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铁打中国人的后果)
中国和巴基斯坦之所以这么铁,是因为印度处处觊觎邻国领土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1962年因为中印边界争端与中国打了一个大败仗后,印度马上想在克什米尔弥补。于是1965年爆发了第二次印巴战争。
▲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巴基斯坦军队
第二次印巴战争可谓一波三折。一是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打败了巴基斯坦支持的“自由战士”,越过之一次印巴战争划定的停火线入侵巴控区。接着,巴基斯坦制定了粉碎印度入侵克什米尔的“大满贯行动计划”。
眼看克什米尔不可能被印度拿下,它阴险地制定了“暴雨行动”(源自行动前印度电台广播的一句“未来24小时内德里将有暴雨”的军事暗语)。而巴军主力仍在克什米尔,兵力高峰直指巴重要城市拉合尔,是“围魏救赵”的战术。
▲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巴基斯坦军队
巴基斯坦为保卫拉合尔进行了艰苦的战斗,它的坦克几乎全军覆没。不得已,巴基斯坦紧急向中国求助。成为“一军”的巴基斯坦陆军坦克部队指挥官也亲自飞到北京,请求中国帮助巴基斯坦一批坦克。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他的朋友”(虽然有时候不尽然),中国 *** 一直支持巴基斯坦抵抗印度沙文主义对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尤其是东巴)的侵略。朋友现在有难,怎么可能不救?
周恩来总理立即派出外交部和 *** 的官员陪同巴基斯坦陆军司令前往中国的一家坦克工厂参观新生产的国产59式坦克。巴军司令对他们一见钟情,一口就是200!
▲中国59辆坦克援助巴基斯坦军队
当时根本没有生产59式坦克。周总理下令从 *** 部队紧急调运一批59式坦克,先解决巴基斯坦军队的燃眉之急。这些坦克后来在第二次印巴战争的茨旺达坦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飞机(歼6)和坦克(59)的无私援助。中国差点就实践了一个可以改变南亚历史的决定,那就是在巴基斯坦的强烈要求下,中国 *** 正式考虑出兵“抗巴援巴”!事实上,从第二次印巴战争开始,巴基斯坦就一直在建议中国出兵联合打击地区主导的印度。当局势严重不利于巴基斯坦时,周恩来总理和 *** 总统确实认真考虑过是否出兵。
▲中巴领导人互访,结束了中巴友谊的开端。
周恩来总理要求 *** 总参谋部认真论证可行性,结论是可行的。问题只是出兵方向。
这一年,中国全运会在北京举行,各省区党政军领导齐聚北京。在一次名义上是体育总局贺龙主席邀请军政要员出席的宴会上,主要讨论的不是运动会,而是出兵印巴的问题。 *** 总统明确指出,派兵是可能的,关键是要讨论向哪里派兵。
与会领导人经过协商认为,印度一直在挑衅中国、印度、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侵占我国领土修建许多军事工事,还经常绑架我国藏族同胞到印度(追随 *** 流亡 *** )。是我们国家“教训”印度的时候了。所以大家都觉得更好是出兵到这里,立刻一举粉碎印度对我国领土的入侵,甚至直捣不远处的东巴(孟加拉),与西边的巴基斯坦一起进攻印度!
▲虽然中国最终没有出兵,但几十年来一直在向巴基斯坦派遣大量援助队。
1965年9月15日,按照国际惯例,在出兵之前,中国 *** 不得不向印度递交最严厉的“最后通牒”!在这份最后通牒中,中国严厉谴责印度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侵略,并命令印度在三天内摧毁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所有军事工事,撤走所有印度军队,释放被他们绑架的藏族同胞,等等。
▲巴基斯坦军队欢迎中国军事顾问团
印度驻华大使接到这个最后通牒时,吓得脸色发白,急忙赶回使馆通知印度。印度见中国要动真格的了,立刻吓坏了,急忙答应并遵守了最后通牒上的一切事项!
中国的最后通牒着实吓坏了印度。印度无意再战,于是暗中请苏联调停。9月20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签署了停火协议。第二次印巴战争在中国的强力介入下戛然而止。中国 *** 在巴基斯坦陷入危机的关键时刻给予了大力援助。经过战争锤炼的中巴友谊怎能不铁!?
更多有趣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军事军事第二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