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红山文化最重要发现辽宁牛河梁揭示5000年前古文明独特魅力。
跨越5000年,《再看红山》,一件件展现古代文明信息的精品文物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来自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古遗址。
牛亮遗址是更高水平红山文化的中心遗址,是研究悠久华夏文明的重要窗口。这里有迄今为止已知的更大的红山文化晚期墓葬和祭祀中心,是凝聚了远古先民智慧的玉器中心。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牛河梁遗址的发掘是“红山文化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的重要标志。牛亮遗址田野考古工作取得新成果,为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进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领略红山文化的魅力,请到辽西、牛河梁。这里,“坛、庙、墓”、“玉、龙、凤”勾勒出古代红山国的文明画卷;民族血脉的每一块基石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证明了辽宁这片土地的无穷魅力!
10月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抵达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这片黄土地,位于怒鲁湖山脉连绵的群山之中,因发现了更高水平的红山文化中心遗址而闻名于世。在考古学家的心目中,这里已经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圣地”。
在这里,沉睡了千年的红山女神被现代人的一阵敲击声唤醒,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有“宝藏,有历史,有文化”;有人认为,5000年前西辽河流域文明的炊烟升起。
走近牛河梁,翻阅这本“无字天书”,一个迷人的古老文明正在拂去尘埃,逐渐露出真面目。
1牛河梁的发现,红山文化考古揭开了辽宁最重要的一页
“中国有许多名山。如果说有哪座山承载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源头的历史,那只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辽西有山有梁。如果说有什么横梁见证了红山文明的崛起和辉煌,那只有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2015年11月,红山文化代表作研究即将在付梓举行之际,刘国湘大笔一挥,在书的后记中写下了这段充满 *** 的话语。
那一年,是红山后遗址发掘80周年。
2019年10月,在沈阳参加“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研讨会”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湘对牛河梁仍充满热情。
举办这次学术研讨会,“纪念红山文化命名65周年”是个好主意。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系列隐藏在牛河梁数千年的重要遗迹被重新发现,改变了红山文化一度沉寂的局面,使学术界聚焦辽西,探寻中华文明起源。
1981年,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辽宁省文物部门发现了这个遗址。从1983年开始,孙守道和郭大顺担任组长,对牛河梁遗址进行了正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这年深秋,红山文化雕像出土。
时隔多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考古学家郭大顺依然记得那次“五千年后的历史性相遇”。在《红山文化考古》一书中,郭大顺详细描述了女神像出现的场景:“这几天,人类雕像的接连发现,让参与发掘的考古学家有一种预感,可能还有更重要的发现在等待。挖掘得比较仔细,然后露出了头部、前额和眼睛。终于出现了一个女神头像。”“她仰面朝天,面带微笑,渴望发言,似乎流露出久等后重见天日的喜悦,于是人们围了过来,摄影师及时捕捉到了这一瞬间。”
发现的红山女神画像高22.5厘米,宽16.5厘米,相当于真人大小。郭大顺在《红山文化考古记录》中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所有距今5000年以上的古文明中,都没有牛河梁遗址这样大规模的泥塑造像群的先例,堪称“海中孤儿”。正因如此,他认为牛河梁庙的发现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发现了一座明净的庙宇,还发现了庙中供奉的神像,这表明它具有祠堂的雏形。
后来,著名考古学家苏仔细观察女神像后,得出结论:女神是红山人的“共同祖先”,即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激动人心的发现仅仅是开始。此后,牛河梁遗址不仅发现了已知更大的红山文化晚期中央祭祀遗址,还出土了一批层位关系清晰的红山文化玉器。
考古学家根据大量出土文物初步推断,5000年前就有了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1983年开始的牛河梁遗址群的正式考古发掘,也成为红山文化发现和研究的重要转折点。
红山文化,因1935年赤峰红山遗址发掘而得名,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之一。1954年,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尹达首次提出“红山文化”的名称,强调红山文化对研究长城南北新石器时代文物的关系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但红山文化从被发现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被认为是中原文化影响下的一种偏远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研究中起到了“传承者”的作用。
