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滴水之坚
目录
一、收益总结与回顾
二、心理感受
三、21年展望的回顾四、持仓情况五、操作策略回顾六、失败案例及错误七、成功案例八、反思1、修心、坚持
2、择时还是不择时
3、不与熟悉的人交流个股。4、不抄一些所谓的牛散的作业
九、学习总结十、学习计划十一、2023年目标
十二、2023行情展望十三、行业选择
十四、选股标准(2023)
十五、不为清单(2023)
十六、关于运动
十七、结束语
以下是正文
一、收益总结与回顾
2022年初定下的目标,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
去年定下的目标是盈利15%,但没想到到今年竟然是亏损31.7%。看来很难对自己的收益进行预测。今年是我有投资记录以来,亏损最严重的一年,惨烈程度超过了2018年(我是从2007年开始进行股票投资的,但只到2013年才开始进行记录,可以明确的是,那些年根本没有挣到钱)。由于今年的基数比较大,今年的亏损金额竟然是2018年的两倍,虽然从收益率上看,仅仅差了5个点。
历年的收益情况见下表。
五、操作策略回顾前半年基本上能够坚守价值投资的初心。投资了长春高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美的电器等蓝筹白马。但随着整个市场的下滑,信心渐渐的开始崩溃。最终割肉离场。内心还是不够强大,对股票价值以及公司行业前景的认知不够透彻。
同样的东方财富,由于关注比较久,对公司前景比较乐观和认可,所以在整个2022年是从最高点坚守到最低点,公司的股价经历了腰斩的惨烈行情,我依然可以保持岿然不动,尽管全年的亏损额度,东方财富就占了1/3强,但是由于认识比较深刻,能够坚守。内心也没有那么彷徨难受。
但随着市场的下行,内心波动,信心没那么坚定了,直到崩溃。在市场触底后,开始反弹的时候,内心又有一些膨胀,大概在底部的时候持有一些保险以及银行,从现在的时点回看的话,那个时候持有银行保险是最佳的策略。但自己的思路又有点太快,很快就要判断市场进行大幅反攻,把保险和银行砍掉,换成一些成长性的小票,这个时候其实是忽略了经济反转的缓慢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生病似的,病去如抽丝恢复是一点点恢复的,信心也是一点点汇聚的。导致的结果就是错失了银行保险,有较大安全边际的大金融的反攻。
仓位控制上基本上都是满仓,这种仓位控制策略,在市场上行的时候能够大幅提升净值,但在市场下行的时候又很让人崩溃。
六、失败案例及错误
1、东方财富
去年的总结里提到过,东方财富今年再次提出来,因为他占到我总仓位的将近30%,对盈利及亏损占有很大的比重。东财基本上是一进入2022年就开始下跌的,最大跌幅超过50%。他的持仓占我总仓位的三成左右,导致在东财上的亏损基本上也占总亏损的1/3左右。
我在雪球及公众号写过一遍短文《从净资产收益率看东方财富的竞争优势及发展终点》,详细写了关于东财的一些看法,还被雪球推荐到每日话题。下面文字是那篇文章里的内容,现在仍然坚持这个观点:
东方财富是全A股里面独一无二的存在,是唯一的互联网券商,具有竞争优势的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
长期来看,东方财富的可能是类似茅台一样的万亿市值企业,保持较高的分红,具有非常丰厚的现金流。
东方财富的未来不是梦。
超越招行不是梦。
超越平安不是梦。
把东财放到这里,不是说投资通东财就是错误,而是自己曾经反思过,如果在市场有明显的下跌信号的时候,比如说大盘跌破年线,在这个时候减掉一半的东财,另外在大盘有明显的止跌信号,或者是跌到明显的长久趋势线下沿附近的时候,再把东财捡回来,或许收益不会那么难看。
但也很难说,因为人的内心,贪婪与恐惧是无法衡量的,也许真正跌到长久趋势线下沿附近的时候不会加进来,还希望能跌更多,这样就有可能错过了后面的反弹。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选择。
2、长春高新
长春高新的案例是一个很典型的错误,对我个人而言。长春高新一直是在关注的,介入的时间也是在长春高新有了将近30%的跌幅左右,这样的跌幅在正常的市场里面基本上是接近下限的,但在一个单边下行在大熊市里,30%只是起步价,30%之后还可能会下跌30%。现在来看,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长春高新从最高点下到最低点,跌幅达到75%左右。这样的跌幅,真的可以让一个人完全崩溃。
最终的结果是在亏损了30%多的时候割肉止损,长春高新的亏损额度占了22年总亏损额度的10%左右。包括同期的美的集团,还有中国平安,基本上都是这样抄在半山腰。
这三个股票加起来差不多占总亏损的三成左右。另外有迈瑞医疗,海天味业,伊利股份,长江电力,这些龙头白马,亏损加起来占比约有一成。
关于长春高新的选择,最让人痛心的是,当时是受到了某位大v的观点影响。现在想想,在投资上,如果要避免被别人影响,真的是很难。当然如果是正面的影响,这还说得过去,难的是如何避免错误观点或者不合时宜观点的影响。归根结底更难的是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自己的对行业趋势的判断。
