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载原理(正确认识游泳训练的过载)
游泳是在相同距离下比运动员游得更快的竞技运动,是有特定速度和强度的竞技运动。
但强度是建立在一定负荷量的基础上的,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任何追求单一效果的训练都是不完整的。
量的作用是基本的,有机体的变化是缓慢而持久的;强度有特殊性,对身体有很大的 *** 和应激反应。已经建立的适应效果是暂时的,容易褪色。
量和强度的有机结合,永远是运动负荷设计和执行的技巧。
目前,由于各种因素,训练量的增加已经达到极限。人们不再为了追求数量而浪费时间,充分认识到训练有效性的重要性,这使得由各种训练要素构成的训练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游泳训练负荷的特点是总负荷强度高,负荷作用方向专业化突出。
过载是促进机体适应性的根本途径。训练的本质是激发身体超出正常水平的某些生理机制,使身体适应变化。
但在一定的训练阶段(时期),机体对训练负荷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运用这一原理防止过度超载,但又要接近超载临界点,这是重点和难点。
现代游泳训练运动负荷安排的特点是递增运动负荷和极限负荷的统一。
追求更大负荷,科学安排,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
运动负荷的增加受生物应激的限制和负荷对象目前水平的制约,是一个动态发展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随着游泳成绩的不断更新和数量、负荷的限制,现代训练更加注重训练的实效,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大限度地发挥训练效果,从而提出了实效训练。
比赛的结构和特点决定了训练强度的结构和大小,是精确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超负荷训练原则的核心。
过载产生疲劳,恢复和适应使身体过度恢复,达到更高的体能水平。体能的提高是正确把握负荷与恢复关系的直接结果。
渐进式超负荷,即持续的超负荷训练(负荷大小和间隔合理变化),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负荷水平,使运动员的身体能力逐渐适应和恢复到较高水平。而过度的分散超负荷,对体能的提升会很小甚至没有。
过度训练(过度而密集的负荷)对运动员健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运动成绩的下降。因此,教练员必须掌握一个合理的训练频率或训练比例(负荷与恢复的比例)。
对年轻运动员来说,训练比例是1:4(1个单位负荷相对于4个单位负荷的恢复),对成熟运动员或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可能是1: 2或1: 1。
因此,现代训练提出了“为恢复而训练”的思想,而不是以前的“为训练而恢复”。这个观点不是为了减少负荷,而是平衡训练、休息和恢复,让训练更有效果。
负荷安排的合理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之一,负荷 *** 对负荷对象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是良性的,有利于加速其生物适应性,即更佳负荷;
其次,更佳负荷是相对的,它随负荷对象在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任务、身体状态和训练程度而变化。
第三,负荷安排的基本特征是合理安排不同性质的负荷,以竞争负荷为行动方向;
第四,载荷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小、中、大载荷有效组合,载荷与静止交替,保证载荷的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