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高考人数达到1031万,最终录取人数大约为820左右,其中专科院校录取人数大约50%左右,也就是说,本科以上的学生只有400万左右。下表是教育相关部门网站公布的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大学生数据统计,加上2018及2019年本科生人数,全国本科生人数应该在5500万至6000万之间,全国14亿人口,本科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确实只有4%左右。但为何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呢?
首先,高考录取比例越来越高
1977年恢复高考时录取比例为4.74%,之后就一直处于不断增长之中,1999年高校扩招,高考录取率首次超过50%,截止到2018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已经超过了80%,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出现了一大批大学生,在同一年龄段来说,大学生比例是比较高的。
其次,大学生总人口数量已经非常庞大
虽然本科生占总人口比例较少,但是6000万左右的总数,仍然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数字;而且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在这些地方,本科生比例明显要高于小城镇和乡村。而在人口更多的小城镇和乡村,孩子考上大学也不再是稀罕事,所以有种错觉,大学生越来越多。
第三,目前来说,在各个阶层最活跃的都是大学生
从1977年至今,绝大部分大学生已经走上工作甚至领导岗位,现在绝大部分就业岗位的要求也都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所以目前活跃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基本都是大学生。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大学生人口比例必将进一步提升。
第四,大学生就业压力大造成大学生过剩的错觉
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大约860万,截止到今年8月,很多高校的初次就业率仍处于90%,而且这还应该包含了较多灵活就业的数据。但实际上,就业难的问题并非完全因为大学生人数多造成的,就业门槛要求高,部分大学生并没有达到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高校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与就业岗位不匹配,期望值过高,部分大学生滞留家中啃老,都可能影响到就业情况,这也给社会造成感觉大学生较多,甚至过剩的情况。实际上,部分行业不是人才过剩,而是还有非常大的缺口,高水平人才甚至是各大城市争夺的重点资源。
高学历人才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但是另一个数据会让人看到,我国高学历人才比例还远低于发达国家,以下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7年发布的《2017年教育概览》报告,这份报告调查了所有35个成员国和一些伙伴国的教育状况,调查对象为25岁-34岁之间的年轻人。在条形图中,其中灰色代表高中以下学历;浅蓝色代表中专以上或大专以上非大专学历;深蓝色代表大专以上学历。可以看出我国25-34岁的年轻人中,高中以下学历人口大约为65%左右,高中以上学历只有35%,要单算本科人数就更少了。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大。
近年来高校录取率不断增加,扩大了高水平人才范围,提高了公民整体素质,虽然在这一过程中部分高校出现了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但瑕不掩玉,科技进步,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功不可没。这段时期以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呼声和政策频频出台,相信本科教学质量会在短期内就会有明显提升,这一点从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越来越多的高校进入世界前列就可以看出来。对大学生而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更丰富和扎实,进而也必然更能适应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