在郭大顺等专家学者看来,牛河梁遗址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最重大的意义在于提出了辽西五千年文明起源的新课题,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原以外的地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至今,红山文化已成为研究西辽河上游文明进程和中华文明起源特征的核心内容之一。
2“玉见”红山古国魅力,牛河梁先后出土精美玉器
通过正式的考古发掘,牛亮遗址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群最终得到科学确认,成为中国史前玉器史上之一个高峰代表。
在遗址发现后不久,苏认为它“丰富了我们对这一数百平方公里地区大型建筑存在的社会历史意义的认识”。
根据这些重要发现,苏提出到辽西古城考察古文化。在他看来,以牛河梁遗址为中心的红山文化,只是文明三部曲中“古国”和三个模式中“原始类型”的一个重要例证。“在古代文化聚落等级分化的基础上,达到了产生更高等级的中心聚落的水平,而这种由一个人主导的等级分化是由宗教形式固定下来的。”
这个古老的国家很神秘。牛河梁被研究者视为“神的居所”,坛、庙、墓格局规整,规模巨大,是红山古国的祭祀中心。
古代的红山先民很伟大。在牛河梁这个神奇的地方,他们还创造了风格独特的精美玉器。
在红山文化的研究中,玉器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目前已出土红山文化玉器300余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辽宁省西部。牛亮遗址是通过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红山玉器数量最多的遗址。
正是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玉,使得红山玉的时代“终结”。
长期以来,西辽河流域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然而,很少有人将这些玉器与红山文化联系在一起,大多数研究者将其视为商周乃至汉代的文物。
直到1984年8月4日,考古人员对牛河梁二号遗址一号墓四号墓进行发掘,发现墓主人头下有一枚马蹄形玉佩,胸前有一对玉猪龙。他这才相信,这么精美的玉器,是五千年前红山先民的杰作。
根据《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牛河梁遗址发现的玉器除部分被收藏外,其余均为官方考古发掘,出土时大部分处于原始状态,为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的分类、组合、形制和功能提供了之一手资料。
玉器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认为,牛河梁遗址可以被称为“古代玉器中心”。认为这些红山人的杰作证明了苏先生所说的古红山国可谓是一个美玉中的古国。
玉形猪龙、钩云形玉、玉人、玉凤……阅读这些红山文化的玉器,我们可以看到红山先民的精神世界。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周晓静告诉记者,作为红山文化最杰出的物质成果,玉器不仅是聚落规模和水平的象征,也是社会信仰和精神领域的反映。
史前文化的墓葬都有以陶器为主要随葬品的葬俗,红山文化是个例外。根据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只葬玉器是牛河梁遗址葬俗的代表性特征。
根据郭大顺的分析,红山文化墓葬的规模和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人们水平差异的最重要的标准。在这种文化中,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石器和陶器不葬或很少葬,说明当时在表示人的等级地位时,我们对非实用玉器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石器和陶器。此外,他还指出,积石冢中的玉器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的工具,红山文化玉器的形状和出土情况就是这种与神灵沟通功能的典型体现。
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雕刻和使用,能深刻反映辽西史前社会的重要变化,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在刘国湘看来,“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玉器是连接天地、沟通祖灵神祇、彰显礼仪的核心物质载体;从秦汉到明清,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玉对延续文明血脉、凝聚民族共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
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众多文化类型,成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支柱。郭大顺说,特别是牛河梁遗址出土的考古资料,充分展现了早期旱作农业的兴起、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神权社会向王权社会的初步转变、各种大型祭祀活动、原始古礼的兴盛和“唯玉葬”等现象。
3
新发现、新成果不断,牛河梁被认为具有“世界遗产价值”
牛亮遗址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一入选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的文物,不仅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国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自1983年以来,牛河梁遗址的每一次考古发掘都给世人带来惊喜。
