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指多大
不惑之年指中年40岁。
一、“不惑之年”介绍
1.不惑: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不惑之年的意思就是: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2.示例:
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不惑之年,和古稀之年有什么区别
不惑之年是四十岁,而古稀之年是七十岁。
古人对不同年龄有很多雅称: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不惑之年指的是哪一次
不惑之年指的是人到了40岁。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50知天命,60耳顺,70古稀,80耄耋。这是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一种称谓或者是人生感悟,意思是说40岁的人已经人到中年,不惑就是不再困惑,是指人到了中年以后对人情世故已经看很清楚了,所以做事情的时候都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不会因为别人的不同意见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也不会为不同的观点而感到困惑,更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迷茫,所以不惑之年是指人到了40岁已经看清了世事,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世界,所以才叫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什么意思
不惑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bùhuòzhīnián,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中文名
不惑之年
拼音
bùhuòzhīnián
注音
ㄅㄨˋㄏㄨㄛˋㄓㄧㄋㄧㄢˊ
出处
《论语·为政》
不惑之年是什么意思
感谢邀请。我们中国老祖宗对人的每个年龄段都有个说法,40--不惑之年。这无疑是现实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这方面的有意思的说法。
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髫年: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
4.总角:幼年总称
5.黄口:10岁以下
6.幼学:10岁
7.金钗之年:女孩12岁
8.豆蔻年华:女子13岁
9.及笈:女子15岁
10.碧玉年华:女子16岁
11.弱冠:20岁
12.桃李年华:女子20岁
13.花信年华:女子24岁
14.而立:30岁
15.不惑:40岁
16.天命:50岁
17.花甲:60岁
18.古稀:70岁
19.耄耋:80、90岁
20.期颐:百岁之人
所谓:不惑是指不迷惑,不糊涂。来自《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同志们:学习到了吗?一起加油哟。
什么叫“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不惑之年:[bùhuòzhīnián]
1.【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2.【出自】:《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译文:到了四十岁,才不迷惑。)
3.【示例】: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4.【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扩展资料: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这段时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到了"三十而立"。身体状况更好!(立:高,一生中更佳时期,人过三十天过午,就是这个意思)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命:规律、法则)。
"六十而耳顺",六十岁的时候自己可以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七十岁的时候可以从心所欲的干任何事情,不会干出出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