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端午荷包摆放风水
端午节快到了,也接近夏至,青海高原的气温白天也升高到25℃以上,天气变得炎热起来,田间地头也有绿色蔬菜成熟,菠菜、韭菜、艾叶、水萝卜、香菜、蒜苗、蒜苔等地方性蔬菜嫩生生绿茵茵香喷喷地到处都是,所以民间也就留传下了开始食用鲜香蔬菜和冷饮食品的习俗。每至端午节,家家户户过端阳,蒸包子,拌凉面,酿甜醅,擦凉粉,做酸奶,制酿皮,新鲜美味清爽的食品常常摆满桌,放开了吃,吃个欢。成家的儿女来看望父母,带上最好的吃食和深情,热闹非凡。
端午节也是沙枣开花的季节,古铜色的树枝上满是银色柳叶,柳叶间是银色的花穗,开满银皮金里的小花,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家家户户将开满花的沙枣枝折下来,插在花瓶里,献在中堂柜上,能使整个堂屋香上十来天。
杨柳树将荫凉洒满道路,清爽怡人,人们也将扬柳枝插上大门门梁,门前就有了一片清凉的绿荫。想来那是十分美好幸福的,常听到人们唱本地民歌花儿“五月里到了五端阳,杨柳儿插在个门檐上,窗子打开门关上,我和妹妹过端阳”。因为是情歌野曲,家里或亲人所在场地是不唱的,往往是河滩田野,或偏弯的路上传来青年小伙子的放纵。
本地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戴香包,挂香包,换香包。正宗的香包由系带、香包、彩穗组成,有单包,也有组合包,讲究用料考究,技艺精工,惟妙惟肖,寓意深刻,情深意长,香味纯正长远。传统中丝绸鲜丽用料,莲花和荷包牡丹及十二生肖香包居多。戴香包常常是十岁以内的小孩,尤其是婴幼儿,他们胸前后背挂满五彩玲珑的香包,与新衣服和可爱的音容相映衬,实是非常讨人欢喜。亲近之人也往往给孩子们送上香包,表达喜爱和祝福之意。也有挂给神佛祈福的。
因为香包是一件非常的工艺品,所以人们依据所需做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香包。将适宜的香包挂在中堂或门厅,装点氛围,展示才艺,表达美好愿望。也有做饰物挂在大方镜两边,门锁把等处的,自然也是一景。
最有意思的是换香包。青年订亲的恋人,结婚前每逢端午节,男方必定要为心上人拿上新衣去送香包,香包自然是讲究体面和情意的,女方自然也将最好的香包回赠给男方,所换香包一般不戴,而是挂在家中最为尊贵显眼的地方供人观瞻,或者放在最安全的地方珍藏起来,倾注深情,所以这个礼节被称为换香包。这比西方的情人节送玫瑰花更有文化底蕴,更有真情实谊,更为珍重正规和圣洁,当然也决不乏浪漫,端阳更有情人节的氛围。
近年来也造就了香包市场,端午节前十几天开始,端午节结束,香包市场五彩缤纷,艳丽无比,熙熙攘攘。
香包的彩穗色彩是很讲究的,它和五行理论中五色是一致的,所以无论颜色有多少花色,但一个香包的穗子只有五种或一种,不能再少或再多。不过现在传统文化观念与时俱进,也有两色的,显得更美观。但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戴五彩线对五彩的数量是严格限定的。
五彩线一般男左女右戴在手腕上,俗称“锁儿”。端午节早晨妈妈们将“锁儿”戴给每一位家人。少男少女们又悄悄买上五彩线,五彩线一般很便宜,几毛至一两块钱两尺或一米,尤其是少女们,将“锁儿”戴给要好的闺蜜和友好的男伴,那是很幸福的。若有爱慕的异性同伴,往往前几天就买好彩带(女孩子居多),编织成五彩手环,将彩带的未端挽成花饰,悄悄戴给爱慕之人,表达爱慕之情和深深的祝福。少男少女若送出彩环,心里美滋的,常偷偷发笑;若得到彩环,那就幸福得不得了,美得不得了,常常笑着偷窥送手环的同伴。若被同伴发现了,被羡慕的同时往往是几天的打趣,男孩子一般是得意洋洋,女孩子常常是红晕飞上脸颊,低头含笑,在众目之下羞涩地甩甩落下的头发。由此来看,我们的端午节送五彩锁和西方情人节送玫瑰花是很相似的,西方流行于成人,而我们则是流行于少男少女。因此,我们的端午情人节更圣洁更浪漫更稳重,更有民族特色,更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随着农耕文化的衰落,工业文明的兴起,外来文化思潮影响和物流交通事业的突飞猛进,使传统节日的特性也慢慢发生一些改变,但节日的文化特质并没有失传,所以不能盲目跟从,迷失自我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