比如入选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牛河梁第16遗址。
该遗址中的4号墓是牛河梁遗址群中发现的更大的墓葬,建造时间最长。与周围的墓葬相比,其规模相差甚远,仅挖掘出30立方米的岩石。为全面研究红山文化积石墓的布局、墓内墓葬形制、葬俗、玉器组合乃至分期提供了难得的新资料。
在这里出土的随葬玉器中,玉人和玉凤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新发现的实物。玉人写实性强,对于研究宗教祭祀活动、人的体态、身体特征等都非常重要。玉凤造型古朴传神,线条优美,其枕下出土位置也耐人寻味。
《辽海的回忆——辽宁考古六十年重要发现》一书总结道,“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发达的遗迹之一,是我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宗教祭祀遗址,可能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牛亮遗址不仅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早在1989年,时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的王涛在研究中国考古学、考察牛河梁遗址、与郭大顺交流时,就提出了从世界史角度研究红山文化的课题。
1994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吉娜·巴恩斯等人考察了牛河梁遗址,认为牛河梁遗址具有世界遗产的价值。
2013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世界考古论坛期间,世界考古权威剑桥大学教授c·伦福鲁(C. Lunfuru)在主旨演讲中将牛河梁遗址与土耳其东南部的戈贝克里巨石阵、不列颠岛的巨石阵和布罗德加石圈遗址相提并论,认为它是国家社会形态出现之前公众 *** 的仪式场所。
2009年至2011年,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夏威夷大学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察队在大凌河上游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考察,并取得了重要成果。近两年有针对性地发掘了两处遗址,最终形成了《大凌河上游红山文化区域社会组织》一书。
“我们应该用世界范围的眼光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红山文化,这是进一步理解红山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一把钥匙。”郭大顺认为,红山文化时期的辽西地区是连接东西方的彩陶之路和环太平洋的玉石之路的交汇点,这里东西方文化因素高度融合。
往事已过千年,辽西红山古国向我们展示了厚重的文明积淀。
我们一直在努力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2012年12月,赤峰红山后遗址群、魏家窝铺遗址、牛河梁遗址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我们坚信牛河梁未来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链接
连洁
古国:早期的城邦原始国家
根据考古学家苏关于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的“古国-国家-帝国”理论,古国时代是指5000年左右出现的、高于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
古代国家最早是从辽西红山文化考古中提出来的。红山文化在5000年前率先登上古代舞台,以祭坛、女庙、石墩、套玉礼器为标志。随着原始公社氏族部落制度的发展,出现了以公社为基础、高于公社的更高一级的组织形式,即早期的城邦原始国家。
为什么牛河梁遗址没有民居
在牛河梁遗址区,至今没有明显的居住迹象,但仍有新的石葬遗址被发现。对于这一现象,有考古学家认为,这说明祭祀中心是从当时的住所中分化出来的,是在远离住所的地方专门建造的一个独立的寺庙、庙区和陵区。他们判断,这样一群以大型公共建筑为标志的高级祭祀场所,以及由这些大型公共建筑和环境组成的文化景观,远远超出了一个氏族或部落的范畴。可能是红山文化,一个文化群落对共同祖先的祭祀,是红山文化的高级甚至更高级别的聚落中心。
辽西不仅有牛河梁,还有东山嘴、半拉山...[/S2/]
破译“无字天书”,解读古文明,考古学家从未停止探索。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们就对辽西东山嘴遗址进行了发掘,首次明确了红山文化祭坛的形制,为揭示红山文化晚期祭祀仪式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证材料。这里出土的两尊孕妇陶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2014年至2016年,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共出土玉器140余件。半拉山墓中发现了一套完整的带柄和装饰物的石棺,特别是出土的带兽头和柄的石棺,是红山文物的首次发现。还出土了14个5000年前的人头雕像,包括石雕和陶塑。半山墓地的发掘完整地揭示了红山文化晚期石葬坟的建造全过程,弥补了以往红山文化石葬坟发掘中所缺少的一些遗物。首次发现大型石像和玉霰,为研究红山文化的精神信仰和权力构成提供了重要信息。
此外,阜新的虎头沟遗址、朝阳的小东山遗址和田家沟墓地也是红山文化的重要遗址。
近10年来,辽宁省考古工作者持续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不断丰富红山文化的研究资料。仅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在大凌河上游发现红山文化遗址416处。(记者侯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