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我们捐献的血液是如何处理的?
根据血站的技术操作规程,我们捐献的血液在送往医疗机构之前,要经过分离、检测、储存等三个环节的处理程序:
分离是全血中成分的分离,即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成分的分离,以达到节约血液、一血多用的目的;
检测是在血液中心对采集的血液进行HIV、梅毒、乙肝、丙肝、转氨酶等项目检测,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储存是将检测合格的血液按血型分类放入血库,等待临床正常使用。
你可能会问:既然在血液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检测出艾滋病病毒,那么之前网上出现的因输血导致感染的新闻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里不得不提“艾滋病窗口期”这个概念。
2015年1月,一名五岁女孩毛毛被报道因在福建省一家医院输血而感染艾滋病。
2010年5月,毛毛接受了用于心脏手术的血浆、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涉及8名献血者。通过对8名献血者的调查,调查组最终锁定了原来HIV抗体检测呈阴性的陈姓献血者。他在接受调查时艾滋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但献血时血液检测合格。
上述病例的原因在于艾滋病窗口期的存在,窗口期是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检测出感染者血清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抗原、核酸等感染标志物之前的时间,窗口期的血液也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窗口期一般为14-21天。窗口期的长短与检测方法和个体差异有关。在现有技术中,HIV抗体、抗原和核酸检测的窗口期分别约为感染后3周、2周和1周。艾滋病标志物的具体变化如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HIV感染后7天左右,血浆中检测不到病毒或抗原或抗体,也称为潜伏期。
7天后,血浆中的HIV-1 DNA可以被核酸检测到。10天后,血浆中的HIV-1 RNA可以被核酸检测到。大约14-20天后,HIV-1p24抗原出现,达到检测水平。随着抗体的出现,HIV-1p24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大约20-23天后,HIV-IgM抗体开始出现,可以检测到。终于出现了HIV-IgG抗体。
通过对艾滋病感染标志物出现时间的了解,我们更容易了解针对不同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以及感染的检测时间。请参考AIDS自测说明手册,该手册如下:
1)之一代HIV诊断试剂检测HIV-IgG抗体,感染后约6-8周抗体浓度达到检测限。
2)第二代HIV诊断试剂可在感染后4-5周检测HIV-IgG抗体,比之一代试剂平均缩短20.3天。
3)第三代HIV诊断试剂检测的HIV-IgG和HIV-IgM抗体,在感染后3周左右即可检出。
4)第四代HIV诊断试剂可同时检测HIV抗体和p24抗原。急性期p24抗原浓度较高,感染后2周左右可检出。
5)HIV核酸检测方法分为HIV RNA(定性定量)和DNA(定性定量)检测,感染后一周左右即可检测出来。
图片来自艾滋病自测指南手册。
虽然有窗口期,但是通过“窗口期”血液途径感染HIV在临床上是小概率事件。相关数据显示,感染概率约为50万分之一。
早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就表示,我国基本阻断了艾滋病的输血传播,现在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约占95%。同时,我国《血站技术操作规范》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标志物应分别用核酸和血清试剂至少检测一次。所以我们国家对艾滋病和输血是非常安全的,不必因为艾滋病的“窗口期”而过于担心输血问题。
再回到这个问题:无偿献血能检查出有没有艾滋病吗?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你想通过献血来检测艾滋病,我们坚决反对这样的行为。
首先,想通过献血检测艾滋病的人,可能已经感染了艾滋病,或者有过高危行为。单从这一点来看,不符合我国健康体检对献血者的要求:“易患血源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有吸毒史、男男性行为者、多性伴者等不能献血”;
另一方面,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即使现在几乎没有未被发现的风险,但为了一己私欲,让一些从疾病中存活下来的人处于危险之中,也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如果你想检测艾滋病或咨询相关问题,建议通过以下途径:
1)当地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相关社区组织
3)12320卫生热线
4)在线试剂购买渠道和 *** 售后。
5)其他:检测、咨询的相关互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