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吃猪肉吗(你能吃猪肉吗)
相关作者新冠肺炎仍在大发雷霆。
新型猪流感来势汹汹?
最近一篇医学论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
法新社报道称,当地时间6月29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具有疫情潜力的新型猪流感病毒。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将2016年以来在家猪中流行的新型流感病毒临时命名为G4 EA H1N1。这种病毒具有高度适应感染人类的“所有特征”,需要密切监控。
据法新社报道,从基因序列来看,G4病毒似乎是由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化而来。BBC还提到,这次在中国发现的新型流感毒株与2009年的猪流感相似,但有一些新的变化。
据法新社报道,研究人员随后进行了各种实验,发现G4病毒传染性很强,可以利用人体细胞进行自我复制。研究结果还表明,人类对季节性流感的免疫力不能对抗G4病毒。
法新社还提到,研究小组对养猪场员工进行了血液测试,发现其中10.4%的人有感染史。此外,针对公众进行的检测也发现,4.4%的人群有感染史。这表明G4病毒具有从动物向人类传播的能力,但没有证据表明G4病毒具有人传人的可能性。
高度传染性
动物可以感染人类。
免疫不能打。
……
新型猪流感病毒会成为下一个“新冠肺炎疫情”吗?
“还没到人传人的阶段。”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刘金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刘金华是本文作者团队的主要负责人。
刘金华认为,目前这种病毒只具有有限的感染能力,与人接触后抗体可能转正,但病毒仍难以在人体内有效复制导致发病。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研究员樊富浩也表示,“文章只是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并不是猪流感感染的疫情。希望不要炒作。”
解放日报记者上官也采访了。
王新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他介绍了猪流感的传播机制和预防方法。
▽▽▽
一种改良的流感病毒
许多人类流感首先在鸟类和猪等哺乳动物中传播。当病毒变异重组到一定程度,就会跨物种传播给人类。现代社会,人类高密度大量繁殖家禽和哺乳动物,增加了病毒变异和重组的风险。重组意味着当多种病毒同时感染一只牲畜时,病毒可以很容易地交换基因。
流感病毒已经伴随人类很久了,但它只是不断改变它的外表。王新宇介绍:“今天,我们回到1918年的疫情,那是由H1N1病毒引起的。2009年墨西哥流感是它的变异株,这次新发现的病毒就是2009年流感的变异株。”
对于流感这个“老熟人”,人类有两大武器可用:特效药和疫苗。特定药物,如奥司他韦,在感染后48小时内疗效更佳。一旦病毒已经损害了器官,治疗效果不如早期,所以感染后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特效药无法遏制流感爆发,但疫苗可以起到预防作用。而当疫苗在人群中的接种率不够高时,就无法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而且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流行病学家很难预测今年的流行毒株。这些原因都决定了疫苗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即使有特效药和疫苗,也无法阻止流感在人类社会的流行甚至疫情。例如,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先在墨西哥传播,随后在加州和得克萨斯州爆发,随后波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万人被确诊,其中超过10,000人死亡。
新型猪流感与新冠肺炎的异同
包括G4株在内的所有流感病毒都不是冠状病毒,它们的结构和理化特性有显著差异。目前在人体内流通的冠状病毒有7种,其中SARS、MERS、新冠肺炎死亡率较高,流感特效药对其作用不大。
但流感与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传播规律大体相同,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这意味着他们的防控手段也可以通用,都需要做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工作。
“控制传染源,主要是隔离确诊患者,必要时扑杀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人的病畜;切断传播途径,要求大家勤洗手,戴口罩,少接触,保持社交距离;保护易感人群意味着儿童、老人、基础疾病患者和暴露风险高的人群需要格外小心,可以接种疫苗。”王新宇说,这些传统的呼吸道疾病预防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人类感染新型猪流感的风险。
针对新型猪流感在部分人群中引发的恐慌,王新宇提醒大家不要过于担心。“这个消息主要意味着研究人员已经分离出一种新的H1N1变异株。目前这种毒株既没有造成流行,也没有特别高的风险。大家不必恐慌,不必过度解读,对普通流感做好防范就够了。”
新型猪流感病毒
这也引起了世卫组织的注意。
根据最新的通知
结果令人放心。
▽▽▽
当地时间7月1日,世卫组织在新冠肺炎举行例行记者会。针对中国猪流感病毒的相关研究,世卫组织卫生应急项目负责人Michael Ryan表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的相关机构、全球流感监测 *** 和世卫组织合作中心一直在监测这种病毒。最近发布的相关内容也是这段时间的监测数据,以及这种病毒在猪群中的演变和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
△图为世卫组织卫生应急项目负责人Michael Ryan。
迈克尔·瑞安强调,这不是一种新病毒,它将继续受到密切监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世卫组织已经为密切相关的毒株开发了多种候选疫苗。如果人群中出现任何一个毒株,都有有效传播的可能,可以快速研发相关疫苗。
没有炒作
不大高明
不要过度解读
本文综合自:查看新闻央视新闻环球网之一财经
作者:史假妮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来源:上官新闻