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的“死磕”(出自哪个典故)07-16 02: 17,日月读史
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伟大可亲的周恩来总理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在周总理生命的最后几天,他身患癌症,极度疲劳,无法停止他忙碌的脚步。
他太累了,临终前的最后一个 *** 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1.76岁的周总理身患癌症,每天只休息一小时。1972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被查出患有癌症。在党和国家遭受危机的年代,他不顾病痛,一直努力工作。直到1974年,身体极度虚弱的周总理在四五月份连续出现四次缺氧症状,不得不同意住院手术。
为了照顾毛主席的健康和工作习惯,周总理早就养成了白天休息,晚上工作的习惯,但“文革”期间,他的作息变得极不规律。1974年3月26日,在一本记录着周总理工作日程的日历上,我们可以看到周总理一天的日程安排:
下午3点起床;下午4点会见尼雷尔(5楼);7点吃晚饭;晚上10点召开政治局会议;凌晨两点半,我和民航局的同志开会。早上7点开门;中午12点在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2点休息。
76岁、身患癌症的周总理每天只休息一个小时,让人唏嘘不已!
从1974年6月周总理住进305医院,到1976年1月8日病逝。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做了14次手术,包括4次大手术。周总理的体重刚刚超过61磅。但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周恩来怎么能安静地休息呢?
1975年12月31日,周总理去世不到8天,对来访的同事们说:“你们来了,我累了,问问家里的同志们怎么样了。”然后他闭上眼睛,陷入了昏迷。这是周总理之一次说出“累”这个词。
周恩来,一个好的人民总理,真的累了。
2.周总理最后一次飞行是什么?1974年12月23日,周恩来在 *** 、 *** 、 *** 等人的陪同下,在北京寒冷的冬天抵达西郊机场。此时的周总理身体瘦弱,头发花白。在服务人员的帮助下,周恩来总理艰难地登上了飞机。他伸出颤抖的手问候他的同志。
这是周恩来总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飞行。他要为 *** 的回归去见毛主席。
1972年1月10日,生病的 *** 亲自参加了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在与陈毅亲属谈话时, *** 提到了 *** ,把 *** 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刘伯承并列,说 *** 是人民内部矛盾。
周恩来的心突然明亮起来,他期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周总理立即指示陈毅的亲属传播 *** 对 *** 的评价,为 *** 早日复出制造舆论。
1972年8月9日,周恩来收到 *** 的一封信,这封信是 *** 8月3日写给 *** 的。 *** 在信中表达了继续为党、人民和国家多做工作的愿望。
*** 仔细阅读了 *** 的信,他的心被感动了。他开始在 *** 的信中写道:
请总理阅后,送给王主任,由他印发给中央委员会全体同志。 *** 同志的错误是严重的,但是应该区别于 *** 同志的错误。(1)他在中央苏区是有纪律的,即邓、毛、谢、顾是所谓毛主义者的领袖。他的全部材料可以在《两条路线》和《六大以来》两本书里找到。张闻天就是踩他的人。(2)他没有历史问题。那就是,绝不向敌人投降。(三)他在战争中对刘伯承同志的帮助是有效的,是有功绩的。而且,这样做也不是什么好事。例如,他率领一个代表团去莫斯科谈判,但他没有向苏修让步。这些话我过去说过很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 的批语让周恩来看到了越来越明亮的光。此时的周总理极度虚弱,需要一个理想的人选来接过一国总管家的“班”。他立即意识到 *** 东山再起的机会即将出现。
*** 在“流亡”的三年多时间里,与 *** 有过直接或间接的交往。 *** 对 *** 的不满因为“文化大革命”的挫折而逐渐淡化。特别是1973年,周恩来的病情突然恶化, *** 也在不断反思。谁负责国务院?经过统计,只有前国务院副总理、长期担任 *** 官员的 *** 能够胜任。
1974年国庆节后, *** 提出了筹备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酝酿国家机构人事安排的意见。江青一伙认为夺取政权的时机已到。他们四处活动,制造舆论,目的是要清除和取代以周恩来为首的一大批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但是,在 *** 和其他老同志的问题上,周恩来表现出针锋相对的态度,坚决不肯让步。长期以来“顾全大局”的周总理,深知历史到了危险关头,健康时日不多,只好在最后时刻为“造桥上马”。
在周恩来的坚持下,中央政治局开会通过了四届全国人大的人事安排,但江青一伙的意图没有实现。愤怒的王洪稳赶到长沙,诬告周恩来到 *** 。
王洪稳对毛主席说,“北平现在很有庐山会议的味道。” *** 笑着问:“你怎么能看出来?”王洪稳惊呆了,然后神神秘秘地说:“丞相虽然病重,却日夜忙于与人交谈。”
这时,王洪稳看到 *** 克制的笑容,继续添油加醋地说:“ *** 、 *** 、 *** 等。经常去总理的病房。”
