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4号几点立春
今年是农历鸡年,不少民众发现,这个鸡年不寻常——它是闰年,长达384天。也就是说,下一次过春节,要等到明年2月16日。不光时间长,今年还是“双春年”:年初的正月初七,也就是今日立春,年末的腊月十九又立春。对此,省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光辉表示,这是正常的历法演变,大家不必大惊小怪,更别将其与吉凶联想到一块儿。
今日立春 入春至少要到3月中旬
今日是立春,其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省气候中心专家称,立春,古时确定的标志是东风解冻,而立冬则是水始冻,所以古人是以封冻、解冻界定冬春。但如果按现代气象学标准来衡量,立春显然是打了提前量的,实际上是在迎春。
“立春时节,广东以南的地区可能会有春的气息,但全国大多数地区都还是冬天。”专家称,在气象学上,并不把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而是把5天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视为春季的开始,历年气象资料表明,南昌平均入春日为3月23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入春时间有所提前,2003年和2007年均于3月20日入春,2005年和2006年,“春姑娘”均在3月16日这天登场,由此可见,南昌入春时间已由3月下旬提前至3月中旬,而我省其他地方也一般要在3月中旬左右才能入春。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要等1个月才能迎来真正的春暖花开。
专家提醒,立春时节寒气仍浓,切忌气温稍有回升便脱掉棉袄穿春装,衣服还要穿厚点,“春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春捂”究竟怎么捂?专家称,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格外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如最高温未突破15℃,还要穿棉袄,最高温若升至15℃以上,捂着的衣衫可随着气温回升减下来,但别减得太快,同时还要注意温差,后期若气温回升,但日夜温差大于8℃时,也是捂的信号。
切勿迷信 “两头春”是正常历法演变
这个鸡年很特别:2017年1月28日开始进入农历鸡年,而直到2018年的2月16日才会迎来下一个农历新年,所以这个鸡年就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鸡年的正月初七即今日立春和腊月十九(2018年2月4日)再次立春,民间将此称为“一年两头春”,也称为“双春年”。
为何在农历的一年中会出现两个立春日呢?省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光辉解释说,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有366天。而我国传统的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月约29.5306天,12个月为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如果任由农历和阳历间的天数如此相差下去,那就会出现春节在夏天过的现象。为解决这个矛盾,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个闰月,一年有383天至385天,而农历平年一般有353天至355天。于是,立春在农历年中的位置会呈现出四种情况:在年初;在年末;年初年末两头春;全年无立春日。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一年两头春”不吉利,不宜结婚办喜事;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双春”是难得的好年景,不仅庄稼长得好,还意味着“多子多福,婚姻幸福”。
“实际上,两头春或无春现象,都只是正常的历法演变。”光辉强调,大凡农历有闰月的年份(比如今年有个闰六月),均是年初年末都有立春日,每当“双春年”之后,来年或隔一年必有一个“无春年”,其余年份立春日或在年初或在年末。“一年两头春”现象每隔数年便会出现一次,上一次出现在2014年农历马年,而下一次要等到2020年农历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