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很大程度上缘于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今天先来聊聊我和妈妈的关系。
什么是60分的妈妈温尼科特说:孩子看着妈妈的脸时候,就是看到孩子自己,妈妈的脸像一面镜子照出自己是什么样子。
如果,妈妈的脸充满着爱和轻松,孩子就以为自己是可爱的、完美无缺的,并且觉得自己不会遇到什么倒霉的事情,这就像给孩子的一种催眠。
温尼科特提出了足够好的妈妈的概念。
足够好的妈妈也可以叫做60分的妈妈、恰到好处的、刚刚好的妈妈。
假如说非常糟糕的妈妈是0分;完美无缺的妈妈是100分;足够好的妈妈就是60分。
糟糕的妈妈——在这个婴儿感受到最大的恐惧和绝望的时候还没有出现。
完美的妈妈——在婴儿往高处爬没有感到任何恐惧时,就把婴儿抱下来。她让婴儿丧失了一次体验自己的焦虑和恐惧的机会。一个孩子在完全没有安全感的威胁的情况下长大,他可能在人格上面是弱不禁风的。长大以后,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追求完美,无法忍受屈辱感。当一个妈妈要求自己完美的时候,她会把自己的不完美投射给她的孩子,然后孩子会越来越糟糕。
60分的妈妈——在婴儿到达高处 ,感到极度恐惧并且要达到绝望的状态的时候,妈妈走过来把婴儿抱下来,让她处在安全环境之中。这让婴儿体验了安全和危险,也体验了失望情绪,但没有达到绝望的状态。反复这样做,孩子会有强大的信念和力量,在我最糟糕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帮我。培养出来的孩子人格就会健全。
60分是我们处理所有关系的标准。
你只要试图做得完美,就表明你没有办法承受自己做得不完美的屈辱感。那你应该把所有的不好的东西都投射给他人。
换个角度,如果我跟一个人打交道,觉得他完美无缺,那么这个关系中的毛病就要我一个人承担,这不公平。
最好的关系不是完美的关系,双方都承受一些不完美,这样压力就不会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样在这样的关系里面呆着就是舒服的、轻松的、好玩的。当然也可以用在夫妻关系之中。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一起来聊一聊自己和妈妈的关系,自己的妈妈是个多少分的妈妈?你想起来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和妈妈的关系妈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我的照顾也是事无巨细。
这种感觉投射到我们的身上,就像我们现在学习里面的被限制、被高要求的感受。
我的降生似乎也是被嫌弃的。
上面有一个姐姐,父母更希望我是一个男孩。听父母说,在我出生的第一个月里,妈妈的情绪糟糕透了,整天以泪洗面。
在我学会走路后,就被送到姥姥家去照顾,直到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
姥姥和外公对我的照顾也是格外的细心,不过姥姥是一个暴脾气的人。现在想象一下,那时候的我肯定也经常会无辜地受到姥姥的不恰当对待。
现在跟妈妈的关系看似亲密,其实我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是抗拒妈妈的,比如当我委屈的时候我不会找妈妈倾诉。
在妈妈的情感里,是不允许我委屈和难受的,我的情绪也不会被妈妈接纳的。
妈妈在面对我有情绪的时候,她会表现得比我还要愤怒和激动。
面对这样的妈妈,我在她面前会隐藏我的内心和感受。
正常情况下,我处在问题区的时候,不容易得到妈妈的安慰,反而还要帮妈妈处理她的焦虑和愤怒。
探索到这些内心的感受以后,我慢慢地学习着接纳自己,接纳妈妈。
我以前一直以为我和妈妈不一样,有一些不认同她的方面,我都会注意规避。最近我突然发现自己身上有那么多和她隐性的相似之处。
之前没有意识,只有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根本无法跟孩子建立那种无缝隙的亲密感。我对孩子的责任,大于亲情。
给自己的亲子关系打分,可能都不及格吧。
后台还有位粉丝有着不尽相同的经历:
我的童年里是被妈妈忽视的,一方面她忙于家务和其他事情,另一方面妈妈更喜欢貌美如花的姐姐。
我是第二个女儿,从妈妈的描述中,我的出生似乎没有给整个家庭带来什么意外的惊喜,可能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后来弟弟的出生,妈妈和家里其他人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视弟弟若珍宝,而我好像是个不太引起关注的角色。这个阶段我有一个0分的妈妈。
正是因为我的出生不起眼,我学会了察言观色,幼小的我决定要活得与众不同,才可能获得妈妈和家里人的关爱。
于是我特别听话乖巧懂事,学习自律,勤奋刻苦,成为了自驱力特别强的学霸。后来工作中在单位上也是力争上游,妈妈引以为傲,也一度对我寄予很高的期待。
但她对我的各种要求几乎很严苛,而且哪怕我再出色,她仍然心里有不安,有担心,有焦虑,她的尽善尽美让我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活成了妈妈期待的完美小孩。
尽管如此,我仍然没有看见妈妈分担给我哪怕三分之一的爱,她把我当成了工具人,因为我的强大,她从来不曾关心我的内心是否有脆弱的时候。
我感觉我一直是缺乏母爱的,不知道怎么给妈妈打分,只是知道与妈妈的情感链接比较少,和妈妈之间似乎很少像她宠姐姐那样亲昵,也没有像弟弟那样得到宠爱,当然妈妈可能精力有限,她也不是不爱我,可能会少一些。
想起妈妈,我感觉我是缺爱的,如果我不优秀,我还能得到妈妈的爱吗?所以我的内心可能是缺乏那份安全感的。
哪怕我离开家,在异地工作,我生下二宝后,爸爸及时来看我了,而妈妈放不下家里的杂事,没有来。
我在医院时,尽管我很期待妈妈可以来看我一眼,但是她忽视了我的内心需求,或许她一直以为我就是她心中那个最坚强的孩子。
如果给我的亲子关系打分,应该可以打85分,追求完美的性格经常会在孩子没有碰到困难的时候,就帮他把前面的障碍全部都扫清了,导致孩子现在抗挫能力非常差。
所有关系都是原生家庭的投射实际上,原生家庭的影响像电脑程序一样刻在潜意识中,当再次进入相似的情景,这种影响就会呈现出来。
早期母爱的缺失、过高的期待、好强的性格,如今又原封不动地投射在了自己下一代的身上。
好的亲子关系是:同频又不失去自己,理解又独立于对方。
当同频时,给予妈妈般的接纳;当理解独立时,给予像父亲般的坚决。
只有当两者要素都存在时,孩子才能真正地向前走。否则只有前者的话,他只能原地踏步;只有后者的话,对方体验到的只有敌意。
做妈妈达到及格成绩60分就可以了,不用做到百分之百。
这个及格不是说,妈妈给予孩子的无条件爱和关注打折,而是说,在孩子面前,不要像个超人一样,挡在孩子面前,什么都帮孩子打理好,所有事情都包办了,那孩子还有什么可做的?他们的能力怎么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