以一种忧郁和惊讶的结合来观察世界,故事幽默而感伤。
伊塔洛·卡尔维诺
(Italo Calvino,1923—1985)
《马可瓦尔多》| 马小漠 译
缺席多年 译林独家
简体中文版首次推出
卡尔维诺的里程碑式著作 开启黄金写作年代
一个有着诗人气质的城市小人物马可瓦尔多,挣扎于城市底层,却是城市的坚守者,历经城市飞速发展,却试图寻找大自然。
他有一双敏锐善感的眼睛,时刻捕捉着四季的变化和都市的隐秘。春天花坛里冒出来的蘑菇,秋天城市上空的候鸟,都能让他那灰色贫乏的世界变得多彩肥沃。对他来说,“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
《卡尔维诺书信集(1941—1985)》| 唐冲 译
立体呈现卡尔维诺各时期人生轨迹和政治生活
与作家、导演友人畅谈文学与人生,
诚实展现卡尔维诺“直白的自我”
《卡尔维诺书信集(1941—1985)》收集了卡尔维诺的多封书信,包括他跟作家翁贝托·艾柯,导演安东尼奥尼、帕索里尼、作曲家贝里奥的通信。他在信中评论了罗兰·巴特的影响、浪漫主义,还评论了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文学与社会。这些信件勾勒出了卡尔维诺的人生轨迹和政治生活,体现出卡尔维诺和文学的关系。
卡尔维诺作品系列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Stanislaw Lem, 1921—2006)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作品集
《索拉里斯星》
《未来学大会》
《其主之声》
《伊甸园》
《惨败》
《无敌号》
波兰科幻泰斗莱姆百年诞辰纪念
作品集中文版首次面世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波兰著名科幻作家、哲学家,二十世纪欧洲最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科幻小说天才作家。常探讨哲学主题:科技的影响、智慧的本质、与外星人互相理解的可能以及人类的局限性。作品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惨败》《未来学大会》等。
我们根本就不想征服宇宙,我们只想最大限度地延伸地球的边界……我们寻找的是人,而不是人以外的存在。我们并没有对人以外的世界的需要。我们需要的是人自己的镜子。对其他的世界我们无从着眼,摸不着门道。我们由这个世界而来,也窒息于这个世界……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安迪·威尔
(Andy Weir)
《阿尔忒弥斯》
《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尔新作
延续诙谐幽默硬科幻
阿尔忒弥斯是月球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城市。洁思靠送快递在这个城市生活,偶尔帮人们走私一些无伤大雅的违禁品。在那儿生活没有想象中梦幻,就像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城市一样,要活下去就需要钱。当然,还有勇气。为了一大笔钱,洁思接受商业大亨的秘密委托,这次可不是跑腿那么简单——她必须破坏这座城市的氧气来源。有了钱,她终于可以弥补年轻时犯下的错,可没了氧气,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要如何活下去?
