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限是什么意思
分类丨职场思维
字数丨1600字,阅读约3分钟
前两天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一个人收入的上限是由什么决定的。
在这个话题下,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答,诸如“平台”、“视野”、“思路”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当我看到这些回答的时候,我却觉得,相比于“上限”,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其实是自己的“下限”。
换句话说: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最少』能挣多少钱,其实才是一个更有意义的话题。
之所以这么说,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所谓的“上限”与成功,都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可复制』。
前段时间,一个名为“郭宇”的程序员在网上火了一把。
这位仁兄本科学习的行政管理,个人爱好却是编程,大三时成功进入支付宝实习,后来转战背景入职糗百,紧接着糗百被字节收购,他又顺利入职字节。
在字节打拼了6年,28岁时选择了离开,坊间传说期权兑现价值过亿……
固然,你可以从他身上解读出无数个优秀的品质,但是另一个人拥有了这些品质,就能成为另一个“郭宇”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就如同今天在阿里巴巴大楼里打拼的年轻人,随便拎出来一个,思想、技术、眼界恐怕都不输于当年的马云,然而他们中间还能诞生下一个马云吗?
恐怕未必……
所以说,关注“上限”,其实一件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因为所谓的“上限”从来都不是靠个人的能力就能够到的。
然而下限,就不一样了。
一个人“最少能挣多少钱”、“最差能做成什么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都完全是由他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决定的。
比如说,一个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哪怕真的没有什么独特优势,真的没有什么特别拔尖的能力。
但是,他依旧可以轻松的找到一份足以让多数人感到羡慕的高工资工作。
而这,其实就是他过去多年刻苦学习带来的“下限”。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下限都是存在的,而且这条下限是可以随着你的努力,得到有效提升的。
但前提是,你必须知道这条线在哪,以及它到底是什么。
去年,我决定全职运营自媒体时,有人问我“你做这个能挣到钱吗?”
我的回答是:“不定能挣到钱,但凭我自己的经验,最起码不会比上班的工资差太多。”
我之所以敢做这样的判断,原因就在于我在之前的近10年里,经营企业自媒体时得到的积累。
当拥有这些积累与思考,我在做这一行时,其实起点就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基于同样的理由,尽管我很清楚进行一些“套路化”、“批量化”的运营,能够取得更高的收益,但是这对于我打造自身的品牌和质量没有任何帮助。
自媒体的环境千变万化,每一个今天能挣钱的路子明天就都可能走不通的,但是通过正向、积极的运营,积累下来的品牌与口碑却是一切的基础。
哪怕未来真的有一天,我需要再去重新找工作时,现在积累下来的口碑、排名,以及数篇高质量的爆文都将成为我自己的独特优势。
而这些,就是我在这段经历里,得到的新的“下限”。
很可惜的是,有太多的人,根本不明白“下限”的重要性。
之前,有一位老同学突然跟我联系,说他正在创业,有些问题想跟我讨论一下。
相约一起聊聊之后,我发现他一直在讲“概念”、“模式”、“未来愿景”,但是一些具体的问题,却始终落不到实地。
忍了许久,不禁对他说道:“你现在讲的这些,实在是太多了,架子也太大,我觉得你不妨先把那些概念性的东西放一放,先实现一些能够快速变现的部分,最起码自己养住一个小团队。”
可是对方,给我的回复是:“你说的我都懂,但是我的目标是对标XXX,所以不想为了一些挣小钱的部分牵扯住精力。”
好吧,话说到这份上,我也没啥好讲的,后面只是针对一些他问到的具体问题提供一些解答罢了。
虽然很不厚道,但在我看来,这个项目,九成以上是不会成功的。
即使是在前两年风投最疯狂的时候,一个人也不可能靠“概念”拉来资金。
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证明自己可以“养活一个小团队”的成果都没有的话,凭什么让人相信你的模式是值得被投资放大的呢?
插座学院的创始人何川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说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员工,最起码能做成什么样,就代表了他的“靠谱”程度。
这个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其实,在对于绝大多数行业,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个人的优势还真不是你最好能做成什么样。
而是:你最差能得到什么结果。
大家仔细想一想,你身边最“靠谱”的人,会带你给什么样的感受?
其实不是“交给他,能做的多好”,而是“交给他,一定不会出错”。
这个道理,其实放在很多事情上,都是相通的。
如同炒股一样,一脚踩进牛市里,不管挣了多少钱,都不是本事。
真正进了熊市还能够挣钱,甚至哪怕是少赔钱的,其实才是真正的炒股高手。
而这,就是“下限”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下限”,知道自己在什么行业中,什么事情上“最差能做成什么样”。
然后,不断的在你的“下限”上下功夫。
只要你有清晰的目标,有明确的方法,终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下限”已经成为了别人遥不可及的“上限”。
恭喜你,到那时,你可能真的就要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