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板块(斑块是如何形成的)
学习点六个盘子
地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在两个相邻的板块之间,形成两种边界:
①生长边界:两个板块相距较远,距离越来越远,往往形成海脊、断层、裂谷和新的海洋(下图红色边界)。
②灭绝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越来越近,往往形成山脉和海沟(下图绿色边界)。
图1世界六大板块分布
例子下图中,A岛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水质良好,河流上游广泛分布着冰川湖和沼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
1.这个地区西边的海岸线非常破碎。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位于板块拉伸区,岩石破碎。
B.位于西风迎风坡,地形降水多,水蚀性强。
C.沿海风浪大,海水侵蚀性强。
d纬度高,靠近南极洲,受冰川侵蚀影响大。
答:答
详细分析:(1)分析板块边界。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带位于68 W ~ 72 W,52 S ~ 56 S之间,有【麦哲伦海峡】分布,所以是南美洲的最南端;②安第斯山脉分布在该地区的西海岸,是板块挤压形成的,所以西海岸位于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的灭绝边界,选项A是错误的。
(2)侵蚀分析。①本区位于盛行西风带(35 s ~ 55 s),西海岸有山脉。盛行的西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的水汽,被西海岸的山脉阻挡,形成云,在山脉的迎风坡(西侧)引起降雨,对西海岸的流水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选项B正确;②本区位于盛行西风带,西风吹海水,拍打西海岸,对海岸有较强的侵蚀作用。选项C正确;③该地区纬度高,靠近南极,易受冰川侵蚀(海上浮冰等。).选项d是正确的。
摘要地形雨
本节例题难度适中,解题思路:①根据经纬度,确定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根据西海岸(安第斯山脉)的地形分析西海岸的板块过渡类型(灭绝边界);②根据纬度位置分析风带(盛行西风带),结合迎风坡、盛行风向、与南极的相对位置分析水蚀(地形降水)、海水侵蚀、冰川侵蚀。
迎风面是山脉的迎风坡,背风面是背风坡。两个斜坡的区域小气候不同:
①迎风坡。携带水汽的风(又冷又湿)被山挡住,被迫上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水汽凝结,形成云,引起降雨(地形降水);
②背风坡。风过山顶(又冷又干)后,开始下沉。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逐渐升高,风也变得更暖更干(暖干)。当它到达坡脚时,容易带来森林火灾、农作物枯萎等灾害。
图2地形降水示意图
【每晚20:00,一天一题,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