3、另外在投资策略上又犯了去年的错误,在选股上又想着跟随一些牛散,失去了自主的意识,甚至明显没有想清楚标的的成长逻辑及前景就无脑跟随了。可见自己的内心还是不够坚定。
七、成功案例 1、腾讯控股
腾讯控股在2021年的年度总结里面提到,这可能会是今年的比较重要的投资机会,事实上关于腾讯,22年全年基本上一直在关注,也操作过几次,应该是四进三出吧。
最初是22年8月份318.6进的,挣了一点之后感觉下跌趋势尚未结束就出了。
第2次是22年9月份282元进的,这一次没挣到钱,感觉趋势又不太好,又很快出了。
第3次是22年10月份最低买入价是210,买了一手观察仓,这一手买了之后从盘面上看,似乎是有反转的迹象,市场情绪很热烈,就又加了一手。
现在来看这样的点位基本上算是低位了,选择的时点可谓精准。仅从时点点上看,可以算是一笔比较成功的投资。但是成功的投资不能单单看位置,还要看仓位。很可惜我只是买了两手的腾讯,后面还做了一次小波段,所以算四进三出吧。美中不足的是仓位太低。在后期腾讯小幅回调的时候,曾经想过再次加仓,很可惜,那时希望腾讯调整的更多,以便加进来,但没想到的是腾讯也只是微微调整了一点点,便随即展开了更大的凌厉的上涨,一涨的话就更不愿去加仓了。
可见一笔真正成功的投资,真的是很难,既要在时点上价位上选择合适,又要重仓,缺一不可。
2、东方财富
抱歉,我又提到了东方财富。回顾2022,整个一年除了腾讯那这个不算尽善尽美的投资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其他的成功案例了,再次把东方财富拿出来充充数。东财唯一成功的是主仓位里,东财的仓位一直没有动,尽管它的占比占了三成,带来了巨额的亏损。
说他成功是因为,我把他的仓位牢牢锁死,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这算唯一的可以褒扬的一点吧。也算给自己的一点鼓励,希望能够继续坚持。
八、反思:
1、修心、坚持
容易理解的是,90%的投资大师都长线大师,他们能做到坚定持有,不为外界所影响。
在我等看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持仓,保持坚定不动真的非常难。这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
如何做到修心呢?
远离市场,减少交易次数,忽略波动,心静无物。不要每天都在盯盘看盘。多看一些哲学类的书籍。如果有一份非投资类工作的话,努力做好当前的工作。
保持自己的一份兴趣,比如运动,看电影或者是写小说之类的,都可以。
甚至可以看一看周易方面的书,包括老子庄子。对于周易的观点,个人认为对交易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对变化的理解。在五六年前,我曾经长时间的学习过一阵子易经。后来由于工作太忙,另外也开始注重交易,就把易经的学习放下来了,想想以后还是再捡起来,有时间的话我也会写一些关于易经的文章汇报给大家。
关于修心的话题,要展开估计需要很长的篇幅,这里简单提一下,今后有机会再详述。
2、择时还是不择时
关于择时还是不择时的问题,思考过很久也曾专门写过一篇反思的文章。从我最近几年的交易经验来看,还是要做到大波段的择时。所谓的大波段则是指的是个股不进行短线交易,在数年经济周期之内做大波段。我的择时是不涉及总仓位变化的,希望能大部分时间接近满仓操作。在有信号调整仓位的时候,减少进攻性质的股票仓位,增加防守性质股票的仓位。一旦出现调仓信号防守类的股票至少要达到50%以上的仓位,这样才能避免在一轮下行周期内回撤过多影响长期收益率。
总结一下这里所谓的一些信号,一个是指中国市场开始加息,另外一个信号是指,美国开始大幅加息(这一轮熊市的一个大背景就是美联储大幅快速加息),再有一个就是大盘跌破年限,这是一个技术上的指标,从经验上看,如果大盘有效跌破年线,至少在半年以内,会一直在年线下运行,甚至会有一两年的时间。这样的调整仓位属性的操作,我想至少可以减少百分之三四十的亏损。至于是不是能做到空仓,我想我的修为可能暂时还没有达到。
为什么要选择择时呢?从这一轮的熊市里看,从贵州茅台到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伊利股份,美的集团,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海天味业,这些大伙眼中的蓝筹大白马,大部分都达到了一个50%左右的跌幅,时间跨度都在半年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了一年或者一年半。这就是趋势的力量,周期的力量。
3、不与熟悉的人交流个股。
避免与熟悉的人交流个股。避免形成小型的羊群效应。这也是近期,一次失误操作得来的教训。因为本身就没有太强大,很难避免受到别人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自己的操作。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不与熟悉的人交流个股,可以就经济大势、指数或行业进行一些交流,要避免进行个股操作方面的交流。一定要避免协同操作。4、不抄一些所谓的牛散的作业
这一条去年就提过,但是今年(22年)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希望能23年能够完全避免。
对于其他人选择的股票,你不了解行业趋势,不明白投资逻,如何做到坚定持有?