保罗·比第
(Paul Beatty)
《背叛》| 邓晓菁 译
2016年布克奖、全美书评家协会奖
《纽约时报》十大好书
作者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布克奖的小说家,接续斯威夫特和马克·吐温的讽刺文学传统,这出荒诞喜剧撕开政治正确的表象,刺入美国社会的心脏。
在当洛杉矶西南的一个贫穷角落,名为狄更斯的混乱小城中,绰号棒棒的黑人男孩在心理学家父亲一系列疯狂又怪异的精神实验中步入成年。然而,这个世界为他准备的成年礼是一场接一场的丧失:父亲横死于白人警察的乱枪下,家乡狄更斯城被人为地从地图上抹除……愤怒与失落之中,棒棒决心以重建种族隔离与重启奴隶制的方式拯救狄更斯城。
《卫报》书评指出,比第把美国的种族和经济压迫史带到了我们面前,他是在用勇敢的喜剧手法来写一部新美国史。
本哈德·施林克
(Bernhard Schlink,1944—)
【德】本哈德·施林克 著
沈锡良 译
奥斯卡获奖电影原著
简体中文版《朗读者》20周年纪念版
“最好的小说,一定是叫人欲哭无泪的。”
在当代德语文学中,《朗读者》无疑是颗璀璨的明珠,从德国每所中学到世界各地,这本《朗读者》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它也是首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的德语小说。
出版迄今已被翻译成51种语言,同名电影斩获奥斯卡金像奖。15岁少年突如其来又遽然消失的爱情,那些罪责与背叛,跨越半生隐匿于心,唯一能使人生完整的,是爱。
方 方
《是无等等》
沉寂三年,经典现实主义再临
回环往复的日常里,藏着改变人生的蝴蝶效应
故事发生在长江中游的青岩城里,马一鸣与陈亚非是一起成长的好友,马一鸣性格软弱,陈亚非永远是帮他解决问题的那个人。他们的人生本像水波不兴的湖水,即使偶遇波澜,也会被陈亚非化解。但陈亚非的邻居安冬妮的死亡却给这平静人生掀起了巨浪,陈亚非被指认为杀人凶手。为证好友清白,马一鸣开始收集证据,他发现了安冬妮丈夫杨照酉的种种异常。所有迹象表明,安冬妮的死亡并不简单。
小说分为“是”“无”“等等”三个部分,犹如三个拼图,只有合拢才能看到事件的全貌。人物的相遇、抉择、结局早已在起始处埋下伏笔。
而人生的秘诀,就如书名《是无等等》一般,回环往复,是非相生,祸福相伴。
叶兆言
叶兆言经典作品
《陈旧人物》
《陈年旧事》
《午后的岁月》
《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诚知此恨人人有》
叶兆言说,这是我最好的一套书
回忆八十年代的青年精神,
记录几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精神轨迹
绝版多年,重装面市
《陈旧人物》
从国学大师梁启超陈寅恪,到新文化运动旗手刘半农、钱玄同,从刘呐鸥、穆时英,再到朱自清、闻一多、李叔同、苏青、张爱玲······他们早已成为现代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叶兆言举重若轻,打捞历史细节,还原昔时现场,用话家常的方式拆解史料,将厚重刻板的历史解码重组,将岁月深处的陈旧人物勾勒成一幅生动丰满的近现代知识分子群像。
《陈年旧事》
从毕生行径均是诗的徐志摩,到书生意气是狂狷的黄侃,从曾俞联姻的显赫家族,到中央大学的文化名家,时代风云激荡,政治波诡云谲,这些历史人杰在岁月的涤荡中命运飘摇。
本书承接《陈旧人物》体例,继续说谈自晚清以来的名人逸闻、陈年旧事,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千言,作者笔力老到稳健,历史掌故信手拈来,旁枝斜逸却又收放自如,描画出一份用文字涂写的现代历史文化地图。
《午后的岁月》
午后的时光,一对至交契友,十数次直抵灵魂的对谈,饱含温情,从野蛮生长的少年,到蓬勃恣肆的青年,再到平淡如水的中年,言说一代人的青春往事与文化情怀。
他们从古典谈到现代,从外国文学谈到诺贝尔奖,从骑行远游千岛湖,到埋首史料做研究,时而凌空高蹈,时而回望俗世。这是对友谊的纪念,也是对岁月的重温,更是对逝去的青年精神的追忆。
《杂花生树》
叶兆言名家写名家,不学究,不傲慢,平和冲淡之中暗藏机锋,嬉笑怒骂背后毕现敦厚真诚,文学史上那些熟悉的名字和不为人知的故事,渐渐抖落尘埃,鲜活起来。
读《杂花生树》,好似与叶兆言对坐漫谈,他笑笑讲起老文人的一件件轶事,表情里掩不住的好恶乐憎,你猜他总要撂狠话,谁想最后他只是温和地说: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
《群莺乱飞》
回忆与前辈作家的交往,现代文学史上的耀眼群星是家中常客:醉酒说英语的朱自清,在白马湖畔“静听寒风怒号”的夏丏尊,被“农民代言人”身份所累的高晓声,排队买三丁包的汪曾祺,能吃能睡更能玩的林斤澜……
