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灯制作公司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4月6日,在自贡彩灯公园内的胡氏花灯文化园内,自贡彩灯业内人士齐聚一堂。这场由自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彩灯行业商会、市智库策划院彩灯研究所主办的追思会,为缅怀“胡氏花灯”创始人胡德芳女士。
今年3月,79岁的胡德芳女士因病逝世。胡德芳是著名剪纸艺术家余曼白的学生,1964年起就开始制灯,虽然自贡现在有上千家专业彩灯公司,但她却数十年如一日地痴迷于小型花灯,参与了历届自贡灯会门票以及园内灯组的布展设计,成为中国灯城璀璨的一抹亮光。
追忆:母亲与灯结缘58年,一生痴迷花灯被人称为“灯痴”
“我相信,无论灯组做到多大,小巧玲珑的花灯依然有一席之地。”追思会上,“胡氏花灯”传承人、胡德芳女儿万玲表示,自己将在彩灯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并通过进校园、研学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母亲与灯结缘有58年了,一生痴迷花灯,被别人称为‘灯痴’。这期间光制作场地就搬了13次家,并最终选址在胡氏花灯文化园。”万玲指着园内近百组各种造型、大小的花灯说,花灯虽小,但在灯会中举足轻重,可以在灯组与灯组之间起连接作用。
近年来,随着“彩灯进家庭、进社区”理念的提出,胡氏花灯变得更小更精巧,从以往的高约60厘米,“变身”到15至20厘米。“它是我们古老的民俗,它有一种日常的美,可以挂满大街小巷,可以进入百姓的家里,可以被孩子们拎在手上,温暖更多人,点亮更多祝福。”万玲说。
贡献:培养上万名彩灯工匠,对自贡花灯彩灯技艺传承至关重要
“胡德芳走了,一批批老制灯人一晃就成为了遗憾,为此我们正在筹划撰写自贡彩灯人口述史。”自贡彩灯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周宪介绍,口述史将从自贡彩灯人的角度,讲述他们制灯的历程、灯会经典灯组背后的故事、彩灯产业的形成发展,预计将有100余篇文稿。
为此,自贡市民间艺术家协会面向社区公开发布了《胡氏花灯》征稿启事,目前已经收到各类稿件40余件,并收集到胡德芳照片、证书、奖状、早期手工剪纸、绘画作品等400余件。据了解,《胡氏花灯》将于今年成书发布。
“我觉得母亲对自贡彩灯最大的贡献,是培养了大量的工匠。”万玲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培养造型师、裱糊师,至今,她已桃李满自贡,徒子徒孙至少上万人。第一代她培养出来的工匠,如今已是自贡彩灯行业举足轻重的人物。
周宪认为,胡德芳女士一个很大的功绩,是在余曼白老师的指导下,把自贡剪纸引入了自贡彩灯。而且坚持花灯制作,数十年如一日地热爱花灯。“她创作了大量的花灯,也为等自贡灯会创作了大批一流的灯组。应该说,胡德芳女士对自贡花灯和彩灯技艺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