比方说我现在就是有一只抄的牛散作业的股票,从技术形态上看是很强势的,但这个行业我不太清楚,公司的行业地位以及产品有什么特殊性我都不清楚,我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强势,这一点让我很困惑。这样的状态下如何能够做到,坚定持有。
九、学习总结22年由于工作特别忙,没精力看太多的书,只看了《巴芒演义》,《奥马哈之雾》,《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周期》,《万历十五年》,还有《思考快与慢》(只开了个头)。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工作特别忙的含义,全年有10个月没过双休,公司年度暑期小长假及十一假期都没休息,全年加班近500个小时。
这里头三本是跟巴菲特相关的,22年大致粗线条地了解了巴菲特的投资历程,投资思路以及投资理念,对他的投资思想有了个简单的认识,今后要不断更深入系统地学习。
我读书比较慢,喜欢细嚼慢咽,有些也需要边看边思考。有很多大神看书看得特别快,好几天就看一本。也许自身资质没那么好吧,理解力不强,记忆力也不好,一本书如果一个月看完,那就算快的(当然消遣类的书籍除外)。在我的印象里,看书最快的一本就是《达芬奇密码》,这本书大概有四五百页吧,总共花了一天还是两天的时间就看完了,当然这只是一部小说,不用去深入的思考和理解,看的节奏比较快。
有时候我会有疑问,如果花几天的时间就看完一本书,那这本书是很容易理解吧,要不就是你看过相似内容的书,要不就是天赋异禀,理解力记忆力极强,或者说这只是一本消遣用的书。
另外,就是雪球和公众号上看的文章了。雪球上有记录,竟然有7190篇,发贴490篇。再有就是从东方财富app上看行业研究报告或是公司深度研报。公众号上没看到记录,不得而知了。
十、学习计划关于学习,我一贯的观点是没必要贪多。如果能把一本好书学通学透,举一反三,时常复习,并能做到灵活运用,那这一本书可以顶10本书。所以,我23年给自己列的计划是把以前看过的好书重新看一遍,做到温故而知新。另外还有一些翻译过来的书,以前看的时候,由于翻译的原因阅读的体验并不理想,23年要沉下心,好好理解清楚。
当然,如果有其他对于我这个级别(入门级吧)比较适合的书,也会买来看。
大体上吧,如果要看的话,会看一些国人写的书,毕竟相同的母语,在表达方式,思考方式上比较接近,所传递的意义也容易理解。当然二手的思想可能会以讹传讹,但对于我来说,也足够了。
十一、2023年目标
1、关于盈利目标: 2023年超过沪深300 5%
21年定的22年的盈利目标没有达成。
首先定的这个目标其实是有问题,不应该是一个绝对的指标,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在牛市里15%的目标是很轻松就能实现的,但在熊市里亏15%都是很正常的。在这一点应该学习巴菲特老先生将年度目标定义为超越某一个指数几个百分点。
2、关于写作
每周至少写一篇周内总结性文章发表在雪球及公众号上,做为自我复盘的输出。
如果做不到每周一篇,也至少要做到每月一篇反思、复盘性质的文章。
坚持复盘,常常反思回顾自己之前错误,避免重蹈覆辙。
3、做个时刻提醒自己的小贴士
做为一个实际操作方式,我会把把自己的错误贴在墙上,时刻反思。也会把自己的选股标准,及STOP DOING LIST也贴在墙上。时时刻刻让外界提示自己,不要犯错。当然,做为一个入门级的进阶者,这样表面的方式能避免出错,就是个不错的办法了。
十二、2023行情展望
大体上判断2023年应该不需要太悲观。保守估计大盘不会跌破2022年的低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呢?因为2022年的低点是在内外交困的大环境下产生的。而在2023年里影响宏观经济的负面因素都会消除或是减弱。反映到资本市场,就是估值的提升。
有一个需要关注的灰犀牛,就是随着美联储加息幅度降低步伐减慢,在高利率的环境下,美国是不是会陷入衰退?通胀能否有效遏制?会不会产生局部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另外就是中国经济的复苏,是不是达到预期的水平?E-WU危机会不会缓和?欧洲能源危机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抬海会不会升级?YI-情会不会反复?
