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培养核工业人才摇篮的南华大学,是为满足发展核武器和建设核工业的需要而创办的大学。为核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核工业领域享有良好声誉。本期,我们就来看看这所为国家核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
成核原因华南大学与“核”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就提出要加强军事准备。在1956年4月2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和1958年6月21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明确指出了发展原子武器的战略意义。他说,“当今世界,我们不被别人欺负,就离不开这个东西。”
1959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为响应党中央发展原子能的战略决策,满足发展核武器和建设核工业的需要,诞生于湘南古城衡阳。学院自成立以来,高举为核事业服务的旗帜,开设了冶金、采矿、选矿、核电子学、化学分析等核专业。,培养了铀冶炼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该学院也是当时全国唯一培养铀矿开采本科及以上高级人才的专业本科院校,因此被誉为全国之一所铀矿冶学院。
1959年5月15日,“为适应原子能发展的需要”,第二机械工业部批准成立研究所,将中南矿冶学院原矿冶工程系迁至衡阳,组建衡阳矿冶工程学院。
此后,原衡阳矿冶学院经历了关闭重建等事件,以及核工业调整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考验。然而,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学校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他们在中国核工业的建立、“两弹一艇”的研发、民用核电的建设和发展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保持核武器的位置。1961年5月,时任中央军委副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到原衡阳矿冶工程学院视察指导工作。他听取了院领导的专题汇报,指示院要适应国家加大核工业建设的需要,勇往直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铀矿冶人才,为巩固国防做出贡献。
1961年,张爱萍将军来校视察。
1984年、1993年,张爱萍将军题写校名。
1994年10月,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来到中南工学院视察、讲学、题词,极大地影响了华南大学以后的发展壮大。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核工业经历了 *** 民和各项改革深化的过程,一些与核工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受到冲击。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萎缩等原因,部分高校转向或停止核专业本科招生。
作为一所成长于中国核工业摇篮的大学,华南大学牢记使命,坚守阵地,办学实力不减反增。这一时期,学校适应核工业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和调整,改造传统专业,增加急需专业,扩大培养口径。培养的人才不仅能满足核工业的需要,也能满足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需要。
2000年9月20日,教育部副部长周(前右)和湖南省人民 *** 副省长(前左)为学校揭牌。
正是在坚持的基础上,南华大学的核学科实力越来越强。2000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核科学技术研究所;2002年,中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工业第六研究院并入华南大学,核特色进一步凸显和强化;2003年,华南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核技术与应用成为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
发扬核特性如今,华南大学拥有国内最全最全、规模更大的专业群。以辐射防护和核环保为特色的“环境优势”专业群。南华大学所属的湖南省氡重点实验室是全国唯一授权的氡及其子体专用计量检定实验室。
学校设有核工程与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学工程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核工业与核技术为国家一级本科建设专业、国家一级专业、国防科工局重点建设专业;核物理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培养基地;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湖南省一级建设学科,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拥有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与应用、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四个硕士学位。
在校友会发布的2021年湖南省顶尖专业排名中,华南大学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工程与技术、核化学工程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四个本科专业均位列湖南省之一。
2020年4月,国家科技部下发相关通知,华南大学“核医学与医学科学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示范基地”成为湖南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实现了华南大学国家平台的重大突破。10月,华南大学校长张卓华表示,学校将汇聚各方优质资源,牵头组建国家核安全治理现代化协同创新联盟,培育生态环境与核安全、医学与核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与核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国际交流和国际事务。
传播核精神南华大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加强“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高于一切,凡事严以律己,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教育,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授予“杰出贡献奖”,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2018年,华南大学入选第二批国家核科普教育基地,是入选国家核科普教育基地单位中唯一的所高校。
近日,《光明日报》在头版报道了华南大学教授、我国铀矿冶先驱丁德新一生为一门学科、一个行业付出巨大努力的故事。2007年,他创办了唯一的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自1998年以来,丁德新培养了120多名研究生,其中32人扎根核工业和铀矿。
此外,华南大学还开设了核物理拔尖创新班,让达到培养目标的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核物理专业自创办以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超过30% 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研究生。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系2019届毕业生、2020届毕业生刘,成功获得核领域首届玛丽·居里奖学金。他们是中国仅有的两位获奖者。
核工程系2019届毕业生,核工程系2020届毕业生刘
毕业生主要从事国防工业、核工业、医疗卫生和环保产业等相关领域的核相关研究、开发、制造、运营、应用、教学和管理工作。核科学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11%,其中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就业率为96.83%。
南华大学自建校以来,无论是在发展时期还是在低谷时期,学校都秉承核工业的光荣传统,注重为核工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据保守统计,铀矿冶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南华大学的毕业生。2020年12月,王喜文、张克俭、何守忠三位华南人获得“中国铀工业功勋榜[/s2/]”。
站在新的起点上,华南大学将继续奋斗,开拓进取,勇挑历史重担,坚持创新发展,以更加崇高的姿态投身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助力学校改革发展提速,让华南之光更加耀眼。九月华南见!
《华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获取华南大学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来源有:华南大学新闻网、中国 *** 新闻网、华南大学官微、沈校友会网官微、华南大学2021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