王洪稳的话还没说完, *** 突然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王文措手不及。他无法揣测 *** 此时的内心想法。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读完王洪稳, *** 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总理还是总理,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都是总理安排的。”
接着, *** 提议 *** 担任之一副总理、党的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然而,此时的 *** 已经病了很久,住在湖南长沙。为了防止江青等人造谣生事,周恩来决定乘专机飞往长沙,向 *** 提出 *** ,最后敲定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
此时,周恩来总理的病情一直在恶化,医护人员发现他的大便有潜血,需要立即治疗,更不用说长途飞行了。但是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周恩来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坚持了他生命的最后一次飞行。
登上飞机的周恩来总理疼得浑身是汗。一个女服务员递给他一颗糖。他接过来,但他的手颤抖得很厉害,甚至无法剥开糖纸。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这是周恩来总理的最后一份 *** 工作报告。他以坚定的语气向国会重申:“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我们的国民经济将走在世界前列!”
这5000字的 *** 工作报告,周总理的身体是看不完的。周恩来总理只读了开头和结尾,播音员在中间。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被重新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 被任命为国务院之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主持国务院工作。与此同时,一大批老干部进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
周恩来总理用他最后的努力为中国的未来打下了基础。
第三,周总理在病床上的最后嘱托。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周恩来的病情继续恶化,每天都有血便。到1975年9月,周总理的体重从130公斤降到了80多公斤。周恩来总理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
为了党和国家的大局,他约见了病房里的一些武将。坐在病床上,他淡淡一笑,对将军们表示欢迎。将军们坐下后,他说:“我怀念所有师级以上的军事将领,只是时间不够。现在太晚了。知道你在北京开会,我请你来了解一下这个地方。”
在听取了军区司令员们的汇报后,周恩来郑重地向将军们作了最后的说明:“你们肩负着保卫和发展我们祖国的特别重要的责任,要忠于党和千千万万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同志。 *** 1973年回来后,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刘邓的军队经历了许多战斗并取得了胜利。我和他共事几十年,很了解他。他没有私心。你要支持他,你有责任保护战友。”
周总理担心军事力量不受“四人帮”的控制。
第三,周总理的最后一分钟召见,成了一个未解之谜。1976年,周恩来总理的身体就像一盏即将燃尽的油灯,留下了微弱却又强烈的生命之火。
1976年1月2日中午,周恩来总理再次从昏迷中醒来。他微微睁开眼睛,动了动嘴唇,发出“呐喊”的声音。周围的人都在猜测这个声音是什么意思,但周总理一直在摇头。最后周总理拼尽全力说了一句“呜,呼,钓鱼台的那个......”
邓姐试探着问:“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周恩来微微点头。
大家立刻按照“Oooo”的音节搜索钓鱼台工作人员。“会不会是吴季承?”总理又点了点头。
季承当时是中央安全局副局长,从延安以来,他长期负责保卫 *** 人。当吴赶到时,周总理又陷入了昏迷,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总理才醒过来。邓大姐担心周总理再也醒不过来,就让吴回去等通知。
临终前想见吴的遗愿没能实现。他和吴到底要说些什么,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周总理传奇的一生,有太多的往事和秘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病床上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
四、逝世后,永远怀念周恩来总理。1976年1月7日晚上11点,奄奄一息的周恩来最后一次从昏迷中醒来。他眨着微微睁开的眼睛,艰难地看着病床上的医生和护士,用极其虚弱的声音留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在这里无事可做。你更好照顾一下其他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伟大的周恩来总理离开了我们,但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