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病虫害防治(柑橘树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法)
柑橘苗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法有哪些?
柑橘幼树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方法。
1.疮痂病
发生规律:春季多雨,气温达到15℃以上时,越冬菌产生分生孢子,侵入新组织。中度降雨和温度上升后,疮痂会迅速蔓延。
防治方法:在两个关键时期喷洒农药,保护柑橘新梢和幼果。首先,春芽发芽,当芽中长出一粒米时,喷洒第二种农药。第二种方法是花落三分之二的时候用第二种药。如遇雨天,如果施用效果不好,应在5月初幼果期再施一次。
药物: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代森锰锌、噻虫胺等。
2.溃疡病
发生规律:最适温度为25~30℃,春季发病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树和幼树更容易生病。当斑潜蝇等害虫大量出现时,溃疡病非常严重。
防治措施:注意控制,使用药物,涂抹控制尖,均匀释放尖。结果落花后10、30、50天各喷一次。幼树和幼苗在每个芽萌发后20-30天用药物喷洒。
制剂的选择:腐丰清、噻唑、噻唑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注意交替和复合使用。但要避免铜制剂+铜制剂,以免叠加药物的伤害。
3.炭疽
发生规律: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6月,造成落叶、落花、落果、枯枝。特别是在春季持续降雨的情况下,是分生孢子繁殖和大面积柑桔园受害的有利时期。
这种疾病也有潜伏感染的特点。春苗发芽一个月后,病菌开始潜伏在枝叶中。到了秋末,当年新长出的枝叶大部分都是潜伏的病菌,第二年条件合适就能致病。
防治方法:在嫩芽内喷洒农药,保护和预防黑星病。幼果期,每隔15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喷洒一定要彻底、均匀,特别是果梗、枝条、母枝,以枝叶不滴水为标准。
药物选择: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丙森锌等。
4.褐斑病
发生规律:一般始于3月下旬,高峰期为春末夏初,最适温度为22~28℃。排水不畅、树势弱、伤口多的果园受灾严重。
防治方法:适当修剪,合理浇水施肥,及时喷洒药剂进行保护。在春梢3-5cm、花期、幼果期、雨天前后间隔10天左右进行喷施。
药物:铜制剂、丙森锌、吡唑醚菌酯等。注意全身传导治疗药物的使用,尤其是发病后。5.脂肪性黄斑疾病
5.脂肪性黄斑疾病
发病规律:春季3-4月气温升高,清明前后阴雨天气是病原体感染的高峰。病原体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它从新枝和幼叶的气孔侵入叶片,潜伏2~4个月。
防治方法:暴雨期间,清理果园积水,提高土壤通透性,破坏病源滋生条件。喷洒农药保护幼枝,预防炭疽病和黑星病。
药物选择: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对于该病患者,可选择苯菌灵/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肟菌酯+代森锰锌进行保护和治疗。
6.沙皮肤病
发生规律:春季气温15~30,多雨潮湿时,越冬菌开始大量繁殖,通过风、雨、露传播到新梢、嫩叶、幼果上。柑橘在寒冷的冬春季节遭受冻害,常患严重的砂皮病。
防治方法:抓住春芽萌发、2/3落花等重点防治时期,及时服药保护。
杀菌剂的选择是:春梢用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开花2/3用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
第二,害虫部分
1.红蜘蛛
发生规律:日平均气温高,降雨量少,日照时数多,有利于红蜘蛛的发生。如果3月份7天平均更高气温达到20~25,10天降水量小于10毫米,经常有干风,就有可能发生。
防治方法:当橘子园的春芽长出一粒米时,需要在大法死亡前喷洒药剂杀死红蜘蛛。
药物选择:阿维菌素、乙胺丁醇或螺螨酯等。
2.芽蛆
发生规律:芽蛆越冬幼虫化蛹羽化高峰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从柑橘萌芽初期到开花初期,柑橘在雨天有利于芽蛆的发生。
防治方法:防治芽蛆最有效的方法是翻耕和地面喷洒。在发芽初期,更好的时间是萼片开始开裂的时候。制剂可选择毒死蜱和辛硫磷颗粒剂。如果地面施用不当,应在芽蛆大量产卵前的关键期喷洒树冠。有效药剂有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毒死蜱等。
3.牧草虫
发生规律:蓟马主要危害柑橘的嫩叶、嫩枝、花器官和幼果。该活动从3月至4月开始,每年发生5至6代,对新梢、花、果实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在花即将开花,大部分枯萎时,必须使用蓟马。这两个时间节点对水果的商业品质至关重要。
药物选择:抗性蓟马,如小蓟、乙基多杀菌素、哒螨灵、阿维菌素、噻虫嗪等。如果种群密度高,每5~7天喷一次。可以加入硅酮添加剂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4.木虱
发生规律:木虱在一年中的发生与柑桔花蕾的萌发次数有关。越冬代3月下旬开始产卵,4月中下旬孵化,5月初开始出现成虫。若虫高峰期为4-9月,春梢主要受越冬代危害。防治方法:减少木虱种群基数的关键是春、冬季清园。在每个收获期,要统一修剪、扑灭,及时做好防控工作。
药物选择:吡虫啉、毒死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