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怀集县,其实就是指广东省肇庆市的怀集县。因为地处两省交界处,所以行政史上有很多故事!
现在怀集县就县域面积来说是肇庆之一大县!行政区划为2个街道、16个镇和1个民族乡,326个村(居)委会,分为:
方上6镇:梁村镇、大岗镇、岗坪镇、冷坑、马宁镇、兰中镇;
下坊2街7镇1乡:怀城街、幸福街、坳仔镇、文朗镇、干撒镇、凤岗镇、七水镇、中洲镇、连麦镇、下帅庄、瑶族乡)
永世桥镇3:顾雍镇、石洞镇、桥头镇等。
怀集现在的地图
现在的怀集县界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南北朝至刘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在尹屯乡设怀集县,分四届。这里的县制历史正式开始了!
但关于怀集县名有几种说法——“怀集”。有人认为一开始就是这个名字,也有人说是后来慢慢改的。因为这个县名,学术界争论很多,各有各的说法!
甚至怀集县历史上的几个版本的怀集县志,如明代版、甘龙版、同治版、民国版,都采用不同的说法,但唯一相同的,无一例外都在“淮”二字之上,如地方志中出现过的地名,怀高岭、怀西、怀化县、怀远。
不管是哪种,由于历史悠久,很难一一研究。对现代人来说,怀集之名是“[S2/]惜天地之灵美,聚一派之气”。
1949-1951年广西地图
那么,怀集县和广西是什么关系呢?
可以肯定,是的,还是有很深的关系的!怀集县历史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700多年归广西,800多年归广东”。因为怀集县在地缘关系上一直是两广交界处,而且是两地著名的古县城之一,历史悠久。
说实话,怀集隶属广东的时间比隶属广西的时间还长!追根溯源,怀集县行政隶属广东早于广西。有什么历史演变?
1951年,怀集县归广东管理,广西在怀集县的历史结束。
众所周知,1949年底,广西全境解放,全境行政区划沿用民国时期的区划。广西有99个县1个市。和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比,只有两个大的区别,一个是怀集县,一个是钦北防区(部分村一级区划不算)!
1951年,广西全境开始重新划分,怀集县委托广东省西江区负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怀集县的行政隶属就归广东省管辖了!到1952年广东省划分行政区划时,正式接管,划入粤中行政区!
这也是怀集县历史上“[S2/]700多年属广西”[S2/]的终结。
元代,广西的历史始于怀集县(红圈中的怀集)。
那么,这个“/S2/]700多年属于广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700多年前,从1951年开始,就是历史上的元朝。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广州所属的怀集县划归湖广出版大省贺州,随后怀集县正式划归广西。当时广西叫“[S2/]广西两江路宣传部”。
但到了明初,尤其是洪武元年至十年,怀集县的行政隶属关系变得复杂。洪武元年,河州县怀集县也被划入平乐府!但是到了洪武十年五月,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区划,贺州降级为贺县,怀集县从平乐府划出,划归梧州府!中间有什么故事?原因有二!
之一,这个还是得从怀集的地理位置说起!
怀集县位于广西,凸显广东边界。广东三面环山。洪武初贺州降级为贺县后,怀集县周边只有平乐府、五州府、肇庆府三个地级行政地。按照当时的环境,河州没了,成了河县,和怀集县是一个级别的。两个人一起被调到玉屏乐府,很正常!但平乐府城远,山川难行。如果有事,要过几天才能到。这不方便。如果转到广东肇庆 *** ,那就是和平安幸福一样的情况,很难在远方办事!
最近的武州府在怀集县,看地图,有点尴尬。梧州府和怀集县离得很近,但两地地面上不相连,隔着贺县,或者,大了,隔着平乐府!
第二,因为目前的形势,
洪武元年,明朝开国大将杨静率军到达岭南梧州。怀集县儒生郭明,带着县令的官印来到梧州,请求依附。他为什么不去平乐府或者肇庆?因为两地相距甚远!最近的五洲!他的依附代表着怀集县正式属于大明的版图,当然也和他当时的上级河州一起和平乐府划在了一起!
但是在怀集县,请附上,一直到洪武七年,怀集县都没有安排一个县令上任,也就是说这几年怀集县的政务都处于没有官方人员管理的状态。于是,洪武八年,怀集县儒生莫汉宽又跑到了五洲,也是因为平乐府远不方便,才请求五洲府管辖。正好,洪武九年十月,大明朝进行新一轮行政改革,河州降为一县,与怀集同级。最终,和县归平乐,怀集县由平乐府改为梧州府。
这也意味着怀集县成为了梧州府管辖的飞地!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罕见的飞地管辖案例!这从明朝初期到解放初期都没有变过!
