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人们常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尽显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古人过元宵节比咱现在还热闹。大家出门赏花灯、看杂耍的情景,有点像如今西安每逢圣诞节年轻人出来压马路的场面。
这点在古时留存下来的画中可见一斑。
比如《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中,从早到晚的各种节目,均有宪宗在场的画面。
其中演出、杂技、魔术、灯市等场面恢宏。
此外,还有明代的《上元灯彩图》画卷中,也描绘了古人庆祝上元节的热闹场面。
只是如今咱们过元宵节似乎没这么热闹了。
像我这种自诩为文艺女青年的人,之前的岁月里,过元宵节想起的一定是:
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还有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一定发现了,这都是情诗,因为古代女子都是“三步不出闺门”的,只有上元节才能出来观花灯,或者与自己心仪的男子幽会。
所以现代诗人余光中说:“外国的情人节是2月14日,我们的情人节则是在元宵节。”
因为故事的七夕是乞巧节,庆祝方式不同于现在的七夕。
如今呀,我已经是涵涵她妈了,过元宵节之前就想着如何给孩子讲关于元宵节的故事、传说、来历等等。
元宵节的来历及民俗文化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元宵节,目前最受大家认可的说法是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诸吕之乱,于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
汉文帝刘恒为感念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大赦天下。以后每年正月十五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
再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耍龙舞狮子等。
在山西陕西一代还有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我们小时候非常爱看这些民俗活动,奶奶也常常给我们姐弟露两手,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节日的氛围好不浓厚。
年前带涵涵去汉中湿地公园玩,没想到正赶上划旱船、踩高跷的表演,小家伙也领略了一番民俗文化。
元宵节的传说
《绘本中华故事传统节日》系列里有一本《元宵节》。讲述了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天地刚刚开辟的时候,陆地上生活着很多上古时代的凶禽猛兽,到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只好自发的组织起来,去消灭这些猛兽。
在这期间,一位猎人射死了一只大鸟,差点儿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原来这只鸟竟是天上的神鸟,深得天帝喜爱。神鸟死后,天帝非常生气,召集天兵天将,命令他们正月十五的时候到人间去放火,烧光人间的牲畜和财产。
心地善良的小公主,不忍心看无辜的百姓受难,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大家听说这个消息后都吓呆了,不知如何是好。一位老人家想到一个好主意,提议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点响爆竹、燃放烟花、张灯结彩,把大地染成红通通一片,让天帝误以为人间着大火了。果然天帝信以为真,以为人间大火燃烧,心里及其痛快,于是不再追究神鸟的事了。
从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吃云霄,合家团聚在一起,纪念人们用智慧战胜天帝的这个日子。
给涵涵讲了那么多关于元宵节的绘本,没想到她最喜欢的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传说,估计是里面的神鸟和心底善良的小公主是她喜欢的元素。又或许她就是喜欢听那句“很久很久以前……”开头的故事
与元宵节有关的绘本
与元宵节有关的绘本还真不少,但我们这里只推荐两本我认为最好的。
一本是王早早的《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节》
这本书,以樱桃跟妈妈一起去镇上看花灯为引子,讲述了关于平定诸吕之乱,汉文帝定正月十五为元宵节的故事。
以及东方朔为成全宫女元宵见家人一面的心愿,给出一条妙计,从此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挂花灯、放烟花、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开开心心过元宵佳节的民间故事。
此外书中还展现了元宵节耍龙舞狮、赏花灯、吃汤圆等民俗。
故事都非常有趣,而且把我们的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民俗文化展现的很详尽,非常值得跟孩子一起读一读。
第二本呢,是王亚鸽、朱成梁两位老师创作的绘本《打灯笼》。
之前我们介绍过的《团圆》也是朱成梁老师绘制的。感兴趣的妞儿可以直接点《幸福不过小团圆,有爱的地方才是家!》这个标题查看。
打灯笼是陕西省关中地区正月十五的一种风俗习惯,作者借小女孩招娣从期盼挑灯笼,到点燃,熄灭,再重新心怀期待的温暖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渐渐丢失的一种不舍,淡淡的离别乡愁以及在怀抱希望中慢慢长大。
这本书的画家,是博洛尼亚童书展插画奖得主朱成梁老师,画中有雪,村庄,灯笼,孩子,童趣在画面中流动,年味在灯笼中闪动,是最适合让孩子感受浓浓传统节日氛围的绘本佳作。
元宵节吃什么?
元宵节吃什么?对于小吃货们来说,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与那些独特的吃食有关的节日,比如:元宵节、粽子节、月饼节。
元宵节北方人和南方人之前吃的是不一样的。当然现在很多人都融合了。
作为北方人,我们小时候吃的是元宵,馅和如今卖的汤圆差不多,有枣泥、豆沙、黑白芝麻等,馅料都是事先冻好的,切成四方小块,码在盘子里,把馅儿用大笊篱盛着往水里一蘸,放在盛有糯米粉的大筛子里摇,等馅儿沾满糯米粉,倒在笊篱里蘸水再摇,滚滚滚,就滚成元宵了。
而南方人吃的汤圆不是滚出来的,是包出来的。先擀皮,再放馅,然后团成圆球球。
当然都是煮着吃
只不过,北方的元宵,一滚再滚,吃起啦有劲道,像汉子;南方的汤圆包的时候,面不是实的,含水多, 煮出来晶莹剔透,圆润,像姑娘。
看!不同的地区,吃的文化也是不一样的,养育出来的人的性格也就不尽相同。
元宵节之看花灯、猜灯谜
过了元宵节,年也算过完了,元宵节看花灯的传统也很久远了,由旧时宫廷和寺庙里的祭祀庆典逐渐演变而来的,现在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花灯制作精美,还有很多娱乐活动。
咱之前团过的那本备受好评的《欢乐中国年》立体书里,不仅介绍了元宵节,还藏着3个灯谜哦。
小朋友们都猜出来了吗?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今夜的你,看着天上满月,品着碗中汤圆,一定会圆圆满满,万事顺遂~
作者简介:涵涵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和亲子阅读。爱看书爱研究的妈妈。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分享最实用的育儿方法。育儿路上我们携手同行,让更多妈妈少走弯路。欢迎添加涵涵妈私人微信:hhma06,一起探讨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