这都需要持续跟踪,是未知数,也是影响资本市场的关键点。
这样分析的话,就很难迎来全面的牛市,只能是结构性的机会,大盘的提升空间也会有限。这样在机会选择上,大盘蓝筹,白马股机会要多一些。
初步算个卦吧,大盘指数很可能会在3000~3700点的区间,最高不排除摸上4000点。当然这只是个拍脑袋的分析,事实证明很多人的年初预测都是错的,我的预测更是可能出错。我只是把他当成一个自己思考的记录,保留下来。
随着A股市场机构化越来越充分,在注册制全面实施的预期下, A股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会造成一个现象,就是大盘股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小盘股,尤其是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小公司,很难会像头几年那样,在一轮牛市里面鸡犬升天。
十三、行业选择
建议关注低估价值蓝筹,关注行业板块有医美、医药、CRO、芯片(ETF)、券商(ETF)、中概互联网、大消费类(白酒,家电等)、大金融类(银行、保险)。详细个股不再列出,甚至不用去买个股,直接买个行业ETF,做到一网打尽板块龙头。
这里提到的建议关注板块跟2023年第1周的总结相同,作为建议会保留一段时间,根据行情的发展进行变更调整。本人的行业覆盖面不太广,有很多其他的行业和板块没有提及,不代表他们没有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医美下游的医疗机构乱象,最近媒体多有报道,这是个风险点,一旦国家政策加严管控,很难说不会在业绩上产生影响,但在市场情绪上肯定会有影响。
十四、选股标准(2023)
1、赔率优先,防守优先2、行业排名靠前,市场空间广阔3、稳定性 确定性 聚焦4、稀缺性 5、增长性,最好增速在30%左右甚至更高6、注意胜率,这点确定仓位7、毛利率 70,ROE 20,净利率258、规模 100亿以上9、最好是to c10、考虑好是防守还是进攻11、股东结构上,尽量避免没有实控人的
十五、不为清单(2023)
1、不买未盈利个股
2、不买ROE低于15/或净利率低于20%的
3、不追高(高包括高位及高估值)
4、长期逻辑没有硬伤,避免逻辑陷阱
5、公司管理层有失信失德等前科、以及有重大诉讼的
6、不看别人买了什么,避免自己受到影响
7、不给朋友推荐股票,不和亲友谈论股票
8、一年内有重要大股东大量减持
十六、关于运动
到了不惑之年,已经过了挥霍的年纪了,人生就像跨过一座高山,我感觉现在已经在人生的旅程中,已经过了顶峰,开始走下坡路了,如何让这个坡走得更长,走得更久呢?运动是一个很好的廉价的方式。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关于运动对人的益处不用说太多,我和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明显的感觉,运动之后会感觉神清气爽,睡眠比较好。当然一定要适量运动,运动量过大就会过犹不及,会造成严重的疲惫感,甚至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损伤
我开始系统跑步,是从2019年开始的,我开始跑步主要就是为了健身,不追求速度,也不追求长距离,最远的也就跑到5公里吧,3公里最快成绩是15分。
总结一下22年的运动量:健走156.8km,跑步272km,骑行625km。
23年订个目标吧,不低于22年的运动量就行,不强制强求。
十七、结束语
股海是繁华的,人声鼎沸、人欢马叫;
股海是萧条的,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股海是温柔的,功成名遂、富甲一方;
股海是残忍的,身败名裂、一招丧命;
股海是孤独的,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股海是热闹的,熙熙攘攘、门庭若市。
知是知道,知道道理,知道思路,知道原则,知道方法。行是什么?行就是你能不能做到,能不能执行,能不能坚持,能不能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知行合一才是圣人,才是神。知易行难是现实,是实际的结果,知行合一是目标。
股海漫游,不但比拼的是“术”的层面的技艺,更是对人性的考验,对“道”理解的考验;不但要修习招数,还要修练心法,磨炼性格。股海如战场,股海如人生。想要在股海有所作为,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我辈当不断反思,不断修练,不断进取,向自己人生的高峰不断攀登,辉煌的时刻一定可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