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历史事件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谈桂宜君/周四更新/竹鼠(写作)|
公元890年到公元892年,统治沙、瓜、甘三国的张氏家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低谷。
公元890年,归义军第二任统治者沈一家八口死于沙洲城。继任归义军首领的张怀定,在维持统治仅两年后,也于公元892年去世。
如此频繁而短暂的权力更迭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权的不稳定,还有更突出更直接的问题——归义军中新生的张姓男性数量根本赶不上归义军的升级速度,以至于当张怀定也去世时,张姓直系亲属中唯一有权继承这一职位的人是,他还是个孩子。
但如果这个在归义军中毫无从政经验甚至威望的孩子直接继任张怀定,在沙洲会发生什么?
在这个世界动荡日益加剧的时代,就连远在西部边陲的张怀定都知道一个道理:无论是朝廷还是政权,一个少爷的在位,必然会导致无数野心家趁乱,颠覆整个家族事业,把政权踢回战火之中。
但是归义军和那些东部缓冲镇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原,结果只会是这个缓冲镇被另一个家族统治;一旦起义军内部出现动荡,回鹘人、西羌人等胡人就会乘机直接摧毁河西最后一个汉政权——所以张怀定知道起义军承受不起。
在张怀定时代,西州回纥是归义军政权的更大敌人。图为 *** 尔族妇女的装饰。
于是在892年,他临死的时候,把第十四个妹妹张丽叫到自己的病床前,把抚养小张和暂时辅助归义军作战的责任交给了自己唯一信任的亲人。之后,他平安离世。
然而,张怀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自认为天衣无缝的托孤计划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他考虑到了沙州的反对势力,考虑到了朝廷可能介入的可能性,考虑到了回鹘人可能进攻的可能性...但他只是没有考虑到,在他的亲戚中,还有那些全副武装、野心勃勃的人。
这个人就是后来篡夺沙洲王位的索勋。当时是瓜州权贵刺史,张怀定的妹夫。
唐宗子《李氏陇西复耕功德录》记载,尽管在沙洲,坚守法定继承的法理,但张氏家族仍未能保住我义军统帅的宝座。毕竟在那个年代,最重要的不是法理,而是手中的兵马:“于是我弟死我弟丧,国破家亡。我尽了更大的努力来摆脱我的孤儿。”这里的两个兄弟是沈和张怀定。他们相继死去,留下索勋作为巨大的威胁;国家的崩溃几乎是对索勋篡位的直接声讨,导致了张家地位的一落千丈,失去了守护了三代的归义军政权。
那么当时甚至不在起义军权力中心沙洲的索勋是如何探听消息,在瓜州城集结兵马,篡夺已经被张丽半控制的政权的呢?
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是索勋早就觊觎这个位置了。
事实上,早在张怀定去世之前,甚至在张淮大权在握的时代,索勋就已经开始为夺取政权做准备了。
在敦煌博物馆里,有一个题字叫“索勋基德拱北”。这个碑文的作者名叫张秋(邱),与的《渊墓志铭》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当时他是桂衣军节度使的秘书。在这篇碑文中,张秋吹捧了当时已经是我军归义军节度使的索勋,称赞他“当时的武官是有文化有见识的”;《交通战略与五凉廓》等。但最重要的是,他赞扬了自己在瓜州刺史的功绩。尽管这些造城、疏浚杜鹤河、修缮衙门的赞美充满了吹嘘和奉承,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索勋在瓜州是有备而来的,并把瓜州建成了大后方和大本营。
瓜州在今天甘肃省的位置
索勋出任瓜州刺史,大约是在他做官六年之后。还记得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张淮对河西的深度征服,以及收复失地的“干运营商 *** ”吗?是的,索勋也是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的一员。他还因在战斗中的贡献而被任命为瓜州刺史,他不是由张淮任命的,而是由唐僖宗直接下诏书正式认可的。所以张秋说索勋是“武官之时”确实是假的,但在这种战斗中被朝廷认可,足以证明他的军事能力确实不虚此行。
总而言之,索勋在瓜州待了十年。在此期间,除了加强城防和训练军事力量外,他还经历了从张淮到张怀定的政变。在关键阶段,他还给予张怀定适当的支持,以换取张怀定对他瓜州地位的认可。
这个时候,张怀定也把索勋当成了一个普通的外戚,放了刺史。没想到索勋的地位早已提升了不止一级。索勋和张怀定相比,现在没有劣势。
张淮生前在沙洲做过节度使,有节度使的称号。但是,张怀定一生都在寻求我们这个时代的位置,却始终等不到属于他的岗位。其实瓜州早在张淮深时代就已经隐隐约约脱离了“沙州节度使”的管辖,但张淮执政已久,陛下还在,所以瓜州与归义军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执政时间短,没有我们这个时代的称号的张怀定上台后,索勋的瓜州和沙洲就成了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平等行政单位(正处级)。同时,这个独立的瓜州还隐藏着索勋的众多兵马。
索勋如何在沙洲夺权,连吹捧他的索勋功德碑都没有写。大概是因为工艺太黑不好看,所以连美化都做不出来。
唐朝的士兵
然而,无论过程多么不光彩,政变的结局对索勋来说都是辉煌的:作为张氏家族唯一幸存的男性长者,索勋凭借一定的军事实力,轻而易举地篡夺了的位置,成为我军第四代还乡军统帅。
这场政变的受益者不仅仅是索勋获得了实际利益。就连远在长安的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不禁喜出望外:张坐镇河西的问题,恐怕早就被索勋上台解决了。
可想而知,新上位的索勋不仅会像张氏家族一样向长安索要节度使的位置,还会更加忠于朝廷,得到更多的官方支持。
于是唐僖宗当即把索勋的节度使之职授给了起义军,并加了定远将军、校勘官、御史官、巨鹿县创建人、后州等职衔。他对他的态度远远好于他对张的统治者的不温不火的态度。
而索勋在获得节度使称号的同时,也如长安所料的听话。他很识趣地向长安表示无意向东发展,愿意将甘肃、梁肃、苏肃以朝廷河西时使、河西京师防使的名义托管,而自己则选择向西扩张疆域。
自然,唐僖宗喜出望外,把我们在归义军时期的观察范围扩大到了更多的西方国家,如伊拉克和中国西部。结果,索勋虽然放弃了东三省,却向西扩张了两三个州的领土。其实这笔交易很划算,因为在领土范围大体不减的同时,他赢得了长安的赏识,也避免了与朝廷的冲突。
西州、益州位置示意图
随后,索勋任命两个儿子担任沙州刺史,掌握行政权;司马,沙州人,掌握兵权,彻底稳定了沙州城的局势。
然而,被索勋排挤出高层的张姓人不会轻易向他低头,因为索勋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对索勋严重不满,本应是孤儿的张丽将小张藏了起来,伺机再次发动政变,夺回属于张家的义军政权。
参考:敦煌的还军时代/冯佩红
漫谈回归叛军
谈起义军:杀沈(上)
起义军杂谈:杀张淮深(中)
谈叛军:杀死张淮·迪普(下)
重返义军杂谈:张一超和他的佛(上)
谈归叛:张一超和他的佛(下)
悲喜交加的“实干 *** ”(上)|归义军杂记
喜与悲的“作恶之政”(下)|归义军杂谈
END
图片来自互联网
喜欢这篇文章/作者,文末感谢表示支持!
▽
该账号是网易新闻网易的“各有各的态度”署名账号
你知道什么新故事吗?如果你知道就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