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人寿董事长(新华多保怎么样)原券商中国2019-09-13 12:32:41
新华人寿正式踏上新征程!
中国某券商记者获悉,9月11日,中国银监会核准了刘好灵的新华人寿董事长任职资格,这意味着刘好灵成为首位正式担任新华人寿董事长的中央汇金高管。
此前,新华人寿新任CEO兼总裁李泉已于8月获批。由此,新华人寿新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已经到位。
对于新华人寿来说,前六届董事会和管理团队经历了公司的多变、跌宕和高光时刻,将公司带到了年保费超1200亿、总资产8000亿、A+H上市的保险公司位置。如今,无论是从股东的期待,还是再现昨日辉煌的追求,抑或是市场竞争的压力,对于新华人寿的这支管理团队来说,“长征任务”的重点也非常明确,加快发展,奋起直追,实现“二次腾飞”。
汇金高管,新华人寿首任董事长。
新华人寿8月初宣布第七届董事会正式组成,选举刘好灵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随着他的任命被批准,刘好灵成为中央汇金公司之一位正式出任新华人寿董事长的高管。
刘好灵出生于1971年,现任中央汇金公司副总经理兼综合管理部/银行二部主任。在中央汇金任职之前,他曾任职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高盛高华证券、华欧国际证券、蔡襄ABN Amro基金筹备组等。
2009年底,中央汇金“接盘”新华人寿,持股约31%,为新华人寿之一大股东。此后,在刘好灵之前,新华人寿的两位董事长是康典和丰丸,两人都是“外部”股东。今年1月16日,新华人寿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丰丸因个人年龄原因辞职后,由公司董事李宗建 *** 公司董事长职务,直至刘好灵的任职获得批准。
刘好灵已经出现在新中国人寿的整个体系中。8月16-17日,新华人寿2019年年中工作会议,公司第七届董事会和新一届管理团队换届后召开的首次全系统工作会议,刘好灵在讲话中提到,要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工作,坚持高质量发展,协调价值、规模、速度。
“未来三年,我们将依靠大家,群策群力,行动起来,从广大新华干部职工中汲取发展的智慧,汇聚前进的力量,对历史负责,对公司的事业负责。”他表示,中央汇金公司将与宝武集团等各股东单位一道,继续全力支持新华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新华事业再上新台阶。
溢价已写入中 *** 司年报。
新华人寿大股东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 *** 财富基金中 *** 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中 *** 司国内股权管理的重要平台。
成立十多年来,中央汇金公司先后向国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十几家机构注资,壮大了这些机构的资本实力。这些机构通过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义务,提高了经营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探索形成了市场化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模式。
据券商中国报道,中 *** 司2017年年报首次将中央汇金公司运营情况单列一章,列出了中央汇金公司直接持有的17家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综合类金融机构)。
在中 *** 司2017年年报中,分别简要介绍了中央汇金银行、证券、保险板块的表现。其中,保险明确列出的指标之一是保费——控制参股两家商业保险公司(即中再集团和新华人寿)实现保费收入超过21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7%。主要监管指标均符合要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保费仍然是中投体系中存在感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再集团和新华人寿2017年年报,当年中再集团保费收入1053亿元,新华人寿1093亿元。
目前,中 *** 司2018年年报尚未发布。但根据保险公司年报的信息,2018年中再集团和新华人寿的保费收入为1220多亿元,合计超过2400亿元。
中央汇金2009年底“接手”新华人寿,到今年,正好十年。自汇金上任以来,2010年至2015年,新华人寿位列行业第三,在这个位置上呆了6年。2016年开始转型,价值增长和保费增长相对较低。2015年至2017年,保费保持在1100亿元左右,而同期寿险行业全年保费增长均在20%以上。这期间市场份额下滑,保费排名一度跌至第十位。现在已经进入转型收获期,排名已经上升到第六位,与之前的第三名还有很大差距。
“二次腾飞”的内因和外因
在刘好灵的任命获得批准之前,新华人寿新任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泉已获批准任命。如今,随着刘好灵任命的批准,新华人寿新任董事长、总经理已经到位,推动公司加快发展、快速赶超、实现“二次腾飞”,成为新班子的工作重点。
9月6日,新华人寿23周年,李泉发来慰问信,表示面对党和国家强化国企责任的要求,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面对董事会对提升公司市场地位的重托,面对公司自身发展继续做大做强的需求, 新华人寿将朝着建设中国领先的专业寿险集团的愿景,实施“资产负债双轮驱动,规模价值全面发展”的模式,实现“二次腾飞”,重现昨日辉煌。 为了早日实现“二次腾飞”的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
其实除了股东对新华更大市场地位的期待,新华人寿提速,外部行业形势所迫。从行业环境来看,金融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险业近两年进入调整期,市场份额集中在大公司。不进则退,不做大做强就有被淘汰的风险。
近年来,寿险行业“改旗易帜”。中小公司奋力向前,大公司也争做行业最强。市场排名之一且规模远超新华人寿的国寿,正在复兴,士气高昂;太平人寿在“再造”和“精品”战略后,逐渐超越新华人寿;与新华人寿同年成立的泰康,已发展成为大型保险集团,在主业之外拥有庞大的健康和养老产业布局,并连续两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就连比新华人寿晚成立10年的华夏保险也异军突起,进入世界500强。
对内,经过2016年以来的转型,新华人寿的转型已经到位,为提速奠定了基础。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三的新华人寿的快速发展需要坚实的支撑,因此2016年的稳健转型也是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新华人寿来说,不仅要追求稳定,更要追求进步。稳定多了,我们离不开进步。
转型到位,一个简单的观察指标,就是批发业务在保费中的占比。此前,新华人寿跟风行业,一度发展高现价和短期理财业务,占保费的30%。转型后总保费稳定,而这些低价值业务则被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