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宝典》整本书不厚,主要讲了两个主题:
①如何不靠运气致富?
②如何获得幸福?
在硅谷乃至全球的创投圈,纳瓦尔都是一位标杆式的人物。他打造了一家又一家成功的公司,做投资也非常成功,在优步、推特、众包物流平台Postmates等数百家公司创立之初,就投资押注了这些公司。
纳瓦尔不仅取得了财务上的成功,还乐于分享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幸福之道,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读者和听众。之所以被广受追捧,是因为他不仅事业成功,而且生活幸福,这种组合极为罕见。他一生都在研究和应用哲学、经济学和财富创造学,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原则产生的影响。
在《纳瓦尔宝典》这本书里,作者从多个维度围绕这两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关于如何不靠运气挣钱的话题,可以围绕几个方面来思考:
①什么是运气?是否有哪些方面是我们可以应用的?
②什么是财富?我们可以如何创造财富?
③在创造财富的路上我们该打造哪些能力?
④搞明白以上这些就够了吗?
01
关于运气
说到运气,我们想到的就是撞大运,天上掉馅饼,赶上了就发财了,比如买彩票,甚至20年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买房子。这是大家熟知的运气,也是作者书里面讲到的第一种运气。
除了这种运气外,作者在书中还讲到了其他三种运气:
①第二种运气,源于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屡败屡战、不断尝试、是靠个人主动创造机会获得的。比如坚持不懈的创业者,美团王兴在成功创办美团之前创办过几家公司,但都不太成功,不断创业尝试获得的就是作者说的第二种运气。
②第三种运气,就是善于发现好运。这需要在某个领域技艺娴熟、经验丰富,当这个领域实现意外突破时,你能第一时间洞悉,在别人还未发现之前采取行动,从而获得这样的运气,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对手机市场有深入的洞悉,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突破,可以看作是这类运气。
③第四种运气,打造独特的个性、独特的品牌、独特的心态,让运气找到你。这种运气最奇特,也是最难得的一种。
除了第一种运气外,其他三种运气都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获得的运气,因果关系如此确定,所以“运气”就不再是“运气”了。我们可以不停地折腾,直到撞上大运,也可以留心观察,做好心理准备,对别人错过的机会保持敏感。又或者我们把所做的事情做到极致。精益求精,直至名副其实。让机会自动找上我们,最终让运气成为必然。
从塑造自我和获得运气概率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为第四种运气奋斗终身,通过找到一种适合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性格,然后就由性格来决定我们的命运。
想要赚钱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知名度和信誉度,也就是说,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信任我们,这样他们就会通过我们来达成某些交易。假设你是世界上最好的深海潜水员。大家都知道你会去做别人都不敢尝试的深海潜水。有人碰巧在他们无法到达的海岸附近发现了一艘沉没的宝船。这个时候,他们的好运也会成为你的好运,因为他们得请你帮忙打捞。而你会因此得到报酬。这个例子看似有点极端,但如果你值得信赖,做事靠谱,诚信正直,目光长远,那么其他人在跟陌生人合作时,保险起见,他们会选择通过你来达成交易。他们会主动找到你,分给你一部分好处,仅仅因为你已经建立了诚信可靠的声誉。
02
关于财富
我们对于财富与金钱的认识存在误区,财富是指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仍能为我们赚钱的资产。财富是可以进行生产的工厂和机器人。是部分昼夜为客户服务的计算机程序,财富也可以是银行里被投资于其他资产或业务的钱。而金钱是我们转换时间和财富的方式,金钱是社会的信用符号,具有调用别人时间的能力。每个人应该追求财富,而不是金钱。如果要财务自由,依靠出租时间是不可能致富的,必须要拥有股权。获取财富的途径,就是为社会提供其有需求但无从获得的东西,并实现规模化。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把自己产品化”,“自己”具有独特性,具有责任感,“自己”指的是我们每个人身上具有的专长,是他人所没有的。“产品化”是发挥杠杆效应,要发挥杠杆效应,首先需要找到自己的专长。
销售技能是一种专长。有些人“天生”就是做销售的料,天生的销售高手会让人眼前一亮,他们非常擅长自己的工作。也就是他们具备这方面的专长。他们的销售技能显然也是习得的,但一定不是在课堂上学到的。他们可能在学校操场上学会了如何推销,可能是在跟父母的沟通中学会了讨价还价,也可能有一些遗传基因在里面。专长无法被教授,但可以被学习。
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长,可以回想一下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有哪些事情是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的。有时候,即使你自己不觉得那是一门技能,身边的人也会留意到。你的母亲或者你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朋友会知道你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基因、成长环境和个人对环境的回应的共同作用下,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专长。专长是每个人个性和身份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找到自己天生喜欢和擅长的领域,你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持续前进。
