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
“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
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翻译啊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我姑且表现一下年少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一条黄狗,右肩托着一只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多有一千骑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太守报知全城百姓,随我出猎,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喝酒的高兴,我的胸怀、胆气开阔张扬。即使头发泛白,又有什么关系!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天狼星射下来。
苏轼的《水调歌头》《浣溪沙》(2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浣溪沙一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二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三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 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浣溪沙五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诗句(赏析)
诗句赏析:全诗前三句,作者多用动词,通过描写动作,表现了作者的豪迈之情上半阙的后几句,点明了作者出游的原因,以"亲射虎,看孙郎"将自己与孙权自比,更突出自己的英勇善战下阙刚开始作者就突出自己虽然年老,却依然老当益壮后几句借用典故,突出自己上阵杀敌的决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深深的爱国之情。
这首诗是苏轼在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作者通过对一次猎场围猎的描写,突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并以魏尚自比,表达了自己愿意上阵杀敌的态度。
拓展资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典故是什么
1、引用典故①亲射虎,看孙郎是引用的三国时期孙权狩猎射虎的典故。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引用的云中太守魏尚获罪,但是武帝又派冯唐持借去赦免魏尚的典故。2、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⑾,西北望,射天狼。3、注释①江城子:词牌名。②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③聊:姑且。④狂:豪情⑤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驾着苍鹰。⑥锦帽貂裘: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⑦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形容从骑很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⑧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⑨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4、简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划分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分为上、下两阙。上阙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下阙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