回忆少年时期,和父亲叶志诚曲折坎坷的一生。
回忆六七十年代初读外国文学的故事,从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到歌德、巴尔扎克、雨果,人生阅历与阅读经验相互映照,对经典的解读也因此包含温情。
《诚知此恨人人有》
叶兆言杂文的全新结集,漫谈文人之“恨”,此“恨”古今中外相通。
契诃夫、芥川龙之介、略萨、奈保尔……这些熠熠生辉的人物也有寻常人的喜乐哀怒。
胡适、谭延闿、戴季陶、蔡公时、傅惟慈……叱诧风云的一代人杰也往往在时局中进退维谷。
还有八十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在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寻找出路。
汪曾祺
《人间草木:汪曾祺散文精选》精选汪曾祺七十余篇散文,作者以看似平淡随意的笔触,将如烟往事、寻常吃食、花鸟鱼虫、四方游记、读书趣事等世间百态展示出来,读来韵味深长,令人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人性的良善与生活的美好。
《大淖记事:汪曾祺小说精选》精选汪曾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小说作品,集中地体现了他“京派小说”的独特艺术品味。选篇包括《异秉》《受戒》《大淖记事》《八千岁》《复仇》等经典短篇。作者以简笔绘浓情,凭淡词演世事,文字平实好读,融人间至情于字里行间,鲜活而又有古典韵律。
陈应松
《森林沉默》
森林沉默,烛照人间
读这本书时
你就在密林中
能闻到幽暗潮湿的气息
能听到飞禽走兽的响动
枝条蔓草牵扯得手脸生疼
从中感受到大地之美的人
能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森林沉默》是一部超越文学惯常的生态寓言。陈应松打开了诗和童话的飞地,那里有古朴的村落、原生的民族、走兽飞禽,万物生长。森林隔离了世界又自存宇宙,生机勃勃又静默如谜,它隐身于一面单向镜背后,去观照生命的日常——喧嚣尘世里官场倾轧、学术腐败、告密构陷轮番上演,一切轰然倒坍后,森林萤火点亮人间。
这是一片与现代性相辩驳的森林。远古的、今天的,虚幻的、现实的,风马牛不相及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正是借助风景背后的权力关系,作者完成了对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自身关系的反思,和现代性批判。
张燕淳
《日本四季》
四季轮回,触摸素颜日本情感根基
一期一会,品味芬芳世间暖怀温情
春赏樱花美,夏夜花火节,秋藏浮柿绘,冬听日本雪。
张燕淳以恬适诙谐的文字和满怀念想的情谊,细细回忆移居日本内陆小镇三年的家居生活。在茅野的纯朴日子里,她以全然开放的心胸、好奇直爽的性情寻找最真的日本,在与小镇日常生活点滴,以及与人们真挚的交流中触摸日本文化的情感脉搏,体察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善意。
数十张手绘插画,描绘最真、最纯、最美的温情日本。
最后,最后,一个彩蛋~
《小妇人》
奥斯卡热门电影《小妇人》原著小说
【未删减版·电影原著珍藏本】
【美】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著
刘春英 陈玉立 译
不负爱与自由
关于女孩与长大,你该知道的一切
公认口碑译本
独家附赠电影官方海报、唯美明信片
“女性有自己的思想与灵魂,她们不止美,也壮志凌云、才华超群。”《小妇人》出版150年来,图书版本不计其数,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另有舞台剧、音乐剧、有声书等等,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读者和观众。
整部小说流露出一种温婉和安宁,女孩们积极乐观,在成长道路中始终以自我完善为目标,善良宽容,自我克制,坚韧从容,时刻自省。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学会如何看待梦想、爱情和金钱,这本《小妇人》也许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本期互动
新一年的书籍,你对哪些感兴趣呢?
阅读虚构作品带给了你什么?
可以留言与我们聊聊~
本期编辑:西子卡
封面设计: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