“只有独辟蹊径,才能避开竞争。”从本质上看,竞争就是模仿,与他人竞争,是因为你跟别人在做一样的事情,但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模仿他人。
找到专长并产品化以后,下一步就是要规模化,因为只提供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供成千上万个,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几十亿个,这样就能达到实现财富的目的。
要实现规模化,需要找到杠杆,在现在这个时代,杠杆无处不在,总体而言,杠杆有三种。
①第一种是劳动力杠杆,也就是让别人给你打工。劳动力杠杆是一种最古老的杠杆,在现代社会,这种杠杆的效果并不是最好的。因为管理他人是一种非常复杂、极具挑战的工作,需要高超的领导技巧,弄不好管理者会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②第二种是资本杠杆,就是用钱来扩大决策的影响力,利用资本杠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能。资本杠杆的放大效应非常明显,管理资本要比管理人更容易,因为随着资本的不断增长,其管理难度会远远低于管理不断扩张的团队。
③第三种杠杆是“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比如书籍、媒体、电影、代码。
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是最值得研究的杠杆,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编程、写书、录播客、发微博、拍视频这些事情不需要经过任何人的许可。
当你找到自己的专长,有责任感,又懂得利用杠杆效应,社会为你提供的金钱回报就会与你的价值相匹配。
03
关于能力的打造
认识了运气和财富,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需要持续地构建我们的能力,看似需要打造的能力比较多,但如何我们找到了专长,也就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那么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辛苦,而是会乐在其中,就像巴菲特说的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就是因为热爱那份工作。
敢于承担责任
勇于以个人名义承担商业风险。社会才会根据责任、股权和杠杆效应回报你。如果不敢于承担责任,就像《天道》里面叶晓明、刘冰他们一样,虽然抓住了丁元英这个牛人,抓住了一次可以致富的机会,但最终由于不敢承担股东该承担的责任,最终在要获得财富前的临门一脚,而放弃了即将到手的财富。
获得财富需要杠杆。劳动力和资本等杠杆需要有给予方。要得到劳动力或资本,必须建立信誉,就需要敢于承担责任,在商业社会,明确的责任分配非常重要。没有责任,就没有动力。没有责任,就无法建立可信度。同时责任也意味着风险:失败的风险,被羞辱的风险。有能力以个人名义在公众面前承担失败风险的人,会获得很大的原动力。
分清主次,聚焦重点
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是时间,因此选择把时间投入到什么事情上,就非常重要。在做决策时,你要把时间作为一个考虑因素。做这件事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一个东西需要花费你一小时车程才能拿到,如果你给自己设定的时薪是100元,那么这一趟就会花掉你100元,那么你还需要亲自去拿吗?
要使我们更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可以给自己的时间设定价格,用时薪来计算时间价值。如果用花钱的方式节省的时间价值更高,那就花钱,不要犹豫。要想真的赚到钱,先要相信你自己很值钱。
如果做某件事外包的成本低于设定的时薪,那就外包。如果不做的损失低于定的时薪,那就不做。如果花钱请人的成本低于设定的时薪,那就花钱请人。
增强判断力
很多人对判断力可能会有误解,判断力是“知道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用来解决外部问题的智慧就是判断力。智慧和判断力高度关联,一个智慧而富有判断力的人,首先要知道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付诸行动。在前进的过程中,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特别是运用杠杆之后。在每个岔路口选对方向,其重要程度要远远超过前进的努力程度。
而要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就要对选择的专业领域、工作性质、职业路径以及与雇主达成的交易类型做出审慎的判断。一旦做出正确的决策,就无须担心时间管理的问题。
关于判断力,可以想象,对一家市值1000亿的公司,如果在判断准确率为75%和85%的两个人之间选择,那么公司愿意支付5000万,甚至2亿来请准确率更高的人担任决策者。因为多出的10%的判断力对于引导企业的方向极具价值。在判断力和能力上,毫厘之差都会有天壤之别。
在实际操作中展现出色的判断力,拥有可信可靠的判断力,显得非常关键。巴菲特之所以被称为“股神”,是因为他的可信度极高。他出色的判断力,让大家都愿押注在他身上。
学习决策技巧
传统美德对我们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要选择从长期来看让我们受益最大的做法,而不是只顾眼前得失。当我们把成功归于自己时,需要提醒自己更加谨慎,因为这样难免会出现认知偏差。
人类几乎所有的偏见都是为了帮助人们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迅速作出判断。对于重要的决策,我们需要抛开自己的记忆,身份,专注于问题本身思考。
基于传统的美德,我们要致力于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实和自由高度统一,就像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名言:“不要欺骗自己,你自己才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我们对别人撒谎,就是对自己撒谎。久而久之我们会相信自己的谎言,继而自己会脱离现实,走上错误的道路。
除了要做个诚实的人,在批评和表扬他人方面,采取的决策可以是具体地表扬,泛泛地批评。表扬的时候,就要找到一个榜样,表扬特定的人,而批评的时候,不要批评某个人,而是批评工作方法。
学习控制自我