1952年,怀集正式归广东管辖,怀集县广东的历史又开始了。
《广东八百余年》那又怎么样?当然,从刘崧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设立怀集县到元朝十五年(公元1278年),除了解放后广东属其管辖的几十年外,总共用了800多年。元朝当时为什么要把怀集县从广东划归广西?
元朝,了解元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蒙古骑兵横扫天下,打到欧洲的多瑙河。这个元朝的疆域很大。所以在行政区域上,实行了大区域管辖——省制。元朝全国只有12个省级行政区,除都城地区和吐蕃地区外,还有十个省。所以,怀集县出于管理原则,是另找一个附近的行政区域管辖,于是和他所在区域相连的贺州就成了他的上级!
这也是怀集县历史上“八百余年广东”中断的历史。
南宋怀集时,“八百余年广东”结束。
《广东八百多年》开头就简单多了。从秦始皇的“郡县制”开始,随着人口的流动和时代的发展,各个地方逐渐发展起来,很多偏僻、荒僻、荒凉的地方也逐渐深入人心,于是自然而然。
这也是怀集的规律。在建县之前,这个地方从秦朝到南朝都很偏僻,四周都是山林。方圆方圆数百里都没有县制,他最终来到了四会县下的一个偏远乡镇。可能到了刘宋朝的时候,这个叫尹屯乡的地方发展的比较好,为了区域管理的需要,在这里设立了新的郡!于是,这里开始出现县级区域!
这种隶属关系也很复杂。隋唐时期,从四会到连州再到南汉政权,兴在广州的管辖范围远至怀集县!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还管这个征收,却不让周边的州 *** 管。
清同治,怀集县地图!
从南北朝436年到解放初期,怀集县一直在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县,不管是划归广东还是广西!人口也逐渐增多。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全县设程响、国方、习水、渡舟、五本四道。明嘉靖元年(1522年)增设谭村,县分城厢五巷,辖十八巷二百四十二村:
到清雍正九年(1731年),方立改为堡寨,全县分为48个堡寨,分属府城12个堡寨、武承嗣17个堡寨、慈乐寺19个堡寨:
清宣彤元年(1909年)三月,全县分为7区44堡:
中区10个炮台,分别为方成、河南、干横、仁钦、黄岗、杨村、石龙、大理、潘村、坛社;东南区4座堡垒,即揭东、甘萨、曲东、瓦头;
东北5堡,即凤岗、萝岗、七坑、温塘、草浪;
北区6堡,即马句、联井、藕塘、吴迈、下帅、八家;
7个西炮台,即良村、高村、沙田、纱帽、秀柏、三亚、联辉;
西北7个炮台,即天木、观塘、上隘、曹刚、村巷、寨林和蓝铃;南区五堡,即顾雍、石洞、酉市、永世、宁东。
民国五年《怀集县志》
进入民国后,广西因为实行民兵团制度,进行了新的划分,几十年间三次分区。
民国6年(1917年),7区44个炮台调整为6区52个团(炮台),村街1429号。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县由6区52团(堡)1431村街改为4区52乡617村街6638A。
民国37年(1948年)再次调整区村。全县由617个村街、52个乡镇、4个区调整为259个村街、27个乡镇、5个区。
解放后,几十年来,因为行政隶属关系,怀集县的这个行政区划也分了好几次。西江区、岳重区、高要区、江门区、肇庆区轮流管辖。一度撤县建制,开建县组建怀建县!
县的划分也很复杂,比如公社、大队、村等。最近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建设的发展下,在村镇的撤并下,终于变成了现在的2个街道,16个镇,1个民族乡,326个村(居)委会。
民国五年《怀集县志》
“七百多年归广西”[S2/],这已经成为怀集县的历史了!
《广东八百余年》,虽然中断了七百年,但是怀集县和广东的历史已经开始延续了!其实到现在为止,“转广东”已经九百多年了,以后还会继续。怀集县未来的发展将更加精彩!
怀集县的风土人情可以在头条APP搜索功能,在地址栏输入:怀集县了解详情。
我在桂平。我是新森妙言,周迅的首府。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更多文章告诉你更多这片土地的过去!
感谢阅读!
要了解更多关于广西的历史,请点击:[/s2/]
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几乎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