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一对一家教和“骑驴找马”,三者之间看似充满了东南西北而没有任何联系,但是细细品味起来,千丝万缕的交织还是 耐人寻味的。
最近闲聊时,有人吐槽自己家的保姆,要求涨工资未遂后煮了好几顿清水白菜。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其实一直都在上演。
保姆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保姆都想攀上一位好雇主,雇主们也都期望着能找到一个十分如意的保姆。但是这种完美的搭配实在是太难以遇到了。
普通人家的烦恼大都在于工资待遇的讨价还价,明星富豪们不受经济的约束但是想要如愿也非常困难。
像何超琼这种“你陪我长大,我养你到老”的人间佳话恐怕是打着灯笼也难以寻找了。
通常,雇主这个词汇里暗含了有文化的表达,而保姆这个词汇里则对应着没文化。但是,深明大义这个词汇又和文化丝毫不相干。很明显,和谐而融洽的两者关系所交汇的地方就是一个“义”字。机关算尽不起作用,“傻乎乎”也未必会吃亏。
每一个雇主在没有找到合适的保姆前都是在骑驴找马,保姆们又何尝不是呢?只是保姆们的成本和门槛更低罢了。
霜碱大旗挥动之下,“一对一家教”不仅仅成了敏感词也成了热门话题词。
一对一家教活动除了应试培训这个环节,其他的地方已经完全没了师生的味道,究其本质,已经和雇主找保姆的雇佣关系雷同起来,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家庭教师们都像是很有文化的样子。介于此,庸俗的雇佣关系已经变得更加文绉绉起来,甲方乙方博弈谈判的场面更加明朗化。
以上两种雇佣关系最大的相似之处是受雇方都掌控着最大的谈判砝码,雇佣方仅仅保留着自主替换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多数雇主都是一种另类的“弱势群体”。
很具有戏剧性的是,雇主们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直接欺骗了他们自己,他们总是希望通过用一种“小聪明”来换取一场大胜利。可悲的是,在这场博弈中,完全控制主场和占据上风的是被雇佣者,因为那是他们的专业领域。很多时候,雇主们恰恰被雇佣者们轻松地玩弄于手掌之中。
比如说,很多家长会假惺惺地称赞老师们敬业,教学水平很高,家庭教师们也会逢场作戏地称赞孩子很聪明、很有潜力。只不过,一场场考试很快就会揭下这些画皮,霜碱大棒的引导也会让他们快速撕破面皮。
家长们不是在骑驴找马的路上就是在骑驴换马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手足无措,越来越无从下手。
人们在自作聪明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最大的聪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法则,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在给对方做,而是去遵从自己的法则,而是在守护自己的信仰。
如果说家长遇到的家庭教师本身的信仰就是扭曲的,本身的法则就是丑陋的,那么,改是改不掉的。这个时候只有“弃”驴等马才是上策。
暖气来的时候就是天气严寒加剧的开始,高考竞争的白热化也正在这个时候。
谁能对抗过寒冬,谁就能迎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