自我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渐被塑造,塑造自我的因素包括成长的环境、我们的父母和社会关系等。长大成人后,我们会用一生的时间来追求幸福,希望我们的自我能够得到满足。我们总是会问自己“我怎么改变外部的世界,从而满足我们的喜好和期待。”
佛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基于习惯的行为模式无处不在。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不可能把遇到的每个问题都当成第一次。在解决各类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养成了很多习惯。我们会把这些习惯和自我认知、自我认同、自我意识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并对习惯形成深深的依赖。
很多人都存在的一个习惯是给人贴标签,比如他不喜欢学习,他喜欢撒谎,不诚信。或者是划分阵营,他是湖北的,我是湖南的,戴着这样的眼镜去看待事件时,就会形成偏差,对于这种情况,应秉持怀疑态度,从基本原则出发,对遇到的事情重新评估。任何划分阵营和贴标签的行为都会给我们造成束缚,让我们看不清真相。
从长远来看,承受痛苦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它可以带来两大收获:一是痛苦可以让我们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二是痛苦可以大大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虽然过程非常煎熬。
学会热爱学习
真心热爱学习,热爱阅读,加上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我们的能力将不可限量。阅读自己喜欢的题材,直至热爱阅读,读书的唯一原因应该是喜欢,不需要其他任何理由。父母和老师总会引导孩子阅读或者避开特定的书籍,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把阅读当成一项任务,失去阅读的乐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甚至每个人不同阶段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会差别很大,因此,不要与他人比读书读得有多快,而应该按照自己的能力,慢慢阅读,慢慢吸收。
学习和阅读的题材及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随自己的兴趣,完成大量阅读,慢慢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得到极大改善。最好的阅读是自己感兴趣的、爱不释手的阅读,如果喜欢读小说,那就尽情地读吧。
图书馆里面的任何一本书都不应该让我们望而却步,无论是数学、物理、电气工程还是经济学。可能有些书对我们来说难度有点大,但没关系,可以尝试着读,只要有机会就一遍一遍地读,读书感受到困惑,就像运动时身体感受到肌肉酸痛一样,这正是大脑得到提升的表现。
打好阅读的基础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辨别真伪。打好基础的最佳方法就是坚持科学、坚持基础理论,数学、自然科学和微观经济学都能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原著和经典是比较好的方式,不要读解读性或评论性的内容,它们只是别人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事,世界应该如何运行。
以原著和经典为基础,我们能够获得足够完备的世界观和深刻的理解力,我们也不会再畏惧任何书籍。
如果你能成为一台永动学习机,你就永远不缺赚钱的途径。你会拥有洞察社会现象本质的能力,你会找到真正的价值和需求所在,然后通过学习,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
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一些心智模型,发现好的心智模型,并存入自己的原则清单,遇到问题时,对照原则清单进行全面地思考,然后决策,特别是一些重大的事件。最好的心智模型包括进化论、博弈论和查理芒格的决策模型。
学会交靠谱的朋友
要学会找到靠谱的朋友,利用复利效应,商业关系中的复利效应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声誉良好,数十年如一日,不断打造和积累自己的声誉,这个人就一定会得到关注和重视,而如果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没有利用声誉的复利效应,相比之下,注重声誉的人的价值就会高出其成千上万倍。
我们与人共事,如果一起工作了5年、10年,依然乐在其中,显然我们对这个人是信任的,即使小有缺点,也瑕不掩瑜。在商业关系中,有了彼此的信任,所有的常规谈判都可以化繁为简,一旦找到正确的事业和同频的人,就全身心投入,持续精进几十年,就能从人际关系和经济利益上获得巨大的回报。
显然,复利效应在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
找到自己专长,学习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然后利用杠杆就可以获得财富吗?
No,还需要保持耐心。
04
保持耐心
成功需要时间。即使我们把所需的各个要素收入囊中,需要投入的时间也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我们一直在掐算时间,在真正的成功到来之前,我们的耐心就会被消耗殆尽。最终止步在成功的黎明之夜。
每个人都想一夜暴富,特别是看到很多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获得财富后,但世界的运行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就像大自然一样,遵循春播秋收的规律,时间的投入是必需的,对自己热爱的事情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不断精进,日积月累。不要计算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一旦开始计算,我们就会失去耐心。
关于如何获得幸福的生活,请关注后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