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帅 善天下CharityOfWorld 今天
前言
记忆中,无论是上小学还是初中,亦或是高中,学校的每面墙上都挂有他的画像和名言,那个时候年纪小,并不明白画像中的人到底是谁,做过什么,且那个年代信息闭塞,就是想了解,途径也是很少的。
随着成年离开学校,他的名字出现在视野内的次数越来越少,渐渐的都忘记了他的“存在”。
虽然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想找他的一些资料不难,可总是想不起,周边每天充斥着各种专家的“警世名言”和娱乐圈的“前世今生”。
我不该把他忘记,他曾经教育我“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想更多的人不该忘记他,因为我们很多人是在他的“特色教育”下长大的。
他是民国风骨,他是教育先师,他是中国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
今天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7周年,本想在网上找些纪念先生的信息,却只找到寥寥几条,大都被娱乐圈、专家圈、广告圈一些看似“不得了”的事情刷屏,充斥着满屏的“正能量”。
时常在想,这个社会怎么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位为教育奉献一生“死而后已”的教育家,却比不上一条“8.83亿”、“官宣”曝光来的多。
他曾说,教育是立国之本。让我们一起共同缅怀陶行知先生!
高缨知道后非常感动,就给老师买了一件衬衫,但陶行知没有收,而是让他把衬衫退回去,用这些钱买了几件教学用品。
3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
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
它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晚上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
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后,陶行知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参与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社,还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
出国前夕途经香港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呼吁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这个宣言震动国内外,对全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热情支持。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得不到培养的机会。
在周恩来和许多共产党员的支持下,1939年7月他创办了育才学校。
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
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1921年底,陶行知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图为第一次董事会合影。右为陶行知)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斗争。
他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成了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向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在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他数次被反动政府通缉,被国民党特务殴打。
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
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
知道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提出“为民主死了一个,就要加紧号召一万个人来顶补”,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给后人留下400多万字的宝贵著述和诗作,他的著作已被辑为《陶行知全集》出版。
他的思想理论引起中外教育界、理论界的广泛重视,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大量涌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
部分文字来源: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院
科普TIME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