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故事*(中秋节小故事) *** 采购信息网2019-09-13 12:24:02
9月18日-20日, *** 采购从业人员培训班在福州开班。
热线 *** :
老师13681486927;陆老师15010767010
9月21 -23日, *** 采购从业人员培训班在商丘开班。
热线 *** :
董老师18101067393;陆老师15010767010
10月18日-20日, *** 采购从业人员培训班在南宁开班。
热线 *** :
崔老师:13718990636;袁老师:15010306725
中间
秋天
八月十五正好圆,中秋是万家欢,吴刚捧桂花酒,嫦娥奔月舞。家乡的月亮特别圆,团圆的月饼又香又甜,团圆的日子比蜂蜜还甜。说起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每个人都会想到象征着美好团圆的月饼。这个节日是经典的,今天边肖将告诉你七个最广为流传的关于中秋节的传奇故事,感谢中秋节,缅怀我们的祖先!
嫦娥奔月
古代天上同时出现十天,庄稼枯萎,百姓苦不堪言。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有很大的力量。他同情苦难的人民,拉起神的弓,一口气射下九个以上的太阳,为了人民的利益,命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升起落下。后羿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传播艺术和打猎,其余时间都和妻子在一起。很多仁人志士都来这里学艺,不老实的孟鹏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去昆仑山访友求援,向太后要了一包仙丹。据说吃了这种药可以瞬间升天成仙。但后羿舍不得妻子离开,临时将仙丹交给嫦娥收藏。把嫦娥的药藏在梳妆台的百宝箱里。三天后,后羿带领众弟子去打猎,别有用心的孟鹏装病不出门。后羿带领众人离开后不久,孟鹏持剑闯入内殿后院,强迫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孟鹏的对手,临危不惧,转身打开宝盒,取出长生不老药,一口吞下。吞下嫦娥的药,身体立刻飘离地面,冲出窗外,飞向天空。因为嫦娥担心她的丈夫,她飞到最近的月亮,变成了一个仙女。
晚上,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着诉说白天发生的事情。后羿又惊又怒,拔剑要杀小人。孟鹏早已逃之夭夭,后羿气得捶胸顿足,伤心欲绝,抬头望天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还有一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于是派人来到嫦娥最喜欢的后花园,放上一个香案, 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蜂蜜和鲜果,在月宫里遥祭嫦娥。 当人们听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时,他们会在月亮下放置香案,为善良的嫦娥祈求好运和平安。从那时起,中秋节拜月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舞钢砍桂
都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也曾说“月中有桂树”。后来传说更具体,在桂树旁加上了砍月桂的人吴刚。《月亮湾吴港月桂树传说》是唐代段《酉阳杂记》之一卷《天志》中最为具体的月桂树传说。上面写着:“月中有月桂树,月中有癞蛤蟆,所以不同的书上说月桂树高五百尺,有一个人经常落在它下面,树与树会互相生长。姓吴名岗,西河人,学仙,下令砍树。”意思是吴刚曾经跟随仙人修道,上了天堂,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仙人把他送到月亮上,命令他砍掉长生不老的树——月桂树。月桂树高达500丈,可即时砍断。炎帝利用这种无休止的劳动来惩罚吴刚。在李白的诗中有“欲在月中者,赏其寒”的记载。
於菟道窑
这个传说最早见于《董逃汉乐府》:“玉兔跪久捣药蟾丸,献陛下玉盘。吃了这药能得仙。”传说月亮里有一只兔子,洁白如玉,所以叫“玉兔”。这种大白兔手持玉杵,跪下捣药,制成蟾酥。吃这些药丸可以长生不老。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最早的玩伴了。
总结:前三个中秋节的故事充满了神话传说。至于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相传伊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不老药,交给保管。逢蒙听了之后,就去偷东西,但是偷东西并不能伤害到嫦娥。绝望之下,姮娥吞下了长生不老药,飞上了天。舍不得离开伊,留在了月宫。冷宫里寂寞难耐,便催吴刚砍倒桂树,让玉兔捣药,想将其制成扶摇药,早日重返人间,与伊团聚。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沈和道士洪都在中秋节赏月。突然玄宗开始参观月宫,于是石天照做了,他们三人开始登上青云,漫游月宫。不过宫殿正面戒备森严,无法进入。它只能俯瞰长安皇城。这时,我突然听到了仙人的声音,优美美妙,动人心魄!唐玄宗一直对旋律比较熟悉,所以背了下来。这就是“此曲只应天上,人间能听几回!”以后玄宗会在月宫回忆仙娥的音乐和唱腔,自己作曲编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彩羽”。
丢·西姆·拜月的故事
她是《丢辛物语》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长得非常漂亮,容貌姣好。传说中,丢西姆的故事由此诞生。三年时间,当地的桃花杏花开了又谢。拜月子夜,丢西姆的故事,嫦娥自愧不如,匆匆入云;故事中的丢西姆身材俏丽,耳根青紫,走起路来杨柳摇摆,静下来也很优雅。丢西姆的故事之美是一个宏伟的景象。正是因为这种美,才让执掌大权的董卓和勇猛有勇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让动荡的朝野看起来有点和平。
与月亮共饮
诗人李白在《花间月下独酌》中描写了他的情景。“给我带来我的影子,让我们三个”这句话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大胆的情怀。《施立志解》:“此对月独饮,虚怀若谷。”诗人上台,背景是花房,道具是一壶酒,登场人物只有他自己。动作是一个人喝酒,加上“不相亲”两个字,场面很单调。于是诗人突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出来。他把自己变成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个人,一起举杯。冷清的景象变得热闹起来。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群众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反抗元朝。团结各种抵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非常严密,传递消息非常困难。军事家刘伯温想出一个计策,命令部下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里,然后派人分别送给所有起义部队,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夜响应起义。起义那天,所有的反抗者一起响应。不久,徐达攻占元大都,起义成功。消息传来,朱元璋喜出望外,急忙传令让全体将士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与民同乐,并奖励大臣们当年起兵时偷偷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时令糕点。从那以后,“月饼”越来越精致,种类也越来越多。中秋节过后,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转载自:可靠的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