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私人银行?
关于什么是民营银行,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产权理论认为,私人银行由私人资本控制;资产结构理论认为,民营银行是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的银行;治理结构理论认为,所有采取市场化运作的银行都是民营银行。这三种定义从一个侧面列举了民营银行的特征,但未能形成对民营银行本质特征的全面认识。民营银行的资本主要来自民间,对利润更大化的追求更强烈。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进行有效监管,民营银行往往会因为风险问题而陷入失败。
民营银行不同于国有银行的特征
民营银行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打破我国商业银行单位的国家垄断,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之一,自主。民营银行的经营权,包括人事管理,不受任何 *** 部门的干涉和控制,完全由银行自己决定;
二是民营,即民营银行的产权结构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构成,更大限度地防止 *** 干预的发生。
民营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产权结构和管理形式,具有机制灵活、效率高、专业性强等一系列优势。民营银行是中国国有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民营金融机构的建立必然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建立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民营金融机构,有利于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缓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对国内金融业的冲击。
民营银行的管理模式
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主要有四种:“小存小贷”(限定存款上限,设置财富下限);“大存小贷”(存款下限,贷款上限);“公存公贷”(只针对法人,不针对个人);“特定地区存贷款”(限定业务范围和区域范围)。
首批10家试点单位设立5家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国内10家知名民营企业将结对设立5家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首批试点名单中的10家民营企业包括:阿里巴巴、万向(浙江);腾讯和百业源(深圳);均瑶和复星(上海);与华北(天津)交流;郑泰和华丰(温州)。试点民营银行将采取共同发起人制度,即每家试点银行的发起人不得少于两家民营资本。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采用共同发起人制度,主要是为了让民营银行未来经营的决策更加均衡,同时防止银行牌照这一稀缺资源被垄断。上述试点民营银行的建设正在筹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